单词 | 天体运行论 |
释义 | 【天体运行论】 拼译:the theory of movement of celestial body 公元前3世纪,出生于地中海萨莫斯岛的阿里斯塔恰斯通过测量日、月、地三者的距离之比值,得知太阳比地球大得多。他认为,一个大的物体不能围绕小得多的物体旋转,因而,他提出地绕日运转的假设,认为地每天自转一周导致天体的东升西落,地每年绕太阳公转一周,其他行星也绕太阳转动,又认为地绕日的轨道直径比恒星的距离小得多,即使地球公转也看不到恒星有何位置改变。这些思想远远高于当时的观测水平,可惜未能被多数人接受。古希腊时期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切天体,包括行星、太阳和恒星都围绕地球转动。地心学说的代表是毕达哥拉斯的水晶球模型,亚里士多德的宗动天理论,以及阿波隆尼斯的本轮均轮系统,这些设想由托勒密总结为地心体系,这个体系由于被认为符合宗教教义,被抬高到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统治了欧洲1400年。直到16世纪,出生于波兰的哥白尼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影响下,受到阿里斯塔恰斯原始日心说的启发,提出了日心地动说,他认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只是月亮运动的中心,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行星和地球都绕太阳运动,按与太阳的距离,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地日距离和恒星所在的天穹高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天穹的周日旋转是由于地球绕轴自转每天一周的结果,太阳一年中位置的变化是地球绕日公转造成的。他在重病缠身的晚年才将手稿付之出版,1543年5月,哥白尼看到了印好的《天体运行论》,不久便与世长辞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从根本上否定了地球是上帝安排的宇宙中心的神话,使天文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宗教的束缚,这一改变是科学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