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运动员心理诊断
释义

【运动员心理诊断】
 

拼译:psychodiognosis in sport
 

是运用心理学的技术和方法对运动员心理和活动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评定运动员的心理活动水平,并确定其正常或异常的性质和程度的综合性评价系统和应用研究领域。

运动员心理诊断的意义在于:(1)是科学选材的一个重要方面;(2)是对运动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基础;(3)是形成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和发挥运动员最佳水平的必要前提。心理诊断应遵循的原则是:(1)整体与系统诊断;(2)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的诊断;(3)心理机能相互补偿的诊断;(4)相对稳定与动态诊断;(5)个别诊断。

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心理测试与诊断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西方已广泛开展了一些心理诊断研究工作,如对运动员焦虑状态诊断、运动员动机水平诊断等等。

70~80年代则已正式形成了运动员心理诊断的体系,前苏联阿·维·罗季昂诺夫出版了《运动能力的心理诊断学》,全面总结了当时的成果,涉及到运动员神经系统的诊断、感觉运动特性诊断、智力特性诊断,心理机能与心理强度诊断等。1984年前苏联B·马里舒克等出版的《运动心理诊断》一书,分为心理诊断概述、运动员个性诊断、心理过程诊断、意识运动过程和心理状态诊断等6个章节,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苏联对运动员心理诊断方面的研究成果。1990年邱宜均主编出版的《运动心理诊断》一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当代中外运动心理诊断研究的成果,代表了当代对运动员心理诊断研究的最高水平,该书部分内容已经收入权威性工具书《国际运动心理学研究手册》(由美国Macillan公司出版)。

关于运动员个性和神经类型诊断,大多研究采用了标准化的测试工具,方法有:(1)陈式问卷法;(2)划消测验;(3)作业测验;(4)划消测验与心理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测试个性的工具有YG性格测验、淡路向性检查法、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卡特尔16种人格测验、艾森克个性测验等,测验神经活动类型的方法有808神经类型测试、安菲莫夫矫正法、内田一克列别林精神检验法等。中国学者对1973名运动员运用卡特尔16PF进行个体测试与诊断,结果表明,运动员16种人格因素共同趋势是情绪较稳定,冒险敢为精神强,具有较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同项目的运动员16种个性因素分布趋势不一致。王文英等对258名中国优秀运动员神经类型诊断研究表明,优秀运动员神经类型较为灵活、稳定,并且具有明显的专项特点。

关于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诊断研究,特别是有关焦虑的研究始于70年代,并且取得了丰硕成果,1977年美国马腾斯(Martens)依据斯皮尔伯格(Speilberg)的《焦虑状态与焦虑特质测验》编制的《运动比赛焦虑测试》(Sport Competition Anxiety Test,SCAT)已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员的焦虑诊断中,1983年马腾斯又发展了运动焦虑测试工具——《运动比赛状态焦虑量表》(Compe titiveState Anxiety inventory-2,CSA1-2),他把焦虑概念划分为认知性焦虑、身体性焦虑和自信心3方面。研究表明,认知焦虑是对运动成绩的重要预测指标,但身体焦虑与自信心两种成份在预测成绩方面的作用尚未得到证实。

关于不同项群运动员认知心理诊断指标与方法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各项目的特点与要求,运用心理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技术而选择拟定的,世界各国不同学者在具体研究中存在着差别。邱宜均等研究了以下一些运动项目心理诊断的指标与评价体系。

国外从60年代开始关于体育态度的诊断的研究,由于态度是个体的一种对于各种事件和现象所持有的一种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习惯化的心理反应,因此对个体从事体育活动有重大影响。美国坎农(Kenyon)编制的《体育活动态度调查表》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它分成人和儿童2种量表。量表的内容包括身心健康、社交、审美、精神解脱、自我磨炼6个方面。儿童量表还增测了社会成长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该量表是一种有效的测试工具,运动员的体育态度与非运动员之间有水平和结构上差别,该量表用于运动员个案诊断也有很好的效果。

关于运动动机的诊断是运动员心理诊断的一个重要领域,运动员的成就动机与运动成绩有很大关系,并对运动员长期目标的实现极为重要,因此可以作为预测未来成功的指标。在运动员运动动机诊断中,采用较多的是美国麦克莱兰(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Atkinson)理论模式,把运动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避免失败的动机两种。成就动机测量中采用的方法有投射法(主题统觉测验TAT)和问卷法,后者较有代表性的问卷是由梅拉宾(Mehrabian)编制的《成就倾向个性差异问卷》。国内外运动心理学界的应用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关于运动员归因方式的诊断,主要体现在归因的认知和行为动力学两方面。目前在体育领域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成败结果的归因研究上,即在归因的认知方面。而在归因和随后情感、期望、意向等关系上即行为的动力学方面研究开展还不多。比较公认的结果是:(1)强者和强队,常把内在原因看成胜负的决定因素,如能力、努力等;强者似乎不易改变他们对于有关因果属性的感情,即使偶然失利了,也易确认失误来于自己。(2)经常失败者,常常以“运气”、“机会”作为胜或败的理由。因此,那些失败的人更可能把外在原因作为胜或败的理由。(3)常胜偶然失利者,常把暂时的失败归于相对的不稳定因素,如自己没努力,对手发挥得特别好等。

运动团体的凝聚力是团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力量标志,无论是业余选手还是职业选手都会体会到,运动队如果无凝聚力是无法获胜的。凝聚力对团体成功有直接关系。团体凝聚力诊断研究始于70年代,目前诊断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评定团体显现的能力特质与团体口头和社会交互作用性质与特质相对照,从而获得团体共同感觉,另一种方法则是采用问卷法,使用投射测验或其它测量方法:(1)反应团体凝聚力的能力表现作业测量,主要是用一系列运动能力实验方法在实验室对团体作实验测量,常用的测量方法有;拉绳作业;桌子水平作业;运动迷宫和指盘迷宫;追视盘;团体动力计;purdue钉木板测验;团体反应时测验。(2)问卷法:如卡农(Carron)1977年编制的测验测试了人际吸引、相互影响、成员地位价值、归属感、快乐感、团队精神、亲密感等团体动力因素;又如大卫(David Yukelson)于1984年编制了多向度团体凝聚力测量工具《凝聚力测量问卷》,该问卷包含四种凝聚测量即个体对作业团体之吸引、个体对社会团体之吸引、团体作业整合、团体社会整合。结果表明该量表是团体凝聚力诊断的有效工具。

今后研究的热点是:(1)完善运动员心理诊断的指标体系;(2)改进运动员心理诊断的研究手段和方法;(3)建立运动员心理诊断的理论体系;(4)展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体育运动实践。

【参考文献】:

1 John H.Human kinetics books,1982

2 邱宜均主编.武汉体育学院科研处,1982,3~97

3 Qiu Yijun.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1984,6(1)

4 邱宜均主编.优秀运动员个性特征研究.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心理研究所,1986,1~127

5 邱宜均著.运动心理学的理论与应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175~205

6 Robert Singer.XI Asian Games si centific Congress Keynote speech.1990,550

7 邱宜均编著.实用运动心理学.湖北省体委,1990.151~165

8 邱宜均主编.运动心理诊断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1~183

(武汉体育学院邱宜均教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邱卓英博士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