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运动员上胫腓关节脱位和半脱位
释义

【运动员上胫腓关节脱位和半脱位】
 

拼译:dislocation and subxationlu of the proximal tibiofibular joint in athletes
 

上胫腓关节运动创伤中最常见的是脱位和半脱位,多见于跳伞、摔跤、滑雪、柔道及足球等运动项目。因认识不足,很易漏诊,产生膝外侧痛和不稳定。其症状类似膝关节旋转不稳、外侧半月板损伤和外侧轫带捩伤。因此上胫排关节损伤的研究对保证运动员正常训练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1931年伯曼(M.S.Burman)首次提出腓骨头半脱位。1946年巴特勒(W.J.Butler)提出创伤性腓骨头脱位。1974年奥格登(J.A.Ogden)等详细研究了上胫腓关节的解剖和功能关系,并提出上胫腓关节不稳的分类,论证了脱位的生物力学以及复位存在的问题,遂引起运动医学界和矫形外科界对胫腓关节功能解剖,脱位、半脱位的受伤机制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上胫腓关节由腓骨头关节面与胫骨的腓骨关节面构成。两关节面不一致,接触面呈扁平状,有软骨覆盖,被关节囊和前、后韧带紧紧包绕。关节囊前壁较厚,后壁较薄,约10%以上的成年人此关节腔通过胭肌囊与膝关节相通。关节囊周围由腓骨头韧带加强。韧带分前后两部,后部称胫腓后韧带,起自腓骨头后面,肥厚而强韧。胭肌腱从后面横过关节并加强胫腓后韧带;前部称胫腓前韧带,位于股二头肌腱的深部,起自腓骨头前面,斜向内上方,止于胫骨外侧髁的前面,由2~3条扁宽形纤维束组成。膝关节腓侧副韧带从股骨外髁延伸至腓骨头外侧,从上面稳定腓骨。1959年哈里森(R.Harrison)等发现关节的稳定有赖于连接胫腓骨的结构,如骨间膜、骨间韧带及上胫腓关节固有韧带。上胫腓关节面的倾斜角度在个体之间有明显不同。1974年奥格登(J.A.Ogden)根据倾斜度的大小分成斜面型和平面型关节。倾斜角>20。的叫斜面关节,<20。的叫平面关节。斜面关节接触面小,是不稳定关节。1986年约马森(P.A.Jhomason)发现上胫腓关节是个微动关节,当足背屈时,腓骨轻度外旋,其主要功能是减轻对踝关节的扭转应力。

上胫腓关节脱位分4个类型:半脱位、前外侧脱位、上脱位和后内侧脱位。以上胫腓关节前外侧脱位最常见。受伤机制多由于运动中膝关节屈曲和小腿外旋时突然足内翻和跖屈落地扭伤。足内翻和跖屈致腓骨肌群、趾伸长肌和拇伸长肌的张力增加,从近端强烈牵拉腓骨向前,同时由于膝关节屈曲,股二头肌和腓侧副韧带的松驰,小腿外旋扭转,腓骨被迫向外移动,薄弱的胫腓后韧带撕裂,强迫腓骨头穿破完整的胫腓前韧带,导致前外侧脱位。1973年克劳瑟斯(O.D.Crothers)及1974年奥格登(J.A.Ogden)分别利用手术和尸解标本证实此受伤机制。约马森(P.A.Jhomason)认为前外侧脱位多见于斜面型关节,可能是关节接触面小且稳定的结果。由于受伤时膝关节处于强烈地扭转运动状态,常合并有其他骨骼的损伤,例如腓骨骨折、胫骨骨折或膝关节脱位,但上胫腓关节前外侧脱位作为一个孤立损伤也并非少见。

临床上病人常主诉受伤膝关节有滑脱感,脱位处有疼痛和压痛,当足背伸和内外翻时疼痛加剧。尽管膝活动时不痛,但关节自主活动受限,屈伸时不能达到最大限度,能触到突出的腓骨头和紧张的股二头肌腱。由于上胫腓关节周围软组织少,故局部肿胀和瘀血不明显。腓总神经支配区可出现暂时性麻痹,但真正由神经麻痹引起足踝下垂者比较少见。

被动活动时关节有超过正常活动范围而没有明显脱位症状称上胫腓关节半脱位。主要是由于急性创伤脱位后遗留的上胫腓关节不稳而致。

上胫腓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的治疗方法有闭合复位和固定、闭合复位不固定、切开复位临时克氏针固定和修补关节囊、伤时一经诊断即关节融合术等。急性期大多采用闭合复位的方法,复位的方法是使膝关节屈曲90°,足背伸和外翻,用手指直接压迫腓骨头复位。1973年帕克斯(J.C.Parkes)强调足的位置似乎不怎么重要而关键是膝关节屈曲,因为紧张的腓侧副韧带妨碍复位。1981年康纳利(J.F.Connolly)主张足内翻位而不是外翻位用同样手法复位。

对复位后固定的方法和时间仍有争议。大部分学者主张管型石膏固定3周,而部分矫形外科医生认为固定的方法对复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强调用弹力绷带固定持拐1~2周后,常规锻炼3周再恢复伤前运动。

急性前外侧脱位,由于前后关节囊韧带的断裂,尽管经过积极治疗,仍有部分病人有上胫腓关节的慢性不稳和疼痛,产生类似膝关节旋转不稳的症状。特别是在激烈运动中突然改变方向时,明显感到腓骨复发性脱位而被迫停止运动。部分学者主张采用上胫腓关节融合术治疗慢性不稳和疼痛,但融合后妨碍了腓骨旋转、足的内翻、外翻和背伸,易产生踝关节不稳和疼痛。1986年约马森(P.A.Jhomason)认为切除腓骨小头是比较好的治疗方法。同年吉希诺(A.A.Giachino)的研究表明切除腓骨头失去腓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的附着点,易产生膝外侧不稳,主张用股二头肌腱膜和小腿前间隔的深筋膜修补关节囊以稳定上胫腓关节。

后内侧脱位由于常合并胫腓关节囊韧带和腓侧副韧带的断裂,所以闭合复位比较困难,手术切开复位修补撕裂的韧带以及关节外用克氏针固定已被提出和用于临床。

20世纪90年代,体育运动强度和技术难度不断提高,竞争的激烈化,使上胫腓关节运动损伤的防治显得更重要。当前研究的热点为:(1)上胫腓关节本身或与膝关节之间的生物力学关系;(2)上胫腓关节损伤与膝关节不稳,足踝部运动性劳损的关系;(3)上胫腓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的最佳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Odgen J A.J.Bone Joint Suge,1974,56:145~154

2 Subrandy S.Actaorthop Scandinavica,1978,49:621

3 Faldenberg P,et al.J.Bone Joint Suge,1983,65:310

4 Jhomason P A,et al.J.Trauma,1986,26:192

5 Giachino A A.J.Bone Joint Suge,1986,68:1104

6 王永年,等.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9,8(1):27

(昆明医学院王永年副教授撰;崔庆凌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1 13: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