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体型 |
释义 | 【体型】 拼译:somatotype 是对人体某个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定量描述。构成体型的主要因素包括体长、体宽、体围和身体成分(体脂和瘦体重两大部分)。测量体型的方法可分为人体测量法、标准体型照片分析法和人体测量与体型照片相结合法。人类学家发现不同种族、地区、性别的人有着不同的体型特征。体型受遗传、内分沁、生活水平、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随年龄而变化。 早在公元前400多年,古希腊希波格拉底(Hippocrates)发现了体型与体质有一定关系,他指出高瘦单薄者属结核型;矮胖者属中风型。1828年法国罗士丹(Rostan)提出把人体划分为消化型、肌肉型和大脑型。1909年,意大利维尔那(Viola)、1925年德国克雷斯米尔(Kretschmer)等对体型的分类和测量方法都曾作过杰出贡献。1940年,美国谢尔登(Sheldon)对体型的分类作出卓著的贡献,他经深入研究后指出,人体的体型包含3种基本成分,并借用胚胎学术语,分别命名为内胚层(代表脂肪成分)、中胚层(代表骨骼、肌肉发达程度)和外胚层(代表瘦和高的程度)成分。后来,谢尔登和赫伯特(Herbert)曾对4000名男性进行裸体拍照,并依据三胚层的特征进行体型分类。研究结果发现,人的体型不属某一典型胚层的体型,于是把每胚层定为1至7个等级,每种体型由3个数字表示,第1个数字代表内胚层,第2个数字代表中胚层,第3个数字代表外胚层,3个胚层等级数字之和不少于9,不高于12。这种评定体型的方法和所引用的术语沿用至今。他们在1954年制定了评价体型的图象集和体型指数表。1941年美国柯里顿(Cureton),1961年美国威尔古斯(Willgoose)分别提出主观评价体型和简易评价体型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在谢尔登评价体型方法的改进。1967年美国希思(Heath)和卡特(Carter)在谢尔登体型分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创立了“希思-卡特”体型测量法,这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和较理想的体型分类法。测量的指标和方法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肌肉围度、皮褶厚度和骨径。这种方法既考虑到体型先驱者谢尔登提出的人的体型包括3种胚层的成分,又能结合测量人体发育主要指标和身体成分,再查对体型评分表,从而确定体型的分值。这种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人的外形与组织成分的分量,比谢尔登评定体型的方法客观和准确,从此挣脱了简单地把人体体型分为3种类型的束缚。1977年史蒂普尼克(Stepnika)等用“希思-卡特”体型分类法对1000名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进行体型测定,结果表明,体操、举重、游泳、田径等项目的优秀运动员的体型,在体型分布图上分布十分集中,这意味着从事这些项目的运动员可能存在着“最佳体型”。1977年杜奎特(Duquet)等亦用同样方法测量优秀运动员的体型。目前,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用计算机来收集国内外优秀运动员的体型数据,为研究优秀运动员的体型模式服务。体型的研究在中国起步较迟,以往对体型分类多用指数法和相关法。直至1982年佟启良等首次用模糊数学法,设体重、身高、肩宽、胸围、上臂围、大腿围6项指标为体型集合,按照模糊数学中的最大隶属原则,根据身高、体重的模糊变量,给出瘦小型、中间型、巨大型、矮中型、瘦中型、矮胖型、瘦高型、胖中型和魁梧型九种体型。用这种方法进行体型分类是比较科学的。1984年曾令嘉等首先应用“希思-卡特”体型分类法测量中国田径、游泳、举重和体操男国家集训队员的体型,研究结果与史蒂普尼克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987年邓沛玲等亦沿用此法测量中国优秀手球运动员体型,结果表明男手球运动员的体型趋向中胚层,女手球运动员的体型趋向内胚层。1988年凌赞孺对“希思-卡特”评价体型的分值表进行简化和改进,用改进后的评分表进行评分,其结果与原表的结果一致。1990年麦全安等也应用“希思-卡特”体型分类法对中国优秀蹼泳运动员的体型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男运动员体型趋向外-中胚层;女运动员趋向中-内胚层。体型测量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不同研究领域。据统计从1940年至1976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体型测量的专著和论文达600余篇。1976年英国埃默里(Emerg)等观察到内胚层占优势者,性格乐观而幽默,擅长于社交活动,但常易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疝气和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并指出上述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1963年赫伯伦克(Hebbelinck)报导,在所有身体素质测验中,中胚层占优势者,除60米跑之外,其余各项成绩均最好;外胚性中胚层者,除投掷铅球外,均优于内胚性中胚层。1966年加里蒂(Garrity)证实,女大学生属中胚性外胚型的受试者,在素质测试中成绩最好;而外胚性内胚层型的成绩均拙劣。1980年中国国家体委科学选材研究组,通过测试14871名运动员,认为没有全能的体型,且不同运动项目要求不同的体型,为中国科学选材积累了宝贵资料。体型受遗传等因素的影响。资料表明,父母体型消瘦,其子女体型肥胖者仅占7%,而父母体型肥胖,其子女肥胖者为一般小孩的10倍。国内外资料均报导,运动才能卓越的亲代,其子代有50%以上具有优越的运动才能,甚至出现超亲代的运动才能。因此有人提出从父母体型预测子女体型的特征。从体型与运动能力来看,体脂百分比与运动能力关系甚为密切,因此,今后在体型分类时除考虑形态指标外,将会着重测量体脂百分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体成分的方法也越来越先进。1984年康韦(Conway)等应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技术评价体成分。1985年西加尔(Segal)等和1988年杰克逊(Jackson)等应用生物电流阻抗分析技术探测体脂百分比,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测量体脂百分比的可靠性可达0.95,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消除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有待进一步改进。当前中国体育工作者首要任务是迅速提高中国竞技水平,集中力量解决科学选材和科学训练问题,而科学选材必然要对体型进行深入研究。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若体型不适合某一运动项目的要求,运动时就需多耗能量,影响运动技能的发挥。因此,在竞技体育迅猛发展的年代,探索具有符合专项运动特点要求、符合生物力学特征、符合空气动力和流体力学特征的体型,无疑对提高竞技水平有很大实用价值。从遗传学和预防学的角度来看,研究体型与优生、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利用体型的特征,增加有利于人类体表的遗传基因,减少有害遗传基因的扩散,对提高各民族的人口质量,减少和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是非常有益的。【参考文献】:1 Donald K Mathews Measure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1978,311~3132 国家体委科教司.优秀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研究论文汇编.北京,19833 邢文华,等.体育测量与评价(上册).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211~2204 曾令嘉,等.体育科学,1987,7:(1):46~505 Richard G Israel,et al.Research Qua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89,60:379~3836 Tom R Thomas,et al.Research Qua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90,61:206~2097 陈骏良.体育测量与评价.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285~3058 刘献武,等.运动选材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16~121(华南师范大学邓沛玲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