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大肠癌
释义

【大肠癌】
 

拼译:large bowel cancer
 

大肠癌是中国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60年代,上海市大肠癌患者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患者第6位,80年代初则上升至第4位,按此速度推测,到20世纪末,将上升为第3位(肺癌、胃癌、大肠癌)。随着生活改善,膳食中肉类、脂肪比例上升,其发病率正在不断地增高,将成为威胁人群健康的一种主要癌肿。根治术后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达到70%~80%,直肠癌5年生存率仍排徊在35%~50%,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多。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右半结肠癌略多于左半结肠癌。结肠癌的早期临床表现往往不被病人重视,待病人发现首发症时多数已进展到相当程度。因此,及时发现对诊断实属重要。多数病人的首发症为腹痛、肿块、全身状态不良(右半结肠癌多见)、粘液脓血便(左半结肠癌)、便频、便稀、消化系统症状、肠梗阻等。直肠癌也是一种发展较缓慢的恶性肿瘤,早期患者常无症状,又无特异性,常不引起重视,常误为肠炎、痢疾、痔和肛裂。因此,病人和医师对排便不适、便血和慢性肠梗阻症状应予以重视。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乃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筛检大肠癌的方法,常用的有直肠指检,90%的直肠癌都可通过指检发现,即一指得确诊。此外还有粪便隐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或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钡灌肠或气钡双重造影等。对直肠癌患者主要以前3种检查为主。粪便隐血试验是一种最为简便和实用的方法,但在已证实的大肠癌病例中仅40%~67%呈阳性。在诊断大肠癌时不能满足发现一个原发灶,必须全面检查以除外同时存在的多原发癌和重复癌。纤维结肠镜检查对结肠癌的诊断准确性比X线检查高,可直接观察病变的大小、形态、有无溃疡及其边缘情况。同时可作活检,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判断预后亦有益处。腹部B型超声检查对判定病变累及肠管的范围、肠壁浸润深度以及邻近器官有无转移有价值,同时对肠系膜有无淋巴结和肝转移的检查也有一定的价值。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了解肿瘤浸润深度亦有一定重要意义,对Miles术后复发肿瘤更有特殊价值。

近年来对大肠癌的研究不断应用免疫酶标测定法、免疫化学法、单克隆技术和Hemoguant试验方法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后者可定性和定量测定,有助于判断病变部位,用于初筛检测,为早期发现大肠癌提供了有效的工具。由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和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使对大肠癌的研究进入了揭示癌细胞本质以及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手段控制癌生长的新阶段。“癌亲基因”及“抗癌基因”的研究也正在开展,已有大量资料报道了这方面的成果。吴秉铨等报告他们建立的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株,历时1年,传代18代,为研究中国肠癌患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富志民报告大肠癌组织培养2例成功,传代77代;张宗显等体外培养建成盲肠未分化腺癌细胞系HCC-8693,已传代12代,经多次冻存于液氮后取出复苏培养均能生长增殖。孙去病等报道了人类结肠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资料,抗人结肠癌单克隆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也广泛开展。周锡庚研究了人体局部防御反应(癌周淋巴结细胞浸润、癌旁淋巴结滤泡增生和窦内组织细胞增多)与预后的关系,并认为癌的发展和扩散不仅取决于癌肿本身,也受机体防御免疫反应的影响,反应强者预后较好。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大肠癌细胞的DNA取出复苏培养,DNA均能生长增殖。唐尧等对大肠癌旁粘膜中粘蛋白的组织化学情况进行研究,发现95%癌旁粘膜中粘蛋白都发生明显改变,其特点有硫酸粘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而唾液酸粘蛋白的含量却大量增加,甚至占据整个腺体,这种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和组织化学特征的粘膜,即1969年英国Filipe首先以组织化学方法发现在大肠腺癌上皮与正常肠粘膜之间存在着一段过渡性粘膜组织,这种肠粘膜主要的组织化学特性表现为上述变化,而肉眼或者组织学检查其结构正常,称这种在大肠癌旁发生区域性变化的粘膜为移行粘膜(TM)。研究资料表明,癌旁移行粘膜是一种在许多方面具有肿瘤细胞特征的癌前期变化,是在致癌因素作用下所出现的原发性病变,与大肠癌根治术后癌肿的复发有关,这将使传统的大肠癌根治术肠管切除范围概念受到冲击。多年来行大肠癌根治术时,近、远端肠管切缘多距肿瘤2~5cm。Dvawon等指出,现有根治术没有足够地清除处于癌前变化的移行区粘膜,很可能是大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复发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一些回顾性资料表明,癌旁移行粘膜完全清除,术后吻合口癌复发率明显降低。近年来有人应用快速组织化学方法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术中快速鉴别出移行粘膜区以指导大肠癌根治术中肠管切除范围,它将为根治术中肠管切除范围提供一种客观指标。鉴于青老年人大肠癌发病正在增加,合并症和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所以近几年在这方面研究也较多。同时,大肠癌并存胆囊结石或胆囊切除后生胆囊结石者多有报道。

人们在寻找新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对肿瘤标记进行研究。CEA的测定对动态观察术后疗效、判断早期复发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单抗CA-50放射免疫测定对大肠癌的阳性诊断率较CEA为高,对除外结肠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有诊断意义。

80年代以来,对结肠癌侵及邻近器官,或合并肝转移,只要病人情况允许又有可能根治切除时可做联合脏器切除术,同时作部分肝切除术,可有20%左右的长期生存率。直肠癌外科治疗最大进展就是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手术的广泛采用,使患者生存质量显著改善。McDermott报道,50年代保肛手术(SSR)仅占直肠切除术的26%,80年代上升至93%。Goligher根据英国st.Mark医院资料,指出在直肠癌患者中约75%的直肠切除属保肛手术。Matk医院报告,A,P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6%,SSR的5年生存率为72.8%。Williams认为,凡肿瘤下缘距肛缘75m者,均可选保肛手术。当代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保肛手术,即parks手术(直肠经腹肛切除结肠与肛管吻合术)。Miles术腹膜外左下腹壁结肠造口优点多。各种原位肛门成形术,远期控制排便效果尚可,但尚需改进,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 Parks A G,et al.Br J Surg.,1982,69:301

2 Parks A G.World J Surg.,1982,6:351

3 丁立.普外临床,1988,3(5):257

4 郁宝铭,普外临床,1988,3(5):260

5 崔凤东,等.实用肿瘤病学杂志,1988,2(3):81

6 江积瑞,等.中国肛肠病杂志,1988,8(1):22

7 王强,等.国外医学(外科分册),1989,1:13~15

8 邹一夫,等.腹ㄗ外科,1989,3(2):113

9 刘世信.中国肛肠病杂志,1992,12(2):38

10 江积瑞.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1,26(2):112~113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积瑞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9/29 6: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