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土壤水分吸持
释义

【土壤水分吸持】
 

拼译:soil water-holding
 

在一定的田间状态下土壤孔隙和土粒表面对水分的吸附和保持,强调土壤不同孔径孔隙吸持力的差异同土壤水分吸持量的关系。土壤水分吸持量与土壤水分含量相等。但仅从土壤含水量无法判定土壤中有效水含量的多寡。而土壤水分吸持量,把土壤含水量和相应的土壤毛管吸持力联系起来,既可了解土壤有效含水量的上限和下限,亦可看出土壤中无效水含量,以及土壤有效水量从多到少的变化趋势。土壤对水分的吸持力来自毛管引力和分子力,其大小取决于土壤毛管孔隙的大小和土粒比表面。土壤对水分的吸持,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土壤的持水供水性能,是土壤肥力的基本要素。研究土壤水分吸持,对土壤改良、合理灌溉、开发易旱区的节水型农业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以往对土壤水分的研究主要着重于:(1)土壤水分在土壤剖面内的动态。姚贤良等(1991)研究了土壤水分的季节性垂直分布和在植物不同立地条件或在不同耕作、管理、种植条件下的动态规律。(2)张孝中等(1990)从水分平衡角度研究作物生长对土壤水的需求,不同湿度区域内的节水措施及相应耕管条件对土壤水的影响。(3)周会成等(1990)研究了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对作物生长的效益,如采用暗洞排水、节水灌溉等;(4)刘梅等(1990)对影响土壤水分的单一因子的研究,如土壤墒情研究,主要是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作物生长季节,测定不同剖面土壤水分的变化;地形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不同坡向、坡位、坡形的土壤剖面内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植物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不同林型、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土壤水分变化。也就是包括土壤水分的基本概念,它的运动、保持和其他物理性质的研究。这些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对侵蚀严重地区的水土保持以及干旱地区节水型农业的发展等,都起了重要作用,并发挥了效益。

土壤水分主要分3部分:贮存于大孔隙内的土壤水,其孔隙孔径大于10~50μm,相应吸持力0.28×105~0.63×105Pa,以重力水形式仅在降雨或灌溉过程的短暂时间存在,随后由于重力很快渗失;中等毛管孔隙内的土壤水分,即从田间持水量至永久凋萎点之间是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水分,其毛管孔径大致为10~0.2μm,相应吸持力为0.63×105~15×105Pa微小毛管孔隙内的土壤水分,即低于凋萎点时土壤内吸持的水分,称它为难效或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分,其孔隙孔径小于0.2μm,相应的吸持力大于15×105Pa。可见土壤水分吸持主要是指土壤中中等毛管孔隙内的水分吸持,既包括土粒对水分子的吸持,也包括毛管吸持的悬着水。不同土壤物质的有效水分吸持量不同,泥炭可大于200%,黄沙最小。中国南方红壤有效水吸持量约10%。通常肥沃土壤有效水分吸持量较高,而瘦土较低。

由于不同的土壤孔隙孔径具有不同的水分吸持力,因此,根据在不同压力下达到水分平衡后的土壤水分测定,就可以依所测出的土壤含水量计算出相应孔径区间内毛管孔隙的比例,从而推测土壤的水分吸持量和保水性能。通常土体中相对较大的孔隙比例大时,土壤保水性能较差。

不同吸持力下土壤含水量测定:利用美国土壤水分仪器公司制造的压力膜土壤水分测定仪,可以测定土壤吸持力从0.025×105至15×105Pa,即相当于土壤从田间持水量至永久凋萎点范围内任一吸持力下的土壤含水量,并可经测定后绘制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用以描述土壤水分吸持力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由于一定吸持力范围与土壤孔隙孔径的一定范围相对应,因而可以算出土壤中不同孔隙容积所占的百分数、重力水、有效水和无效水的相对容量和体积,从而较确切地判断土壤改良后的持水保水效果,并可预测土壤所需灌溉的期限。

对土壤水分吸持的研究,是水、土、植物系统和土壤中固态的、液态的、气态的物质协调平衡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土壤生产水平的提高,改善土壤中的水气矛盾,增加土壤中有效水的存贮量,协调作物对土壤水分、养分供需关系,把优化土壤内部的物理环境视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同等重要,将是今后土壤研究服务于生产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姚贤良.中国红壤物理性质的研究近况及展望.李庆达与中国土壤学的发展.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57~63

2 张孝中,等.水土保持通报,1990,10(6):7~12

3 刘梅等.水土保持通报,1990,10(2):16~21

4 李玉山.土壤学报,1962,10(3)

5 杨艳生.土壤通报,1988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杨艳生副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6 18: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