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长江鲥鱼资源评估与管理
释义

【长江鲥鱼资源评估与管理】
 

鲥鱼是一种溯河性鱼类,在中国近海分布较广,朝鲜、菲律宾等海域也都有分布。每年春末夏初,其生殖群体由海入江进行产卵洄游,其中进入长江的数量最多,产量最高,形成长江中下游重要渔讯。但鲥鱼资源逐渐衰退,以至面临灭绝。造成鲥鱼该资源濒临枯褐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除水域的环境污染和水利工程设施等一些原因外,人为对亲鱼和幼鱼的滥捕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捕捞对鲥鱼资源的影响程度如何;开发利用程度多大才算合理;长江鲥鱼捕捞过度的程度怎样;等等,以往对这些课题的研究较少,其研究内容仅限于定性的生物学描述,较少涉及定量的分析研究。1987年,詹秉义曾运用渔业资源评估方法对长江鲥鱼资源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为保护和管理好这一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根据长江水产资源调查协作组(1977)的调查报告,长江鲥鱼的有关年龄与生长以及繁殖力等方面的资料,首先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其次再根据其雌鲥3~6龄个体繁殖力的观测资料,可用幂函数方程拟合其繁殖力与年龄的关系式:即其绝对繁殖力 E=79.2362×1.215t(单位为万粒)。另外,按照鱼类的自然死亡系数(M)和其寿命(tλ)的解数成线性回归关系,可以估算出长江鲥鱼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286。然后由上面已知的各龄的体重、繁殖力以及自然死亡系数等数据资料,用Ricker资源评估模型对长江鲥鱼在不同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捕年龄(tc)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及其单位补充量繁殖力进行估算,以寻找合理利用的最佳F和tc

因鲥鱼的总繁殖力(Fec)应为各龄繁殖力(Fect)的累加,即

而各龄的节源尾数为:Nt=Re-M(tc-tr)·e-(Ft+M)(t-tc)

上式中:tr为首次进入渔场(即入长江遭捕捞起)的年龄,称补充年龄(鲥鱼的tr=1.9龄);t为年龄或称时间间隔,这里根据鲥鱼的渔讯期和产卵期的实际情况,取t为1.9、2.0、2.9、3.0……8.9、9.0;R为补充量。由此可求得在不同F和tc条件下的单位补充量繁殖力:

若鲥鱼资源未遭捕捞,即各龄的捕捞死亡系数F均为零,所求得的单位补充量繁殖力Fec0/R,称原始种群单位补充量繁殖力。

F即(t=2,3,……,8,9)

则其不同F和tc条件下的总相对繁殖力为:

对P的大量计算结果可用表格列出,并可绘制横坐标为F值,纵坐标为tc值的总相对繁殖力的等值线图,当p值处在20%以下时,资源的利用处在高危险区。长江鲥鱼的高危险区是当tc=1.9龄时,F≥0.55;tc=2.9龄时,F≥1.8;而当tc=3.9龄时,不论F值多大,均未处在高危险区,其p值在33%以上。

此外,其单位补充量渔获量(g/尾)可由如下的Ricker模型求得:

上式中,Yt和Bt分别为大龄时的渔获重量和资源生物量;Gt=Ln(Wt+1/Wt),称增重率;Δt=t+1-t,为各龄所取的0.1和0.9年的时间间隔,估算时均取Δt=1。

根据长江鲥鱼雌雄不同的各龄体重资料及鲥鱼的自然死亡系数M值,即可由Ricker模型估算出不同F和tc值的条件下大量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数值,并可以表格形式列出,也可将雌雄鲥分别绘制出等渔获量曲线。从所计算的结果和等渔获量曲线可看出,不论雌鲥还是雄鲥,当tc=1.9龄时,其最佳F值为0.6(捕捞死亡率为40%),F超过0.6,Y/R将下降;当tc=2.9龄时,最佳F可达1.8(雌)~1.9(雄);当tc=3.9龄,即使F大大超过2.0(捕捞死亡率在80%以上),其Y/R可望达到最大值。也就是说,如果长江鲥鱼的开捕年龄推迟到4冬龄(通过放大网目尺寸),其资源利用是最为合理的,此时不仅可望获得最高产量,而且可承受高捕捞强度的压力。

除上面运用生物学资源按Rieker模型评估长江鲥鱼资源外,还可根据1970~1985年的渔业统计资料,包括长江鲥鱼的总产量以及流刺网网片的历年单位网片产量资料(选定标准农业单位),将其总捕捞努力量进行标准化,并用资源评估的综合产量模型(用Fox指数模型)再进行评估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其最佳产量为262t,其相应的最佳捕捞努力量为10113片流刺网网片数。实际上,对长江鲥鱼资源的捕捞利用程度又是如何呢?根据1985年峡江产卵场的调查资料,其2龄鱼占88.8%,3龄鱼占9%。据此可推算其开捕年龄为1.9龄,捕捞死亡系数F值为2.003(捕捞死亡率为78.6%)。此时资源已极度衰退(资源量仅为39.8t,只有1974年的2%),捕捞强度仍超过最适度值的3倍多。从总相对繁殖力来看,1985年的tc=1.9龄、F=2.003时的总相对繁殖P值仅为2.61%,说明此时鲥鱼资源已处在高危险区中的最危险点上,达到濒临枯褐的严重程度。

再从渔获产量和所投入的捕捞努力量的实际情况来看,1974年以后产量逐年下降,而作为相对资源量指标的单位网片产量1974年为157.6kg/网片,到1984年和1985年下降到0.817和1.01kg/网片,而所投入的捕捞努力量却不断增加,1984年竟超出最适捕捞力量的6倍,而且网目尺寸不断缩小,单层刺网又改为3层刺网,提高了捕捞效率,更加速了资源衰竭的进程。

由上述种种资源评估分析不难看出,长江鲥鱼和其他生物资源一样,其再生能力是有限的。要恢复长江鲥鱼资源,使之免遭灭绝的危险,除严格执行有关渔业行政领导部门所制定的全面禁捕等管理法规外,尤要取缔捕捞和伤害幼鲥的渔具(如鄱阳湖等水域的一些小网目定置张网等),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人工繁殖育苗和幼鲥的人工放流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1 Gulland J A.Fishery Bulletin,1973,71(2)

2 Ricker.W.E.Bull Res.Bd.Canada,1975,191:1~382

3 长江水产资源调查协作组.长江鲥鱼调查研究,1977,4

4 詹秉义.水产科技情报,1989.16(2):34~42

(上海水产大学詹秉义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5 18: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