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高树松毛虫调查方法 |
释义 | 【高树松毛虫调查方法】 拼译:investiigating methods ofdendrolimus punctatus in high pinetrees 马尾松毛虫是危害最严重的森林害虫,由于调查高大松树上的害虫数量十分困难,生产实践中,马尾松毛虫的虫情调查一般只查矮小树上的虫口密度,高树的虫口密度则少有调查,因此不能准确反映整个林分的虫口数量。要在广大的松毛虫危害林区取得准确的虫情数据,必须有一种简便易行、经济、准确的高树虫情调查方法。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利用幼虫落粪数量推算高树上的虫口数量,但多用于定性方面。1986年,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业科学院分别发表了利用马尾松毛虫落粪数量推算高树上虫口数量的研究报告。1983~1986年,南京林业大学薛贤清等通过观察林间样树上幼虫一昼夜自然落粪量、野外罩枝放养幼虫一昼夜排粪量、室内饲养幼虫一昼夜排粪量,并每日收集各龄期幼虫粪粒,统计数量、测量粪粒的长度与宽度。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粪粒数量与大小,是随着世代的不同以及同一世代的不同龄期而有规律地变化。第1代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加,一昼夜平均排粪量递增,第2代幼虫随着龄期的增加,一昼夜平均排粪量递减,这和此期间的气温变化有关。但无论哪个世代幼虫粪粒的大小,都是随着龄期变大而增大。应用上述方法推算高树上的幼虫数量,误差率在1.4%~14.5%之间,平均为9.1%。幼虫在树上排粪时,树冠的枝叶要截留些粪粒,平均截留率为幼虫总排粪量的2.7%,在推算高树上幼虫数量时,可以作为参数加以修正。中国林业科学院张旭等研究落粪与种群数量关系时,考察了多个可能有关的因子,即种群的世代、龄期、取样起迄时刻、取样持续时间等;气象因子,如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平均风速、日降雨量和林间天气情况;地形因子,如坡向、坡度和坡位;林分因子,如林龄、树高、枝条盘数、冠幅、郁闭度、针叶存留率和林分密度;建立了预测马尾松毛虫越冬后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数量的曲线逐步回归模型。这种方法无论在定性方面还是在定量方面,都很准确可靠。1989年,南京林业大学薛贤清将振动机夹持在样树树干1m处,使树木产生全方位振动,使其上的害虫抛摔振落,建立了幼虫振落率和树木胸径的预测数学模型。1988~1989年,毛超旭就马尾松毛虫种群数量与马尾松树高和树冠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用矮小树木的虫口密度估测高大树木的虫口密度以及新的虫口密度计算方法,发现松毛虫的种群分布与树冠大小密切相关,提出了树冠投影比例推算法和利用矮树虫口密度推算高树虫口密度的方法。利用树冠大小比例和矮树虫数推算的高树上松毛虫数量是最简便、准确的方法,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是一条新开辟的技术路线,预计今后会有许多专家参考这种方法,对其他害虫进行研究。【参考文献】:1 张旭,肖刚柔,卢崇飞,等.林业科学,1986,22(3):252~2592 薛贤清,等.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4):83~903 薛贤清,等.林业科学,1991,27(6):595~6014 毛超旭,等.森林病虫通讯,1991,(2):12~15(浙江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毛超旭高级工程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