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高油玉米 |
释义 | 【高油玉米】 拼译:high oil maize 籽粒含油率高的粮、油、饲兼用的新型玉米。北京农业大学培育的高油玉米单交种,籽粒含油率为8%~10%,比普通玉米高1倍左右;其胚与普通玉米的胚相比,体积大21.18%~47.06%,干重高22.39%~55.06%。 玉米油中含60%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富含维生素F、A、E及卵磷脂等。长期食用玉米油,可促进心血管功能,防治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因此把玉米油称为高级营养食用油。Adams报道,用高油玉米作饲料喂育肥猪,比用普通玉米需要量少12%。Saviic等试验,用高油玉米饲喂仔鸡比用普通玉米需要量少10.5%。玉米油也可做肥皂、润滑油、油漆等工业原料。美国伊利诺斯州农业试验站于1896年就开始了以提高玉米含油量为目标的研究工作,到目前已培育出含油率超过20%的品系或群体,如伊利诺高油(IHO)、厄板纳高油(UHO)等。伊利诺大学发放的高油玉米自交系如R80、R805和R806等,含油率达7%~8%,并培育成功含油率7%~8%的单交种,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初步试验表明,含油率在7%~8%范围内,籽粒产量可与普通杂交种相同或接近。除美国外,南斯拉夫、意大利、墨西哥、秘鲁、朝鲜等国家先后开展了高油玉米的育种工作。中国从70年代开始在中国农科院,1983年又在北京农业大学相继进行高油玉米研究。目前已培育出北京农大高油1、2、3、4、5、6号单交种,这些杂交种产量6~9t/ha,接近或略低于普通杂交种玉米的产量。高油玉米籽粒产量和含油率的提高虽然主要决定于品种的遗传组成,但外界生态条件及栽培技术对其也有重要影响。中国从1986年开始,有蒋钟怀、王经武、王瑞舫、郑丕尧等人以高油1号玉米为材料进行了生长发育规律及提高含油率栽培技术的研究。增施营养元素尤其是NPK配合施用,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油产量和含油率(见表)。据试验,在春季播种时开沟侧施尿素(N46%)、三料过磷酸钙(P2O5 46%)和硫酸钾(K2O 50%)各345kg/ha情况下,籽粒产量、油产量和含油率较未施肥处理的分别提高15%~33%、23.2%~40.3%和5.5%~7.2%。增施磷素是提高含油率的主要因素。营养元素的增产作用,在于土壤营养条件得到改善,有效地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积累有机营养物质多,为油分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提高油产量必须以提高籽粒产量为基础,争取提高籽粒含油率。营养元素的施用需以N素为基础,配合P素和K素,这样方能使籽粒产量、油产量和含油率得以协调统一,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高油玉米既有普通玉米高产稳产的特点,又具有高油的特性,这是其它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无法相比的。发展高油玉米可同时解决人民食粮和食油问题,促进畜牧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无疑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食物结构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 Adams K L,A H Jensen.J Anim sci.,1984,59:1557~15662 蒋钟怀,王经武,王瑞舫,郑丕尧.中国农业科学,1990,23(3):37~433 宋同明.作物杂志,1991,3:13~14(北京农业大学蒋钟怀副教授撰;宋同明审)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