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皮纹与运动员选材
释义

【皮纹与运动员选材】
 

拼译:dermatogliphlic and talent identification
 

皮纹学是一门专门研究皮肤纹理结构、发育、遗传和与人体全面机能的关系,以及在群体中的分布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其准确性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成材率。运动员的早期选材主要看其由遗传所决定的先天条件,而皮纹则是一种具有明显遗传稳定性的性状指标,它能较客观地反映人体的各种遗传特征。因而,皮纹就成为体育领域十分关注的一个全新的运动员选材指标。并已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运动员选材方法——皮纹选材法。

1926年美国Cummins首次提出皮纹学。1942年他的名著《指纹·掌纹和跖纹》一书出版,初步确立了皮纹学体系。皮纹学被引入体育领域较晚。皮纹学用于运动员选材首先始于前苏联。70年代末,前苏联学者就开始研究用指纹来挑选未来的奥林匹克选手,把皮纹作为对运动员未来性状表现进行科学予测的未来学和予测学方法之一,前苏联尼古拉耶夫国立师范学院和莫斯科体育学院等体育院校的学者首先把皮纹研究引入运动员选材的研究中,并发现指纹与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有关。前苏联学者Л.Л.谢尔基因科和C.B.阿列克谢耶娃于1978年著文指出“指纹可以予测柔韧性及柔韧性的潜能。对柔韧性的优异梯度的予测成功率达75%,对柔韧性增长很差的予测成功率达60%。这一选材方法已在苏联体操、举重项目中较普遍地应用。但是,苏联当时的研究成果尚停留在部分指纹的指标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从80年代开始,前苏联学者进一步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皮纹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关系。苏联莫斯科国家体育学院把“研究‘具有遗传记号的人’——不同血型和皮肤类型”作为其研究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研究进一步证实“儿童手部皮肤组织和他们的运动能力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并用此做为确定儿童今后从事运动项目的一个依据。1987年11月6日前苏联《体育报》报导,人的手指前端的纹路数目与其体育能力有直接关系,一个人的指端纹路越少,就越适合体育活动,儿童从10岁以后,便能从指纹中显示出体育天赋。

中国将皮纹研究引入体育领域始于80年代初,时间虽不长,但发展很快,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1.初步认识和引进阶段(1984年以前)。由于60年代以来,受人类遗传学和中医学中有关皮纹与健康、智力和运动能力之间关系的许多研究成果的启示,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将皮纹引入体育领域,并将皮纹做为运动员科学选材的重要指标,以此确立一种新的选材方法——皮纹选材法将是一项十分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徐本力在其1982编写的《运动训练学》教材和1984年,1985年先后发表的有关《遗传选材法》方面的两篇论文中,首先提出了“皮纹选材法”。但当时只是建立在对皮纹研究资料初步认识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初步设想,尚未进行实质性研究。

2.发动和实质性研究阶段(1984~1989)。从1984年开始,中国一些体育报刊发表了许多有关体育皮纹研究方面的报导和文章,推动了中国体育皮纹学方面的研究。使中国有关皮纹选材方面的研究进入到实质性研究阶段,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投入了皮纹选材的研究。邵紫菀等的“皮纹选材课题组”,先后发表了《体操运动员的皮纹研究》、《全国首届青运会体操后备力量皮纹追综调查》、《中国田径运动员皮纹特征的研究》和《运动员皮纹选材模式的研究》等有关皮纹选材方面的研究论文,并于1989完成了国家体委组织的“皮纹与选材”研究课题,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中国体育皮纹学的研究进入世界先进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3.推广应用与深入研究阶段(1989年以后)。在1989年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中国体育皮纹学的研究开始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向体育运动实践推广应用。河南体育科研所将其研究成果向全国推广,1989年在石家庄举办了“皮纹与选材”讲习班,不少省市已开始运用皮纹进行运动员早期选材。如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规定所有入校运动员必须进行皮纹指标的测试,并运用河南体育科研所确立的皮纹选材模型进行评定。目前中国已在田径、游泳、体操、排球、篮球、足球、乒乓球、举重、赛艇和射击等运动项目中进行皮纹选材的研究和应用。

另一方面,中国皮纹选材又在1989年以前研究的基础上,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皮纹与选材的研究从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皮纹特征的研究转向各皮纹指标与运动员竞技能力关系的研究。例如赖荣兴等人认为:苏联谢尔基因和阿列克谢耶娃提出的“左手第四,第五指尺箕纹与斗型纹与弓型纹的组合则是柔韧性不好的表现”的结论是从80对挛生子之间相对区分开来的,有一定局限性,而他的研究成果却表明柔韧性好的皮纹特征应该是:食指斗纹、中指挠箕纹、环指尺箕纹出现率高,a-b嵴线具有较多的趋势,atd角具有较小趋向,左右手大小鱼际真实花纹出现率高,通贯手少。另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优秀运动员往往具有尺箕纹出现率低,斗箕纹出现率高、TRC增多,手掌13、14区真实花纹出现率高、掌大小鱼际真实花纹出现率低的皮纹特征。而优秀短跑运动员则常常表现出尺箕纹出现率高,斗型纹出现率低,掌大小鱼际真实花纹出现率低,atd角小、a-b嵴线偏少和主线指数高的皮纹特征。

2.由于现代竞技运动中,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由“单一型”向“全面型”发展,其成绩往往与运动员的智力有关。而孙恩禄等对300名大学生智力与手纹的观察分析后指出:a-b嵴线与智力成反比;赖荣兴等也在《应用皮纹进行智力选材的初步探讨》一文中提出了atd角、a-b嵴线与智力有关,并呈负相关的关系的结论。这些研究成果均表现皮纹可以用于运动员智力选材。

3、由于多学科的相互渗透,多学科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合作,皮纹选材的研究开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已从单指标图形花纹的简单分类统计,向多指标的综合评价发展,同时引进了高等数学,高级生物统计方法,并借助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程勇民在其导师徐本力、陈安槐的指导下完成的《射击运动员肤纹特征及计算机选材模型的研究》中,根据各种皮纹指标的统计结果,分别建立了射击项目运动员选材的等级判别函数和项目判别函数,并据此设计了射击运动员皮纹选材的计算机判别模型,这是中国体育皮纹研究中的一次有意义的突破,标志着中国体育皮纹学的研究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后5~10年中,皮纹选材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新指标的开发,多指标综合评价、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更大范围的普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谢尔基因科.中国体育科技交流,1982,2:14~21

2 体育文摘,1984,2:117

3 徐本力.福建体育科技,1984,(2.3.4合刊):66~67

4 赖荣兴,等.第2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1987,223~224.

5 邵紫菀,等.中国体育科技,1988,6:32~39

6 邵紫菀,刘健生,等.皮纹与选材.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6:57~90

7 赖荣兴,等.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9,2:35~41

8 孙恩禄,等.优生与遗传,1989,1:51~53

9 邵紫菀,刘健生,等.河南体育科技,1990,3:51~54

10 程勇民,徐本力,陈安槐.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1992

(上海体育学院徐本力教授撰;陈安槐教授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9 13: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