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光的三原色
释义

【光的三原色】
 

拼译:three pimary colours of light
 

人眼辨别不同颜色的机理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论点。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兼医生杨第一次提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不一定需要有许多不同的生理机能才能感觉到,只要有数种,例如红、绿、蓝三种颜色感觉机能就够了。以不同比例混合的这三种颜色光会产生无穷无尽的多种颜色感觉。半个世纪后,德国生理学家和物理学家赫姆霍兹重新提出并发展了物的三原色视觉说,称杨-赫姆霍兹理论。该学说认为人眼视网膜上有三种神经纤维,每种神经纤维的兴奋都引起对红、绿、蓝三种原色之一的感觉。光的颜色不同,三种纤维的兴奋程度不同,人眼就产生多种不同的颜色感觉;若三种纤维都有相同的兴奋程度,人就感觉到白色,称三色学说。近年的研究发现人眼视网膜上确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锥体细胞,它们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视色素,即亲红、亲绿、亲蓝视色素。外界光辐射入时人眼被三种锥体细胞吸收,引起光化学反应,视色素被分解漂白,同时触发生物能,引起神经活动,将视觉信息传到神经中枢。不同色光对三种视色素不同程度漂白的结果,就引起人对各种色彩的感觉。光的三色学说明了颜色的混合等现象,但却对色盲等不能解释。因此,另有赫林的四色学说,认为视网膜中有三对视素:白-黑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这些视素的代谢作用包括同化和异化两种对立过程。光刺激使白-黑视素重新同化,产生黑色感觉。红光使红-绿视素异化,引起红色感觉;绿光起同化作用,产生绿色感觉。黄-蓝视素作用类似。两种学说长期处于分立状态。近代研究认为,颜色视觉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视网膜内亲红、新绿、亲蓝三种锥体细胞起作用;第二阶段由锥体细胞向视觉中传导,这三种反应重新组合,形成白-黑、红-绿、黄-蓝三对对立性神经反应。三色学说和四色学说统一起来,更完满地解释了颜色视觉现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9 13: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