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鳗鲡养殖
释义

【鳗鲡养殖】
 

拼译:Eel culture
 

鳗鲡属硬骨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又名“鳗鱼”、“河鳗”、“白鳗”、“青鳗”、“风鳗”。鳗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世界上优良的养殖品种之一。鳗鲡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含蛋白质19g、脂肪7.8g、热量611KJ、钙46mg、磷70mg,、铁0.7mg、维生素A78国际单位,还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是一种高级滋补品和药用食品。

1990年,世界鳗鲡的总产量约12万t。日本每年的鳗鲡消费量10万t左右,而日本自供仅有4万吨,占其需求量的40%。欧洲也是鳗鲡消费的主要市场之一。因此,鳗鲡养殖大有潜力可挖,其开发和研究的意义十分远大。

世界上的鳗鲡有20余种3亚种,常见的有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等。这些鱼类除了南北美洲的西海岸沿岸,南美洲大陆中南部的大西洋一侧以及非洲的南大西洋沿岸外,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大西洋有2种,太平洋有12种,印度洋有6种。科学家对鳗鲡的产卵场之谜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1904年,丹麦鱼类学家约翰,斯米德特(J.Schmidt)最早从事鳗鲡产卵场的调查研究工作,经过20多年后才发现大西洋两种鳗鲡的产卵场是在圣托马斯岛(海地岛以东)的东北、百慕大群岛东南的马尾藻海域;印度洋6种鳗鲡的产卵场是在民大诺海沟和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海域;南太平洋6种鳗鲡的产卵场在新几内亚西北部和塔希提岛附近海域。直到1990年,日本东京水产大学海洋研究所资源生物研究室才证实日本鳗鲡的产卵场是在日本列岛以南200km的菲律宾东部、马里亚纳群岛西部的北太平洋水域。这些产卵场都具有深海水层、压力大、无光、无浪、无大型敌害生物等优越的自然条件。鳗鲡产卵场的发现对其人工繁殖、幼鳗培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鳗鲡是降河性洄游鱼类。喜穴居,性畏光,白天潜伏,夜出捕食,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喜食小鱼、虾、蟹、蚯蚓、水生昆虫、甲壳动物等。雄鳗3~4龄性成熟,雌鳗的年龄比雄鳗约迟一年。在产卵季节,亲鳗体色素为苍黑色,并呈现金黄色泽,称婚姻色。鳗鲡也有雌雄性别,为有性生殖。真正的鳗鲡卵巢是意大利孟基尼(1777)首先发现的。1874年,德国西尔斯基发现了雄鳗鱼的精巢。鳗鲡体长小于14~18cm时,性别为中性,体长为18~30cm时,雌雄同体,最后发育为雌雄异体。因此,当鳗鲡体长达25cm以上时,雌雄鳗鲡有其外观上的差异:雌鳗的胸鳍长度比雄鳗短,前端略呈圆形,向扇形扩展;雄鳗的胸鳍长,前端呈纺锤形,眼径和两眼的间距大。此外,雌鳗的头型宽,雄鳗的头型狭。成熟的亲鳗成群地降河入海作产卵洄游.停止摄食,消化道逐渐退化,产卵后即死亡。鳗鲡产卵洄游的平均速度每天为14.8~59.3km,有时高达55.6~111.2km。洄游的方向主要是靠海水中较高的水温、盐浓度和水压而引导的。鳗鲡为一次产卵;其产卵量是随个体的大小而有变化。卵为浮性,卵径约1mm。在水温25℃左右时,孵化时间为35h。孵出的仔鱼逐渐向海水表层上升。体长达7~15mm时多分布在水深100~300m处,然后移向表层。随着个体的增长,仔鱼又向近岸作溯河洄游,在江河、湖泊中生长、育肥。溯河期为10月上旬至翌年5月下旬。

目前,世界上鳗鲡养殖的品种有日本鳗鲡、欧洲鳗鲡、澳洲鳗鲡和美洲鳗鲡。世界上主要养殖鳗鲡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中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日本的鳗鲡养殖历史最长,始于1880年。日本的静冈、爱知、三重是日本鳗鲡养殖的主要发源地,因为这些地方有着丰富的鳗苗资源。日本不仅是世界上鳗鲡生产的主要国家,也是最大的鳗鲡消费国(平均每年每人消费4尾)。尽管日本开发了成套的精养工艺,但由于水土资源和鳗苗的严重短缺,其增产力十分有限,因此,鳗鲡产量只能维持在4万t左右。1988年,日本的鳗鲡总产量是40892t(其中捕捞产量1334t,养殖产量39558t)。欧洲鳗鲡养殖起源于地中海一带,主要是意大利。该国的鳗鲡养殖业开始较早,产量和消费量也较高。意大利的养鳗业始于1969年,产量一直维持在2500~4000t。中国的鳗鲡养殖业最早始于台湾省,1952年开始试养,1957年转入商品性生产,到1989年台湾省的养鳗面积达4012ha,产量54054t。中国其他省份的鳗鲡养殖业起步较晚,大致分为3个发展阶段;试养阶段(1974~1979)、生产阶段(1980~1984)、发展阶段(1985年后);1988年,鳗鲡的外销量超过4000t,占据水产品出口创汇的第2位。

世界的鳗鲡养殖业趋向精养化。中国有着发展鳗鲡养殖业的先决条件。首先,中国有着丰富鳗苗资源。在现今人工繁殖尚未完全成功的情况下,鳗鲡养殖的成功与否还是密切依赖于鳗苗资源。其次,中国的水土资源充足,人力资源充裕。再次,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但是,中国也存在着技术管理水平低,交通、能源设施差和资金不足等不利的因素。今后的发展方向应着重加强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尤其是解决鳗鲡饲料问题,避免依赖进口;同时,还要加强出口检验,开发加工调味鳗,从而开辟欧、美市场。

当今,日本、中国的科学家都已成功地诱导鳗鲡产卵。王义强等人试验表明,仔鳗能存活19d。现在,世界上研究的重点是幼鳗的培育,这也是鳗鲡养殖的最后一个技术关键。如果能人工培育鳗苗,这将使世界的鳗鲡养殖业高速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松井魁.鳗学(生物学的研究篇),恒星社厚生阁版.1972

2 王义强等.水产学报,1980,4:147~158

3 松井魁.水产技术经营,1984,6:41~49

4 李思忠.淡水渔业,1989,4:43~44

5 陈宪春.国产水产,1990,2:36~40

6 周恩华.世界农业,1991,9:41~42

7 周恩华.世界农业,1991,10:55

8 日本水产经济新闻.1991,8(5)

9 李武忠,陈秀男.(台)中国水产,1991,3,4

10 Schmidt,J.,Philoso.Roy.Soc.london,ser.,1992,211;179~20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周恩华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5 18: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