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 |
释义 | 【作物最大生产潜力】 拼译:yield maxiimum potentials of crop 又称作物气候生产潜力,是指在栽培条件最佳,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能够充分供应,仅仅某些气候条件作为限制因子时所能达到的产量上限。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试图通过太阳辐射能来估算地球上生物物质的生产潜力。1940年,德国Lieibig估算了假定全球陆地表面为密集生长的草地所覆盖时,在水分、养分和温度都处在最适宜条件下干物质的可能生产量,这正是以后人们称为的光合生产潜力。后来,Schroeder进一步把陆地表面分为森林、农田、草原和沙漠等类型,分别进行了估算。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对物质生活要求的提高,人类对粮食需求量日趋增加,关心和研究作物生产潜力的学者也不断增加。苏、日、美、中等国学者先后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了农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的问题。1963年卢米斯(Loomis)和威兰斯(Williams)在爱恩斯坦光化学定律的基础上,利用量子效率等概念进行了生物产量生产力的估算,计算结果光能利用率为5.3%;1964年,竺可桢首次提出中国粮食生产受太阳辐射能制约,他按光能利用率为3%推算出长江流域单季稻亩产可达1400kg;1978年,黄秉维提出了光合潜力的概念,给出了光合潜力的计算式,并首次估算了全国范围的光合生产潜力。按其方法计算,光能利用率为6.13%。1978年,尤斯玉根据Бyдaговский等的研究,考虑了环境、生物学特性和农业技术措施3组因子的影响,提出了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一般表达式。197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杜林博斯(J.Doorenbos)和卡萨姆(A.H.Kassam)提出了最大生产潜力的概念。他们所说的作物最大生产潜力是指,在选用最适应其生长环境的高产品种,并假定不受水分、养分、盐渍度及病虫害限制时,所能获得的最高产量。这正是以后人们称作的光温生产潜力。在这以后,范·费尔图依森(Van Velthui2en)还专门在中国讲学,详细介绍了最大生产潜力的计算方法。1981~1987年,韩思明、郑剑非和李德明等分别用这一方法求算了北京、山西、三江平原等地区的作物最大生产潜力。1980年,卢其尧根据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基本特征,计算了水稻产量形成期的光合有效辐射及水稻生产的光能潜力,并考虑成熟期温度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对光能潜力进行了温度订正,其结果被正式称为光温潜力。同年,李继由考虑作物各生长发育阶段光能利用率和温度的变化,提出用叶面系数和温度进行订正的方法,并计算了全国范围的光温潜力(当时他仍称光合生产潜力),结果表明,中国光温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为华南水田三作区,全年生物学产量达7.12kg/m2,折合粮食27.75~31.50kg/ha。也在这一年,邓根云在描述温度对生产潜力的影响时引进了温度影响函数,并绘出了我国光温潜力分布图。1982年,于沪宁、赵丰收利用日本的试验资料也求出了温度函数。1981年,王书裕提出了水稻光温生产潜力的计算公式。以后,江爱良等提出了考虑光、温、水3因子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公式;梁荣欣等提出了考虑光、温、水、土4因子的作物气候土壤生产潜力的估算方法。其中,水分条件的订正一般采用作物实际耗水量和需水量之比来进行计算。至此,有关作物最大生产潜力,即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研究已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但所用词语比较混乱。直到80年代后期,才有了统一说法。1986年,邓根云建议将最大生产潜力划分为3个层次:(1)光能生产潜力(只受光能条件限制的最大生产潜力);(2)光温生产潜力(只受光、温条件限制的最大生产潜力);(3)光温水生产潜力(只受光、温、水条件限制的最大生产潜力)。后来也有人仅把光温水生产潜力称为气候生产潜力。同年,侯光良又从气候资源的角度进一步将最大生产潜力划分为5个层次:(1)光能生产潜力;(2)光温生产潜力;(3)气候生产潜力;(4)气候-土地生产潜力;(5)实际产量。并建议用莱亨泊公式作为喜温作物的温度订正函数,这一公式实为一正态回归模型。当前,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理论正向进一步完善的方向发展,侯光良、于沪宁、李伟光、王世耆、程延年等已分别在他们的著作中做了全面论述。而且,一些计算方法已进入了计算机系统。预计在20世纪内,有关作物最大生产潜力的研究还将继续。其主要热点是:(1)温度订正函数进一步完善的问题;(2)水分订正函数进一步完善的问题;(3)进一步拓宽应用领域的问题;(4)不同作物、不同品种生产率的问题。【参考文献】:1 Loomis R S,Williams S A.Crop Sci.,1963,3:67~722 卢其尧.农业气象,1980,13 韩思明.中国耕作制度研究通讯,1981,3:7~334 梁荣欣,沈农展.东北农学院学报,1984,4:88~965 于沪宁,李伟光.农业气候资源分析和利用(第10版).北京:气象出版社,1985,5:36~456 侯光良,刘允芬.自然资源,1985,3:52~597 邓根云.气象学报,1986,448 侯光良.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论文集.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8:197~2039 江爱良,张福春.中国农业气象,1988,110 王世耆,程延年.作物产量与天气气候(第10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33~145(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李德明高级工程师、胡瑞瑶工程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