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草地生态
释义

【草地生态】
 

拼译:grassl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草地生态是关系人类生存的大问题。人类活动对草地及其环境的压力,促进了草地生态学的发展。由单学科到多学科,由静态到动态,由单因子到多因子草地生态系统乃至更高层次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由地区性到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研究,也已成为当代生物学、地理学、农学、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系统工程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草原建设,对于维护草地生态平衡,促进畜牧业经济的高效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国政府对于草地科学研究都极为重视。1932年前苏联建立了草地科学研究所。之后,美国也在全国不同自然区域建立了许多草原试验站。1949年英国创办了赫尔利草地研究所。随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印度等国也先后成立了草地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草地科学研究工作。

中国是世界上草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总面积4亿ha,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解放前,以王栋先生为代表首先开展了草原教学及其研究工作。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草原科研工作。1959年在内蒙古不同草原类型地区建立了5个草原试验站,1963年成立了内蒙古草原科学研究所,同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增设了全国草原研究所。之后,四川、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也相继创办了草原研究所及草原生态研究所,积极开展草地生态研究工作。1962年世界上首次出版了草地生态学专著。1969年,中国科学院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与青海省建立了两个草地生态系统定位站,从此才较系统地开展了多方面的草地生态学研究工作。

草地资源调查是中国开展较早的一个长期项目。1951年以来,国家与地方陆续组织了不同草原区的综合考察,已揭开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等一向被视为地球“神密区域”的面纱。查清了包括南方草山草坡与沿海滩涂在内的草原分布、类型及其生产与生态性能,编制了各种比例的草原类型图及生态条件图等。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区)草原资源的面积、生产力、载畜量与草原退化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为草地生态建设与利用提供了依据,并为今后草原资源的动态监测奠定了基础。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已利用考察资料建立了草原资源数据库和草原资源遥感信息监测系统,把草原资源研究与区域开发和草原管理结合起来。在草原调查方法、草原分类、遥感技术应用、资源地图编制等方面均有所进展,有的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牧草与饲用植物资源是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第一性生产者,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从“六五”开始,中国就进行了牧草及饲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利用的研究,已搜集牧草品种资源达5000余份。已基本摸清了国内牧草与饲用植物的种类与分布,并建立了牧草种质资源中期库和数据库。

牧草育种是提高草地生态系统第一性生产力的基础工作,一般优良牧草品种比地方品种可增产10%~30%。到1991年底,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120个牧草和饲料作物品种,其中引进草种30个、驯化草种18个、地方优良品种33个、选育品种39个;利用良种建立人工草地166.7万ha,占人工草地总面积的19%。对牧草品种抗旱性、抗寒性和抗热性鉴定方法的研究、国产牧草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以及应用电子计算机自动鉴定、分类与检索方法的研究也有了良好的开端。

草原改良是恢复退化草场、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它是在不彻底改变原有生长条件和原生植被的前提下,通过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通气性、透水性和养分供给能力)和植被成分,将天然退化草场建成半人工草地。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1)草场围栏保护:就是在牧草生长季节内,将退化草场用各种障碍物保护起来,暂不利用,给牧草以生长繁殖的机会,等植被恢复后,再进行利用,一般2~3a可见成效。(2)草场松耙:多用于根茎禾草草地。利用圆盘耙和缺口重耙切断牧草根茎,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牧草的无性繁殖和生长,2~3年后才有成效。(3)划破草皮:主要适用于低湿草甸和高山草原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气温低、冷季长、土壤微生物活动力弱,植物地下部分死亡后难以分解,形成坚实而富有弹性的草皮,使产量下降。利用中耕机、旋耕犁或五铧犁改装机具,在夏季划破草皮深度为20cm左右,就可达到改善土壤通气性、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很快恢复和提高草场产量的目的。(4)补播:在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中补播一些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牧草,达到提高草场生产力和改善饲草品质的目的。(5)灌水与施肥:在干旱和缺肥的情况下,灌水和施肥可大幅度提高草场生产力。

在草地生态系统研究方面,中国已在基础研究领域开展了一些项目:(1)主要草原类型的第一性生产力及其生长效率、产量季节动态、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2)主要草原类型的水分平衡与氮平衡。(3)绵羊等家畜的摄食特性、营养生理及能量平衡。(4)草原鼠类及蝗虫的数量、食性、食物消耗量及种群消长规律。(5)土壤微生物类群、生物量、酶活性以及它们的季节变化。(6)草地生态系统能流模型的建立等。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度放牧和滥垦引起的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已达8667万ha,水土流失严重,牧草产量下降30%~50%,家畜数量虽逐年增加,但质量却在下降。因此,利用草地生态学原理正确地进行草原建设,可以使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不断得到调节,物质能量流得以正常运转,从而达到新的生态平衡。为此,对不同的草原类型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同时还要对草原与环境加以改造,如选育良种牧草、改良土壤、修建水利设施等。草地生态系统存在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四流)都是十分重要和复杂的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草原的综合开发利用已提到重要日程,草原建设试点应以种值业为基础,养殖业和加工业为转换器,做到一业为主,综合利用,协调发展。草原建设的优化生产模式研究是近年来新开辟的一个领域,它需要借助系统工程方法和电子计算机对错综复杂的草地生态建设项目进行优化决策。还要加强草地生态化学和草原牧草产量和营养动态监测的研究。高科技在草原畜牧业中的应用是一新的发展趋势,用激光照射草料,有助于家畜消化和营养吸收;用遗传工程培育优良牧草和高产家畜新品种,也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张明华.我国的草原,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70~178

2 张明华.四川草原,1988,1:4~7

3 李博,黄文惠,马志广.中国草地科学与草业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0~12

4 王培,苏加楷.中国草地科学与草业发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29

5 马世骏.中国草地生态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35~36

6 马鹤林.中国草地,1990,1:l~2

7 闰贵兴,张索贞,云锦凤等.中国草地,1991,5:1~5

8 萨赫都拉,霍曼,吴沧阳.中国草地,1991,5:76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张明华副研究员撰;李德新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5 17: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