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胃癌与性激素关系研究现状 |
释义 | 【胃癌与性激素关系研究现状】 拼译:research present condition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gastric cancer and sex hormones 胃癌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在中国的恶性肿瘤患者中占第1位,胃癌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影响手术根治、预后等的因素仍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对宿主内在体质因素的研究日益得到基础医学研究者及临床学者的重视。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对内分泌因素特别是性激素对胃癌发生作用的研究鲜有报道,国内仅见1篇《胃癌性激素受体的研究》。国外有为数不多的有关胃癌雌激素受体的研究,且多见于动物实验,胃癌与睾酮关系的研究也少有报道。未见有胃癌患者雌激素测定方面的文献,胃癌与性激素关系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渴望给临床工作带来新的进展。胃癌与性激素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胃癌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性别比的研究 胃癌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为2.06。胃癌患者的发病率接近于死亡率。根据WHO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和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ACR)的资料,世界部分国家1960年和1970年胃癌患者的调整死亡率(1/10万),胃癌患者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及累积发病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基本上高出近1倍左右,提示胃癌患者的发病及预后与性激素有一定的关系。对胃癌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年龄特点、病理、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 胃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的人,胃癌患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胃癌的高发地区日本,年龄发病率较一般国家前移,有报告在不同的年龄组中男、女发病数的比例不同,如在日本,40岁以前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而40岁以后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GrittithWG等亦有同样的结论,在青年人中,胃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这些现象提示性激素在胃癌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Herms研究了7个国家(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美国白人、加拿大、荷兰、德国)的男性的和女性的胃癌患者死亡率的年龄分布,发现男性死亡率大致成一条直线;而女性成两条直线,一条是10~50岁,另一条是在50岁以后,后一条直线和男性相平行,都是在50岁左右发生转移,死亡率明显增高。Herms认为,这种死亡率的变化和女性机体的感受性改变有关,即和更年期绝经有关,推测绝经时可以使许多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包括降低胃粘膜的保护机制,而使得胃粘膜量受致癌因子的作用,故应对年青女性胃癌患者测定性激素的改变,如和绝经妇女的相同,则绝经使胃癌感受性增加的假说得以证实。Lauren对胃癌的大体特征和镜下特征进行分型,分成肠型的和弥漫性的两种。二者种有着不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肠型胃癌多见于男性和老年人,而弥漫性多见于年青人特别是女性患者,提示肠型的和弥漫型的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分布差异可能和性激素或免疫学变化有关。女性激素可能和弥漫型胃癌有关。胃癌与性激素关系的实验研究 Martin、Chagki等的结论是一致的,即在大多数品系的大鼠中,胃癌的诱发率为雄性高于雌性。日本大阪成人病研究所研究了性激素对实验性胃癌的影响。把鼠分成4个处理组,用亚硝基胍(MNNG)50μg/ml.4个月,于终止诱癌以后8个月杀鼠,发现未去势雄鼠诱癌率最高,为31%,去势雄鼠为29%,去势雌鼠为5%,来去势雌鼠为0%,推论雌激素对胃癌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在雌激素水平高时,胃粘膜的异型化和癌变受到抑制,而雄性激素则对胃癌的发生有促进作用。胃癌与性激素关系的临床研究 胃癌和雄激素受体的研究未见报道。Shunzo、Kobayashi等人曾对14例肺癌病人进行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以及雄激素受体的测定,结果1例雄激素受体阳性,而雌激素、孕激素受体均为阴性,他们认为可能是肺癌的组织学类型及生物学特性不同所致。胃癌多见于男性,雄激素受体分布如何是待于研究的课题。Wakizaka和Kakizoc的研究发现胃癌和秃头症有一定关系,雄性激素与秃头症有一定的关系,提示胃癌和雄激素间有关联。Sadamitsu、Inutsuka等对84例男性胃癌及32例女性胃癌病人进行手术前和术后的血清睾丸酮(STL)水平测定,同时以良性疾病作为对照,结果胃癌组的ST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手术后成活的病例STL再度升高,在胃癌复发后患者死亡前STL水平又降低。他们认为这种变化源于肿瘤存在本身,在复发以后的STL再度降低是晚期肿瘤激素产生受到抑制的结果,而提出假说:睾丸酮可能在癌组织或癌细胞之中被吸收或被破坏,也许睾丸酮分泌进入消化道内。对癌组织内或胃液进行睾丸酮的测定有助于对STL降低机制的探讨。从生理角度上讲,雄激素和雌激素是在同一水平进行调节的,即下丘脑-垂体-睾丸/卵巢控制系统,垂体前叶产生3种促性腺激素直接影响性腺的功能。它们是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生乳素(PRL)。目前一般公认,促性腺激素在与适当的膜受体结合以后,激活位于细胞膜内表面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形成cAMP,主要经过蛋白激酶系统引起特有的靶细胞反应。雌激素的产生,是由卵泡被膜细胞所产生的雄激素通过芳香化转变而成。雄激素和雌激素是相互拮抗的激素,有假说认为雄激素的降低是由于雌激素升高的结果,亦有认为体内分泌一种抑制素而使得雄激素降低。从对乳癌患者的研究中,雄激素和雌激素并不是相互拮抗的,有些特性是互补的,一些是拮抗的,还有些特性则是平行的,细胞内雄激素和雌激素受体竞争的部位仍不明了。对乳癌的临床观察进一步证明雄激素可以抑制乳癌的生长,而雌激素促进其增长,从已有资料可看出,胃亦属于性激素作用的器官,雄激素和雌激素与胃癌相关关系如何、在胃癌生物学行为中的地位尚未见有报道,有可能和乳癌是相反的情况,尚待进一步研究。胃癌和雌激素关系的研究 文献记载主要是对胃癌患者进行雌激素受体(ER)及孕酮受体(PgR)的测定。机体内的激素环境影响某些肿瘤的自然病程已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工作者所公认,除去性激素靶器官肿瘤如乳癌、前列腺癌,在某些非性腺激素靶器官的肿瘤如肉瘤、黑色素瘤、肾癌、结直肠癌、脑膜瘤、胰腺癌、肝癌、何杰金氏病、头颈部肿瘤等病人中可以部分地测到雌激素受体,亦有用内分泌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的报道。近期内有为数不多的文章报道在胃癌的组织中可以测得ER和PgR。Sata、Hori、Tokunaga、Sica以及张克勤等人的结论基本一致,ER的阳性率约在38%左右,但在有的研究资料中女性病人激素受体的阳性率高于男性,有的则报道男性高于女性。ER阳性多见于低分化腺癌者,此点也和乳癌ER阳性多见于高分化者的结论相反。张克勤等人还同时测定了3个月胎儿的胃ER,并发现为阳性,对低分化腺癌似乎可以说明其机制,支持非靶器官肿瘤存在ER是胎儿时期产生激素基因的推论。Aiford、Herrmann、Howell等人研究结果表明,乳癌和胃肠道肿瘤有关联。Schoenbeig等报道,当原发肿瘤是乳癌时,50%以上的病人伴有消化系统的或生殖器官的肿瘤,ER和PgR的存在,说明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性激素起一定的作用,它影响着肿瘤的生长。非靶器官中存在性激素受体,其机制仍未得到确切的解释,是否有治疗上的指导意义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随访观察。最近有人对因硬化型胃癌行全胃切除的女性病人用Tamoxifen进行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良好,若设想胃癌中ER、PgR和乳癌的的意义相同或相反,采用对乳癌的或相反的观点对待胃癌,或许在胃癌的治疗上有突破性的进展。性激素影响胃癌发生机制的探讨 有许多非性激素靶器官肿瘤的发生均受到性激素的影响,Ashley研究不同部位肿瘤发病率的性差异,除乳癌、生殖系统肿瘤、肺癌外,大多数肿瘤患者的性别比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其机理仍不清楚,一些研究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讨:1.遗传学角度。一般认为X性染色体在女性表现为纯合子,在男性表现为半合子,在X性染色体上携带有调节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基因,故女性整个机体免疫能力比男性强,除此之外,产生调控、激活或灭活化学致癌物的酶的基因亦位于X性染色体上,由于这些原因使机体可以及早地识别和消灭癌前基因及异常的细胞,均使女性对肿瘤的防御能力较男性为强,表现在肿瘤患者的发病率上女性低于男性。2.生化、免疫学角度。有人认为雄激素及其衍生物可能诱导肝微粒体上混合功能氧化酶(MFO)活性,而MFO可以增加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而雌激素则可以抑制MFO对某些药物的作用。此外,雌激素可以刺激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而卵巢去势则可以减弱此作用,性激素作用的特点也许是造成肿瘤发病率性别比差别的原因。3.性激素对胃分泌及胃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性激素和胃分泌之间有相关关系,在卵泡期、经期、妊娠期及哺乳期,都可以见胃酸度的波动,女性胃酸分泌在生理条件下比男性少。动物实验资料表明,给组织胺时,雄性豚鼠胃酸的分泌明显多于雌性,但胃粘液的分泌与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呈相反的关系,在大鼠给注入睾丸酮以后,其胃的粘多糖分泌减少。Maitrya等研究性激素对兔的胃分泌的影响,发现雌激素可以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使胃粘液分泌增加,表现为胃液中已糖胺和岩藻糖含量增加,在相同条件下雄激素则产生相反的结果。粘液是胃屏障的主要部分,可以保护胃粘膜不受有害刺激及致癌物的直接损害,当胃粘液分泌减少时,即有利于致癌物质直接和胃粘膜作用而促进胃癌的发生。Amure等发现去势雄鼠对Carbachol的反应性胃酸分泌明显降低,但对组织胺的反应性胃酸分泌不降低,给予去势雌鼠17β-E2以后,其对所有胃酸刺激物引起的胃酸分泌皆下降,故认为血中的雌激素升高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但亦有同上相反的观点。Bolarinwa实验性结论:雌激素可以提高胃酸的分泌;亦有人发现雌激素可以刺激胃底干细胞而产生壁细胞。Bruce研究报道,雌激素在体外可以使结肠、食管、胃窦组织的收缩活动增强,因而推论雌激素有增加胃肠道活动的作用。胃在高酸及排空加快的环境下不利于N-亚硝基致癌物在胃内的合成或发生作用,故作为女性胃癌发病率较男性低的一种解释。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1)性激素与胃癌的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间存在相关关系,胃癌患者的血清雄激素及雌激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测定性激素对诊断胃癌、判断胃癌有无肝转移、帮助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的价值。(2)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对胃癌的作用是互相补充、互相平行的,提示性激素通过其受体对胃癌的病因、生长和控制过程中起某种作用,对胃癌的生物行为如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3)胃癌组织中存在性激素受体,胃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所代表的生物学特征和乳癌相反,它提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不良倾向。测定胃癌病人的性激素水平及其受体,对选择内分泌治疗有很大益处,故将有助于胃癌的综合治疗。【参考文献】:1 Herrmann J B.Am J Surg.,1972,124:620~6282 Hiroshi F,et al.Digestion.,1982,23:1513 Chgaki H,et al.Cancer Res.,1983,43:36634 Tokunaga A,et al.Eur J Cancer Clin Oncol.,1983,19:6875 Sato Y,et al.J Jap Soc Cancer Ther.,1983,19:276 Inutsuka,et al.Cancer,1986,58(12):2675~26767 徐光炜.胃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78 刘弋,胡家骅.中华医学杂志,1992,72(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弋副教授撰;胡家骅审)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