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旅游资源评价
释义

【旅游资源评价】
 

在西方也称为“旅游吸引力评价”或“旅游潜力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工作,可为确定旅游地的性质、开发规模和经营战略提供必要的依据,亦是进行旅游区划、制定旅游规划的前提。

旅游资源评价工作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到目前为止,在世界上较具影响力或已投入实用的旅游资源评价系统大致有如下几个:1962~1963年由派柏罗格鲁(J.Piperoglou)等在希腊西海岸区域旅游规划中提出的旅游资源评价系统,该系统曾于1966年进行过修改、补充;1969年加拿大区域经济发展部在加拿大土地调查中提出的休闲资源评价系统;1969年铃木忠义研究提出的观光地区评价方法;1974年英国科波克(J.T.Coppock)在《休闲地理学》一书中提出的休闲资源评价系统;1975年美国土地管理局提出的土地供游憩活动适宜性评估系统;1979年南非费拉里昂(Franco F.Ferrario)提出的南非旅游资源评价系统;1985年中国台湾观光部门拟就的“风景特定区评鉴方法”;1991年楚义芳提出的“中国旅游地开发评价基础模型”。

旅游资源评价建立在旅游需求构成相对稳定性规律和价值判断的统计性规律的基础之上。前者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者对于各种旅游活动的需求和参与在总体上呈现出相对稳定状态;后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各个旅游者对于旅游对象质量的感知趋向于一个相同的结论,二是指参与旅游资源评价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具体评判过程中价值取向相对一致。在对旅游资源的评价中,评价所依存的价值尺度至为重要。以不同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同一旅游资源,其评价结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

旅游资源评价可分为体验性评价、技术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3种。体验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者或旅游专家对于旅游资源的质量体验的评价。根据评价深入程度及评价结果的形式,体验性评价又可分为一般体验性评价和美感评价。其中,对于自然风景质量的视觉美感评估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自然风景的视觉质量评估研究起始于60年代,已形成4个学派。(1)专家学派:它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在评价方法上突出地表现为一系列的分类分级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是林顿(R.B.Jr.Lintton)。主要成果有美国林务局风景管理系统、美国土地管理局的风景资源管理系统、苏格兰乡村委员会的苏格兰风景评估系统。(2)心理物理学派:它把风景审美理解为一种刺激反应的关系,把心理物理学中的信号检测方法引入到风景质量评价中来,具体做法是通过测量公众对风景的审美态度,获得一个反映风景质量的量表,然后将该量表与风景的各组成成分之间建立起确定的数量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是丹尼尔(T.C.Daniel)和布雅夫(G.J.Buhyoff)。主要成果有:施罗德(H.W.Schroeder))和丹尼尔的西黄松林风景质量评估模型、布雅夫等的森林风景评估模型。(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它把(自然)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的情感影响,试图用人的进化过程及功能需要来解释对风景的审美过程。主要代表人物是阿普尔顿(A.Appleton)、乌尔里希(R.S.Ulrich)。主要成果有:阿普尔顿的“了望-庇护”理论、卡普兰(S.Kaplan)夫妇的风景审美理论模型、布朗(T.Brown)模型等。(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它把人在风景审美评判中的主观作用提高到了绝对高度,把风景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代表人物是洛温撒尔(D.Lowenthal)。

技术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是这类评价的基本特征。它一般限定于自然旅游资源评价:(1)气候适宜性评价。气候既对旅游者参与某一旅游活动时的环境和活动质量产生影响,气候状况也直接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人的体感舒适程度。目前,对气候适宜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奥利弗(J.E.Oliver,1987)的温度-湿度指数和风寒指数评价模型、特吉珏(W.H.Terjung,1966)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评价模型。(2)地形的适宜性评价。地形因素对于运动类型的旅游活动至为重要,是关键的旅游因子。地形对于风景观光也有影响,但地形畸岖、陡峭给旅游者移动带来的困难常能借助人工设施(如缆车)来解决,而地形的这种特征本身却能提高风景的美感。(3)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它是对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级进行评价。对于不同资源要素组合状况的适宜性等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划分方法。

综合性评价着眼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评估。它包含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和特点:评估范围包括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未开放的旅游资源;评价目的着眼于对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价值比较,或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度排序;对于某一类型(以所适宜的旅游活动类型分)的旅游资源,评估工作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系统,有着确定的通用的评估标准;评价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估模型采用如下的形式:

其中,E为评估结果值,Qi为第i个评估因子的权重值,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n为评价因子数。即把综合性评估工作分为3部分:选取适当的评价因子;确定因子权重值;确定各因子的评价值。因子权重值的获得一般来源于专家征询,而因子的评价值则一般通过分级标定评分法获得。

总之,关于自然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已趋成熟,但对于人文旅游资源的评价仍争议较多。如能进一步完善自然旅游资源评价的量化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评价用电脑软件,旅游资源评价就能从研究阶段走向实用,极大地促进旅游开发工作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Piperoglou J. Identification and definition of regions in Greek tourist planning 1966,168~176

2 Terjung W H. Annual of A A G, 1966,56(1)

3 Ferrario F F.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9,3~4

4 Ferrario F F.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1980,311 ~320

5 李贻鸿.观光行政,1986

6 楚义芳.地理学报,1991,46(4)∶396

(南开大学楚义芳副研究员撰;鲍觉民教授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