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麦田生防
释义

【麦田生防】
 

拼译:biological control in wheat field
 

麦田是多种害虫和天敌早期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是多种作物害虫的天敌资源库。麦田害虫生物防治的出发点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危害和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是重要的越冬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天敌昆虫可在麦田内越冬,在早春就滋养繁殖大量的害虫天敌,这些天敌昆虫不仅在麦田能较好地控制害虫发生,而且在小麦成熟收割之后又可转移到更大面积、更多种类作物田继续实现调节控制多种害虫的发生,对全年农田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于近代对于害虫天敌资源的调查、保护、利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先后在棉花、果树、水稻、甘蔗等作物上充分保护、利用天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6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麦田害虫天敌的研究工作,在麦田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麦田害虫与天敌相互之间的关系,初步制定了麦田害虫天敌保护利用措施及对麦田害虫实行生物防治方法。

麦田害虫与天敌之间属于密度相关因子,田间气候及营养条件已适合害虫的发生,种群也日益扩大,天敌亦随之而来;此后,害虫密度进一步增高,害虫天敌种类与数量也相继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控制害虫数量随之而下降,在田间明显表现出二者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跟随现象。1987年,李世功等根据lotkevolterra微分方程式模拟组建了天敌与害虫关系式,提出了田间平衡点与较准确的益害比,并将二者相互关系用相位图进行了说明。害虫捕食量、捕食功能试验及田间调查资料进一步证明,麦田害虫主要天敌种类的食量大,控制能力强。李世功、刘爱芝1987年对七星瓢虫成虫和1~4龄幼虫对麦长管蚜进行了系统的捕食功能试验证明,成虫最大日捕食量为128.55头,幼虫1~4龄日捕食量分别为16.2头、37.16头、40头、128.87头。又在室内分别对9种主要麦田害虫天敌17种不同虫态对麦长管蚜捕食量进行观察,其结果为:

异色瓢虫成虫      150头/d

异色瓢虫一令幼虫    20头/d

异色瓢虫二令幼虫    40头/d

异色瓢虫三令幼虫    100头/d

异色瓢虫四令幼虫    150头/d

多异瓢虫成虫      50.4头/d

大灰食蚜蝇幼虫     140头/d

四条小食蚜蝇幼虫    50头/d

T文狼蛛         26.3头/d

龟纹瓢虫成虫      14头/d

龟纹瓢虫一令幼虫    5.7头/d

龟纹瓢虫二令幼虫    9.2头/d

龟纹瓢虫三令幼虫    13头/d

龟纹瓢虫四令幼虫    14.9头/d

斜斑鼓额食蚜蝇幼虫   130头/d

黑带食蚜蝇幼虫     120头/d

短翅刺腿食蚜蝇虫    60头/d

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是麦蚜的主要天敌类群,发生数量大,持续时间长,覆盖麦蚜整个发生期,对麦蚜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粘虫优势种天敌早期为中华卵索线虫,一般年份寄生率为20%~40%,最高达90%以上;后期以中国曲胫步为主,它食量大,捕食凶猛,主要取食粘虫老龄幼虫和蛹,其幼虫和成虫平均单头日捕食量为1.3~6.7头。通过对粘虫自然种群生命表的分析,明确了影响粘虫种群消长的主要因素,除气候条件外,中华卵索线虫的寄生和步的捕食也是造成麦田一代粘虫种群变动的主要原因。任惠芳等(1988)应用索科线虫浸染期幼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按不同的益害比释放均能获得较高的寄生率,当益害比为400∶1时,5d寄生率可达到80%以上,对粘虫起到了很好的控制作用。应用粘虫多角体病毒和7721菌剂防治粘虫也进行了试验示范。长春师范学院和武汉大学先后从粘虫自然死亡虫体中分离出粘虫痘病毒,用于防治粘虫尚有较好的效果。

小麦吸浆虫天敌有10多种,其中以寄生蜂为主,如宽腹姬小蜂、尖腹黑蜂、背弓尖腹寄生蜂、圆腹黑蜂等。能够捕食吸浆虫的天敌种类有步、隐翅虫、蓟马、蜘蛛和蚂蚁。麦田害虫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一般可保持在33.27%~73.8%之间。

麦田害虫天敌对害虫发生与危害有着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因此,认真试验研究对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措施是一项重要工作。经调查试验及实验证明,对小麦实行精耕细作、科学管理,使环境条件向有利于小麦生长、不利于虫害发生方面转化,是一种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保护天敌、抑制害虫的重要措施。

麦田病虫害生物防治今后必将更加系统、全面地开展研究,尤其应以整体麦田生态系统中各种益、害生物互相关系为基础,兴益减害,提高麦田生态系统的自控能力。认真开展并提高对麦田害虫天敌的预测预报技术及病虫、天敌共存下的新的病虫害复合防治指标,利用天敌的科学合理的益害比例,并同时开展麦田病害及杂草的生物防治研究工作,对微生物农药、激素类、不孕剂类农药进一步开发利用,组装系统、简便、实用的麦田病虫害生物防治措施,从而提高和改善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随着麦田病虫害生防研究工作的开展,由生物防治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评估标准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光博,曾士迈,李振歧.小麦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0,162~182

2 任惠芳,陈果,等.人工释放中华卵索线虫防治麦田一代粘虫试验.生物防治通报,1989,5(1):24~26

3 陈果,简恒,等.中华卵索线虫对粘虫自然控制作用的研究.生物防治通报,1991,7(4):145~150

4 杨奉才,等.七星瓢虫大灰食蚜蝇控制麦蚜指标的研究.莱阳

6 刘爱芝,李世功.麦蚜和天敌田间种群动态及天敌控制效果.河南农业科学,1991,4:2~5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李世功副研究员、刘爱芝助研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