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麦田生防 |
释义 | 【麦田生防】 拼译:biological control in wheat field 麦田是多种害虫和天敌早期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是多种作物害虫的天敌资源库。麦田害虫生物防治的出发点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危害和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冬麦区,小麦是重要的越冬作物,播种面积最大,天敌昆虫可在麦田内越冬,在早春就滋养繁殖大量的害虫天敌,这些天敌昆虫不仅在麦田能较好地控制害虫发生,而且在小麦成熟收割之后又可转移到更大面积、更多种类作物田继续实现调节控制多种害虫的发生,对全年农田生态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于近代对于害虫天敌资源的调查、保护、利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先后在棉花、果树、水稻、甘蔗等作物上充分保护、利用天敌,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60年代以来开始重视麦田害虫天敌的研究工作,在麦田害虫天敌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麦田害虫与天敌相互之间的关系,初步制定了麦田害虫天敌保护利用措施及对麦田害虫实行生物防治方法。麦田害虫与天敌之间属于密度相关因子,田间气候及营养条件已适合害虫的发生,种群也日益扩大,天敌亦随之而来;此后,害虫密度进一步增高,害虫天敌种类与数量也相继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控制害虫数量随之而下降,在田间明显表现出二者在时间上和数量上的跟随现象。1987年,李世功等根据lotkevolterra微分方程式模拟组建了天敌与害虫关系式,提出了田间平衡点与较准确的益害比,并将二者相互关系用相位图进行了说明。害虫捕食量、捕食功能试验及田间调查资料进一步证明,麦田害虫主要天敌种类的食量大,控制能力强。李世功、刘爱芝1987年对七星瓢虫成虫和1~4龄幼虫对麦长管蚜进行了系统的捕食功能试验证明,成虫最大日捕食量为128.55头,幼虫1~4龄日捕食量分别为16.2头、37.16头、40头、128.87头。又在室内分别对9种主要麦田害虫天敌17种不同虫态对麦长管蚜捕食量进行观察,其结果为:异色瓢虫成虫 150头/d异色瓢虫一令幼虫 20头/d异色瓢虫二令幼虫 40头/d异色瓢虫三令幼虫 100头/d异色瓢虫四令幼虫 150头/d多异瓢虫成虫 50.4头/d大灰食蚜蝇幼虫 140头/d四条小食蚜蝇幼虫 50头/dT文狼蛛 26.3头/d龟纹瓢虫成虫 14头/d龟纹瓢虫一令幼虫 5.7头/d龟纹瓢虫二令幼虫 9.2头/d龟纹瓢虫三令幼虫 13头/d龟纹瓢虫四令幼虫 14.9头/d斜斑鼓额食蚜蝇幼虫 130头/d黑带食蚜蝇幼虫 120头/d短翅刺腿食蚜蝇虫 60头/d瓢虫、食蚜蝇、草蛉、蚜茧蜂是麦蚜的主要天敌类群,发生数量大,持续时间长,覆盖麦蚜整个发生期,对麦蚜数量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粘虫优势种天敌早期为中华卵索线虫,一般年份寄生率为20%~40%,最高达90%以上;后期以中国曲胫步![]() ![]() ![]()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李世功副研究员、刘爱芝助研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