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仔猪轮状病毒肠炎
释义

【仔猪轮状病毒肠炎】
 

拼译:rotavirus enteritis of piglets
 

是哺乳期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引起的一种腹泻症。病仔猪以排泄乳白色的、灰白色的或黄色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1975年,Woode和Bridger报道了猪轮状病毒肠炎。随后,Rodger等(1975)在澳大利亚,Lecce等(1976)和McNulty等(1976)在英国,Bohl等(1978)在美国分别报道从仔猪腹泻粪样中分离到轮状病毒。此外,北爱尔兰、日本、泰国等许多国家也报告有仔猪轮状病毒肠炎的流行。1983年,中国江苏省农科院牧医所,首次报告用电子显微镜从自然腹泻仔猪粪便中观察到轮状病毒,接着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猪轮状病毒的致病性试验,证实猪轮状病毒是仔猪腹泻的重要原体之一。

轮状病毒是60年代末才发现的新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其代表种为人轮状病毒。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把轮状病毒分为典型的和非典型的两大类。1985年,Saif等根据轮状病毒的特异性抗原和病毒核酸电泳图谱的不同,又将所有轮状病毒区分为A、B、C、D4个抗原群。A群轮状病毒即为最早发现的、引起幼儿和幼龄动物腹泻的、具有共同群抗原的典型轮状病毒。其余3个群又称非典型轮状病毒或副轮状病毒。引起仔猪腹泻的猪轮状病毒,通常是指猪的典型轮状病毒或称A群轮状病毒。因此,猪轮状病毒的形态,一般理化、生物学特性、基因结构和核酸电泳型等都与人的或其它种动物的典型轮状病毒基本相同。稍有不同之处是人典型轮状病毒的核酸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PAGE)型,由于其第10和11核酸片段泳动距离有长短而进一步分为长型的(L型)和短型的(S型)两大类。但至今国内外报告的猪典型轮状病毒核酸PAGE电泳型均为长型的。尽管A群轮状病毒之间有共同的群抗原,但同时亦存在亚群和血清型特异性抗原。猪轮状病毒亚群抗原大都属Ⅰ亚群,少数毒株属Ⅱ亚群。猪轮状病毒血清型分2个(Bohl等1979)。OSU株(Ohio State University Strain)为猪轮状病毒血清1型的代表株;G株(Gottfriod)为血清2型的代表株。在我国也已证实猪轮状病毒存在2个血清型。Paul等(1984)从4周龄的腹泻病猪粪便中分离到ISU-64和LSU-65两个毒株,经双向中和试验证实是两个新的猪轮状病毒血清型。猪轮状病毒的离体培养,首先由Theil等(1977)实现。1984年,中国,江苏省农科院首先报告将4株猪轮状病毒成功地适应于MA104(恒河猴肾)传代细胞上繁殖。国内外用细胞培养方法分离猪轮状病毒成功的报告很多,并一致认为,病毒在接种细胞前,要用10~20μg/ml的胰蛋白酶于37℃中处理1h,然后再种入细胞;接毒后的培养液中也加微量(1~0.5μg/ml)的胰蛋白酶,这样可明显提高病毒的感染活性。细胞以MA104传代细胞最为敏感,培养方式以转鼓培养最佳。尽管如此,在实际中仍有某些毒株难于适应细胞培养。1984年,Bohl等发现猪血清1型轮状病毒在MA104细胞上生长良好,能产生致细胞病变作用和空斑;而血清2型毒株较难适应于细胞,最初的分离培养中不产生致细胞病变和空斑;这也许是原因之一。

猪轮状病毒主要感染1周龄。以上的哺乳期仔猪,高峰是3~5周龄腹泻仔猪粪便中轮状病毒阳性检出率平均37.2%~43.3%,15~35日龄仔猪感染率高达66.7%。Bohl等和中国工作者报告,猪血清中抗轮状病毒抗体阳性率达57.7%~94%,猪越大,阳性率越高。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无明显的季节性。仔猪感染轮状病毒后经过2~4d的潜伏期,开始出现厌食、精神萎顿,继而出现腹泻,粪便颜色根据仔猪食料不同而有变化,通常为乳白色、灰白色或土黄色,粘稠,腥臭。腹泻可延续2~4d,有的达10d以上。病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消瘦,死亡率5%~10%。与致病性大肠杆菌或冠状病毒混合感染时,其病情比任何单一病原感染更严重,死亡率也更高。猪轮状病毒人工感染,只能使悉生猪(Gnotobiotie pig)或未吮初乳仔猪发病,一般于口服病毒后20~24h就产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水样,100%死亡。尸体剖解发现,小肠内充满液体,小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结肠充满黄色水样稀粪。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证实,病变主要局限于小肠,小肠绒毛变得粗而短,并发生水肿,绒毛互相融合,隐窝增生,固有淋巴样细胞增生。扫描电镜检查发现,绒毛排列不整齐、萎缩和固有层裸露。透射电镜的观察结果证实,病毒的复制位于细胞浆,病毒颗粒从内质网膜上发芽,然后进入扩张的内质网池中(G.R.Pearson,1979;徐福南等,1991)。

猪轮状病毒肠炎从病症上难以与由其它病因引起的仔猪腹泻相区别。明确的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目前采用的有:(1)电镜法(EM):负染观察的直接电镜法,是最初用于检查猪粪便中轮状病毒粒子而确诊的方法,简便和可靠,迄今仍是不可缺少的标准方法。经超速离心后查浓缩样品,可提高检出率。借助特异性抗体捕捉病毒的免疫电镜法,也可提高检出率。中国常用琼脂糖胶快速免疫电镜法和SPA固相免疫电镜法。(2)核酸电泳法:轮状病毒基因组分为11片段,病毒核酸经PAGE电泳后,可得出具有特征性的电泳图谱。目前中国已普遍建立此一技术,并在从粪便提取病毒核酸和电泳方法上有所改进,可使电泳时间由10多小时缩短至5~6h甚至70min。轮状病毒核酸电泳技术,不仅可用于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还可以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发现新的轮状病毒。(3)血清学检查方法:有酶联免疫(ELISA)、荧光抗体(IF)、反向间接血凝(RIHA)、琼脂扩散(J.M.SHARP等报告)和补体结合(CF)试验等。其中以ELISA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白植生等(1986)在中国首次用人Wa株建立了ELISA诊断试剂盒。何孔旺等(1989)用牛NCDV株建立了RIHA试验方法,直接检测犊牛腹泻粪样中的轮状病毒,并用RPHA抑制试验(RPHI)检测病毒抗体,获得满意的结果。以上ELISA和RPHA方法,虽是由人的和牛的轮状病毒株建立,但由于都属A群轮状病毒,所以同样适用于猪轮状病毒的诊断;又由于这两种方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肉眼可以判定结果,所以适用于大规模样品调查,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诊断方法。

对仔猪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常用抗生素,以减少细菌性继发感染。也有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盐液(ORS)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猪轮状病毒的免疫,根据国外多方报道,对体液免疫作用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认为血清中抗体的高低不能说明机体对轮状病毒的抵抗力,而肠道局部分泌抗体在清除病毒和病猪恢复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资料表明,乳中的分泌抗体,在幼畜肠道内可起保护作用。根据这一点,在家畜的免疫中往往采用免疫母畜,通过乳抗体保护幼畜。1986年,GERALR等和Hoblet等相继报道了美国阿姆勃公司(Ambico INC)生产的猪源轮状病毒弱毒苗性能,表明此苗给仔猪口服免疫效果不明显,但用于母猪产前免疫2~3次,收到良好免疫效果。1989年,中国江苏省农科院培育成1株猪源轮状病毒弱毒株,制苗给7日龄和15日龄仔猪口服或腹腔注射,免疫效果不明显,但用此苗于母猪产前2周和产后1周免疫两次,对仔猪抵抗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有较好的效果。

对仔猪轮状病毒肠炎的防治,迄今仍无效方法,研制良好的疫苗和弄清该病的流行规律及发病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有较多报告(Chasey.D等,1986),通过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不断发现新的猪轮状病毒,对新轮状病毒的进一步研究将是今后研究的必然趋势。中国洪涛等(1984)发现了引起成人腹泻的B群轮状病毒。在我国猪群中有无B群轮状病毒的感染至今未有确切报告,弄清这一点,对B群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将是一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McNuLTy M S,et al,J.gen.virol.,1978,40:1~18

2 Harring A J,et al.J.CLin.Microbiol.,1984,16(3):473~477

3 丁再棣,等.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5,2:1~5

4 Hoblet K H,et al.Am,J.Vet.Res.,1986,47(8):1691~1703

5 Pedley S,et al.J.gen.virol.,1986,67:131~137

6 Paul P S,et al.Arch virol.,1988,100:139~143

7 何孔旺,等.江苏农业科学,1989,5:35~36

8 徐福南,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4(3)87~90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丁再棣副研究员撰;吴纪棠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