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虾类需要的脂肪营养
释义

【虾类需要的脂肪营养】
 

拼译:fatty nutrition requirements of prawn
 

脂肪包括脂类与类脂质。脂类的脂肪酸,类脂质的胆固醇和磷脂,有的可由虾机体生物合成,有的则不能或合成量远远不能满足虾在发育生长阶段的需要,因些而产生缺乏症,严重影响幼龄期虾的生存和生长。改善虾对虾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在虾生命活动中的生理功能、缺乏症和需要量,对制订虾的饲料标准和提高虾的生存率,生长率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脂肪即是甘油三脂,是虾类生命活动的重要能量来源,在饲料中的比例合适还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多数以鱼粉为主要原料的对虾颗粒饲料中,脂肪含量≤13%,同时还要考虑颗粒粒径、温度和脂肪熔点的影响。但是,脂肪的数量还不能代替脂肪质量的营养价值。目前,国外对不饱和脂肪酸、类脂质的胆固醇、磷脂的营养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王渊源等(1991)对虾类需要的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作过较全面的综述。周洪琪等(1991)以中国对虾需要的胆固醇和磷脂的研究;吴纯衡(1986)对草虾的脂质和胆固醇的需要量的研究,是国内较早且为重要的研究工作。

近代的观点认为必需脂肪酸是指所有的不饱和脂肪酸,是需要收食物提供的脂肪酸。变温动物虾类的生存和生长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历种类不同而异。1980年,迈德斯(Middleditch)等发现喂养白对虾(Penaeus setiferus)的饲料中如果没有20∶5n-3和22∶6n-3,白对虾就可能产卵。1973年,摩瑞斯(Morris)发现未成熟的幼稚海洋甲壳类的必需脂肪酸含量,高于同一种类的成熟个体。虾在无脂肪饲料喂养下,或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不足时,会表现出的各种生长异常,称为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1975年,凯斯特(Castell)等研究发现,美洲龙虾缺乏必需脂肪酸时,除了生率和饲料效率降低外,血细胞数、血清蛋白都减少,可食用肉的百分率降低。1979年,克纳泽瓦(Kanazawa)等发现,喂经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a)缺乏必需脂肪酸的饲料时,虾体含有的20∶3n-9非常少,而18∶1n-9会增加。因此,他设想用虾体的(18∶0+18∶1n-9)/20∶5n-3或(18∶0+18∶1n9)/22∶6n-3的含量比率作为必需脂肪缺乏的指标,比率大,缺乏也随之严重。研究对虾的脂肪需要量还不能满足其对质的需求,相同的脂肪量而质地不同,养殖效果也不可能相同。国外对虾类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有不少的报道见表。观察研究结果,虾类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占饲料的0.5%~2%之间。研究虾类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时要注意脂肪酸之间的合成、转换和抑制的关系。虾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要量不但因种类而异。而且受温度、盐度和其他环境因素以及年龄、季节、蜕皮周期等生物的和生态因素的影响。

胆固醇是具有代表性的固醇类,它是机体内性激素、副肾皮质激素、胆汁等维持生命需要的重要物质的前体。虾类不能从醋酸和二羟甲基戊酸合成固醇。虾类体内的胆固醇转变为性激素、副肾皮质激素已在日本龙虾(Panulrus japonica)得到证实。还有报道,为日本对虾注射性胆固醇,发现胆固醇会蓄积在皮下细胞,因而推断胆固醇是合成脱壳激素的物质。虾对胆固醇以外的其它固醇物质,如酵母源的麦角固醇、大豆源的大醇、谷固醇也能利用,但效果不如胆固醇。1971年,克纳泽瓦的研究资料表明,每100g饲料中添加0.5g的固醇类,用来喂养日本对虾:当添加的是胆固醇时,虾的存活率为86%~95%,生长率为56%~98%;当添加的是麦角固醇类时,虾的存活率为87%~94%,生长率为48%~79%;当添加的是豆固醇时,虾的存活率为83%~96%,生长率为56%~92%,生长率为29%~59%。日本对虾幼体和生长、变态和存活。1975年,凯斯特对于美洲龙虾(Homarus anericanus)实验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1991年,周洪琪等证实饲料内添加胆固醇对于中国对虾是至关重要的。认为中国对虾的幼体、幼虾及不同生长期的成虾都需要外源性的固醇类物质。胆固醇是对虾需要的主要固醇,约占固醇类的90%;它是合成维生素D以及类固醇激素如脑激素、蜕皮激素、性激素的前体,所以胆固醇是对虾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虾类饲料中缺乏固醇类会导致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有很高的死亡率。

周洪琪等认为体重7.0g以上的中国对虾,其饲料内胆固醇的最适含量应为0.5%。美国龙虾幼虾以及日本对虾幼虾对于饲料胆固醇的营养需求量亦为0.5%,1974年,戴斯摩(Deshimara)等提出,日本对虾幼虾对于饲料胆固醇的需求为2.0%;苏度(Shuolo,1971)等则认为以0.2%为最佳。泰斯摩(Teshima,1982)等指出,日本对虾幼体的胆固醇最佳水平为1%。目前,胆固醇可由贝肉干粉、乌贼干粉和虾头油充分供应,还有经提纯的纯度较高制品和纯度较低的粉末,这为研究提供了方便。

磷脂类又通称为卵磷脂(Lecithin),包括大豆卵磷脂、胆碱磷脂、脂醇磷脂、脑磷脂、固醇脂、糖脂和磷脂酸,其化学成份含有磷、氮、胆碱、肌醇、固醇类、携油物质和灰分。由于其化学成分复杂,所以有多重营养作用。磷脂是构成生物体的必需要素,在生物膜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上起着重要作用。磷脂是甲壳类体液中最主要的运输型脂质。由磷脂组成的必需脂肪酸参与其他脂类(如胆固醇)的运输,帮助脂肪的溶解和吸收,并且促进对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吸收。1964年,特纳克(Tanaka)等、1972年,克米尔波瑞(Klnelbery)等报导了磷脂参与胆固醇的运输和钾离子的活动性来激活一些神经组织。由于磷脂参与胆固醇的运输和吸收,也就会影响虾类的脱壳。从实践中得知,在饲料中添加磷脂,将推迟水溶性营养素的溶失,使饲料增加润滑度而有利于造粒。1979年,克纳泽瓦发现在日本对虾幼体的饲料中添加磷脂,可降低死亡率,在其半精制的饲料中加进短颈哈脂肪的卵磷脂,能有效地促进对虾生长。

1980年,卡恩克林(Conklin)等和1981年,德阿波瑞姆(D.Abramo)等发现,磷脂是美国龙虾幼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之一,饲料内添加磷脂能够促进龙虾的生长和存活。1986年,泰斯摩和1982年戴斯摩通过对日本对虾幼虾研究得到相似的结论。1991年,周洪琪等试验时发现饲料内磷脂的添加量从1%递增到3%时,中国对虾的存活率相应地提高,然而磷脂水平从3%递增到5%时,磷脂的促存活效应反而变小;这与1982年泰斯摩研究日本对虾幼体中获得的磷脂促存活效应不同,即磷脂的促存活效果是随着磷脂水平的提高而增加。1991年,周洪琪等的实验同泰斯摩的结果相同,磷脂在饲料内的含量为1%~5%范围以内,磷脂的促生长效果与添加量无关。因此,同时考虑磷脂的促存活和促生长理效果时,磷脂的最佳水平为3%。1981年德阿波瑞姆指出,龙虾饲料中缺乏卵磷脂会引起龙虾不能彻底脱壳而产生高的死亡率。

莱斯特(Lester,1975)等认为,磷脂的营养价值在于它能够促进胆固醇在肠内的消化吸收。而泰斯摩等(1983)则提出饲料内即使不含磷脂、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其在肠内的消化吸收率仍然可达到85%以上。对虾仅仅在摄取不含任何脂肪的饲料时,胆固醇的消化吸收率才相当低。1986年,泰斯摩等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结果指出,磷脂的促生长和促存活生理效应,主要是由于它们能促进脂肪尤其是胆固醇的运输。周洪琪等(1991)试验也证实了磷脂能促进胆固醇的运输及其在肌肉里的留存。由此可见,磷脂的营养价值与饲料内胆固醇、脂肪都有关系。

综上所述,虾类的生长发育等需要全面的脂肪营养,不但要有足够的脂肪数量,还有有足够的质量,而且后者比前者显得更为重要。今后需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并期待将研究结果应用到虾的饵料生产中,提高饵料品质,提高虾类的产量。

【参考文献】:

1 Tanaka R,Abood L G.Arch.Biochem.Biophys,1964,108:47~52

2 Shudo K,et al.Bull.TokaiReg,Fish,Res.Lab.,1971,65:129~137

3 Kanazawa,Ibid,1971,37:211~215

4 Morris R J.J.Mar.Biol,Assoc.V.K.,1973,53:27~37

5 Deshimara O,Kuroki K.Bull.Jpm.Soe.Sci,Fish,1974,40:421~424

6 Castel J.Fish.Res.B Can.,1975,32:1431~1435

7 Teshima S,et al.Men fac.fish.,Kagoshima Univ.,1982,31:193~199

8 吴继衡.台湾水产饲料之研究与发展,1986,5:69~72

9 王渊源,刘佳英,孙微涛.水产学报,1991,15(2):177~182

10 周洪祺,等.水产学报,1991,15(2):149~153

(厦门水产学院刘佳英撰;王渊源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