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藏山羊种质
释义

【藏山羊种质】
 

拼译:breeding chararacfer of tibefan goat
 

藏山羊世栖青藏高原,约有980万只(1991),占中国山羊总数的10%。分布的地区海拔1300~5100m,气候垂直变化明显,仅有冷季(7~8个月)和暖季(4~5个月)之分。藏山羊适应性强,产绒、肉、皮、乳,尤以绒的品质优良,是中国极其宝贵的基因库。研究其种质特性,可为全面评价、合理利用和提高其生产性能提供依据。

中国科学院(1973)和四川省(1981)分别调查了西藏的和四川的藏山羊的数量、分布、品种形成历史、外貌特征,以及成年羊体型、体尺以及一般生产性能。王杰等(1989)针对藏山羊分布地域广的特点,选择不同生态区拟定了繁殖性能、生长特点、绒、肉、皮、奶产品、血液生理生化、行为、适应性和遗传特性等指标,以此作为表征藏山羊种质指标进行了研究。

繁殖性能 在气候温暖地区,母羊4~6月龄出现性行为,初配年龄为8~9月龄;在寒冷地区则有所推迟。母羊常年发情,但多集中在10~11月份,发情周期15~21d,持续期50~70h,妊娠期137~156d,多为1年1胎,多产单羔,产羔率110.0%。

生长发育 周岁前生长发育较快,以后减慢,初生体重公、母羔羊分别为1.73kg和1.66kg,日增重从出生到2月龄断奶公、母羔羊分别为90.16g和69.17g;2月龄到周岁相应为40.13g和35.63g;周岁到2周岁相应为26.17g和14.53g。

产绒性能 产绒量较高,但不同生态区差异较大(王杰等,1991),西藏那曲县成年公羊产绒量平均为253.00±62.60g,最高500.00g,母羊相应为233.20±54.90和410.00g。四川德格县公羊相应为128.79±50.16g和214.00g,母羊相应为75.90±30.31g和156.00g,两地间差异极显著(p<0.01)。4岁羊产绒量最高,绒纤维细度公、母羊分别为15.04~15.32μm和14.19~16.02μm;伸直长度相应为5.12~5.55cm和5.10~5.27cm;绝对强度相应为4.13~4.72CN和4.21~4.55CN,且不同生态区、不同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原绒含绒率55.23%±11.23%,绒纤维含脂率为5.41%±2.89%,回潮率为5.11%±1.20%,含水率为4.85%±1.22%。测出绒纤维含17种氨基酸,以谷氨酸(10.76%)、精氨酸(7.56%)、胱氨酸(7.23%)、丝氨酸(7.11%)含量高,但胱氨酸低于辽宁绒山羊(10.43%)。经电镜扫描观察,绒纤维横断面近似圆形,只有鳞片层和皮质层,皮质层占95%以上,且结构致密,鳞片多为环形,故有较好的缩绒性,鳞片密度为129.25±10.3层/mm,鳞片高度为7.78±2.87μm,排列致密,但少数鳞片有角质缺损。

产肉性能 王杰等(1992)的研究资料表明,藏山羊在暖季放牧抓膘能力强,成年阉羊和母羊增重分别达31.27%和30.52%。宰前活重、屠宰率、净肉率,周岁阉公母羊分别为20.85±2.38kg和15.84±3.22kg、46.30%±3.07%和44.70%±3.76%、32.77%±2.06和32.10%±1.09%;成年阉公母羊相应为24.18±0.64kg和24.12±3.2kg.46.43%±3.35%和45.94%±3.73%、32.99%±3.63%和31.08%±2.09%。周岁羊与成年羊之间的屠宰率、净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肉水分含量(67.54~68.60%)较其他山羊肉低,蛋白质含量(19.47%~20.40%)较接近,热值(7.75~8.87×10J/kg)高,必需氨基酸含量(31.05%~33.11%)高。肌纤维细、密度大,在肌肉中比例大(孙竹珑,1991),鲜肉眼肌纤维直径36.90±4.20μm,股二头肌39.99±2.93μm:眼肌纤维密度1195.06±27.40根/mm2,股二头肌997.16±107.53根/mm2;眼肌纤维比例为81.43%±2.92%,股二头肌为81.41%±0.72%。其肉质细嫩,肌肉纹理细,风味好,属于优质肉。

板皮品质 12月龄羊干皮面积和重量分别为0.23±0.07cm2和355.65±75.44g,均达到国家四川路一等皮收构标准(王杰,1989)。皮肤组织构造(王永,1989)为真皮层厚,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厚的趋势。真皮层内胶纤维和弹性纤维呈网状结构,其细度在乳头层中分别为2.85±0.56μm和4.62±1.16μm;网状层胶原纤维6.40±1.88μm,编织密度适宜,经铬 铅鞣制(黄友鹰,1990),成革品质好。成革抗张强为度36.93±2.28N/mm2,单位负荷伸长率为98.50%,收缩温度为121.25±1.71℃,其指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产奶性能 藏山羊产奶量较低,暖季各胎产奶量平均为24.0kg,最高72.0kg,乳中脂肪4.62%、乳糖5.63%、乳蛋白质5.39%。

血液生化常值 成年母羊与其它山羊品种比较,其常值基本一致(王永,1992),暖季血清总蛋白为6.7388±0.3528g/dL、血清白蛋白为3.2571±0.2471g/dL、血清球蛋白为3.4793±0.4190g/dL、血清非蛋白氮为20.54±2.52mg%.血清葡萄糖为48.88±7.61mg/dL、血清总脂为228.57±40.40mg/dL、血浆为co2.cp26.03±7.01mL/dL、血清钠、钾、钙分别为151.03±3.65mEg/L、5.1044±0.0971mEg/L、5.16±0.9lmEg/L、血清磷为6.7447±1.1175mg/dL。

行为 藏山羊有其特定的行为模式(王杰,1990),昼夜采食时间为541.37±93.6min,反刍280.21±67.59min,睡眠173.30±45.92min,游走136.15±62.79min,站立133.35±34.88min,其他行为(探究、蹬高、嬉戏、争斗等)175.62±53.18min。各种行为呈昼夜节律性,采食、游走、站立及其它行为均为昼大于夜,反刍、睡眠行为则夜大于昼,反刍与采食时间比例为0.52∶1。早晨出牧后和傍晚归牧前为采食高峰期;采食后开始反刍,时间为17.05±16.89min,每次反刍持续14.97±3.82min,每个反刍食团咀嚼45.03±9.49次。合群性强,昼夜觅群行为4.17±3.06次。

适应性 藏山羊具有适应其恶劣生态条件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如粗毛毛髓空腔大且充满空气,绒纤维所占比例大;胃、肠、肺、心、肝、腺体相对重量大;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有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多的趋势;冷季血液生化常值虽有所降低,但均在山羊常值范围内;皮下脂肪碘值大于肾脂肪,可供冷季氧化产热需要等(欧阳熙,1992)。

遗传特性 染色体显带(赵亚力等,1989),二倍体细胞核型为2n=60,常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第三长的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唯一的中着丝粒染色体,中期分裂相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X5.13±0.116,Y1.04±0.085;G带核型无明显差异;C带的特点是染色体着丝粒均为深色,但具有不稳定的多态性,在不同个体和不同细胞之间无一致性;X染色体着丝粒区呈深色,Y染色体C带深染区较大,长臂亦被深染,未见臂间插入C带和染色体末端的深染区;(国内其它地区山羊尚未见报道)R带藏山羊核型,带谱分化较好,染色体能够正确配对中国关于山羊蛋白多态性的研究较少,对藏山羊的研究尚属空白。应用电泳技术(郭春华等,1991),分析了西藏的和四川的两个不同生态区藏山羊血液蛋白多态性,发现只有Hb、ALb、LDH和Am只有1种表型,未见多态性;Tf和AKP表现出多态性,但变异频率低,基因杂合度为0.0940。Tf有两个等位基因,即TfA和TfB,其频率分别为0.882和0.118,有AA、AB、BB3种表型,其频率分别为0.792、0.181、0.027且两个生态区基因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AKP受一对等位基因AKPf和AKPO控制,AKPf对AKPO为显性,其频率分别为0.156和0.844,有AKPF和AKPO两种表型,其频率分别为0.2875和0.7125,且两个生态区间差异不显著(P>0.05),LDH同工酶相对活力(%)LDH1、LDH2、LDH3、LDH4、LDH5分别为64.38、22.15、7.02、3.2l和3.24。Hbˇ,频率高和LDH1含量高,表明其适应高寒、缺氧能力强。乳清蛋白电泳(王杰等,1992)显现5条带、乳清白蛋白(SA)、免疫球蛋白重链(L H)和轻链(L L)、β乳球蛋白(β Lg)和α乳清蛋白(α Lg)。SA L、β Lg和α La比例(%)分别为6.5、22.9、47.5和23.1。

血液蛋白多态性是动物个体的一种遗传特征,可以作为遗传标志反映个体的或品种的遗传特征。许多国家以血液型作为品种种质标志,对标记基因与经济性状研究较多。山羊血液蛋白多态性虽不如牛、猪、绵羊丰富,但在今后10年中对藏山羊血液型、蛋白多态性,尤其是与经济性状的关系仍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杰,王永,邓军,等.中国养羊,1991,(3):8~30

2 邓军,王永,王杰,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学版),1991,17(3):38~41

3 孙竹珑.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17(3):48~54

4 黄友鹰.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学版),1991,17(3):42~47

5 王永,欧阳熙,王杰,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8(1):45~53

6 王杰,王永,欧阳熙,等.家畜生态,1992,13(1):1~8

7 王杰,王永,欧阳熙,等.中国养羊,1992,(3):26~30

8 欧阳熙,王杰,王永,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1992,18(3):284~287

9 郭春华,冯蜀举,邓军,等.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8(3):268~273

(西南民族学院王杰副教授撰;欧阳熙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2/5 17: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