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自然灾害与气候灾害
释义

【自然灾害与气候灾害】
 

拼译:natural disaster and climatic disaster
 

20世纪内,尤其是60、70年代以来,地球上的气候异常加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对世界各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

中国幅员辽阔,横跨热、温、寒3带,东临太平洋,西有青藏高原和新疆戈壁大沙漠,地形千变万化,人口众多,气候极其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频繁而又很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灾种多、灾情重、范围广、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群发性灾害突出、连锁反应显著。根据自然灾害的成因和来源,大体可分3大类。第1类属于恶劣的天气、气候条件所造成的大气灾害。包括干旱、暴雨洪涝、台风、风暴潮、大风、冰雹、冰雪和低温冻害、高温酷热、雷暴与森林火灾等。第2类属于地理地质方面问题所造成的大地灾害,例如地震、地崩、塌陷、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等。第3类属于生物繁衍为害造成的生物灾害,例如植物病虫害、鼠害、有毒菌藻、恶性杂草等,有时也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次生灾害。上述这3大类灾害也不是完全孤立的,有的独立成灾,有的组合成灾,有的互相引发,有的互为因果,如暴雨常常引发滑波和泥石流,洪涝以后也常常导致虫病发生。

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气候灾害虽然不像发生在大城市的地震那样损失显著,但是气候灾害受灾面积远比地震灾害范围广,出现的次数也远比其他灾害频率高,从全球和中国总的情况来看,气候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居各种自然灾害的首位。

气候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论是农业还是经济建设,对气候灾害的敏感性都很大。气候灾害种类很多,对中国影响最大有以下的几种气候灾害。

干旱与沙化灾害 干旱与沙化是两个相关联的世界性的问题,也是中国最重大的气候灾害。干旱包括干旱灾害与干旱气候两个方面概念,干旱灾害是指某段时期雨水异常偏少对作物和人类造成重大灾难和影响;干旱气候是指长年亏缺水分的气候干燥地区;沙漠化则是长期干旱使土壤失去粘性、风化成砂粒逐步向沙漠转化的过程。

世界上干旱和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非撒哈拉地区。澳大利亚、北美及中国西北地区也存在着严重干旱。中国全年降水量不足250mm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它们主要分布在西北和部分华北地区,约占总面积52.5%,这些地区不灌溉就农业无收。而且干旱灾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由于季风影响,又以冬春旱和春旱范围最大,频率最高,华南和西南地区可高达50%~60%,长江中下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常出现伏旱。黄淮海地区则以夏秋旱为主。自公元前206到1949年的2155年内,中国发生过较大的旱灾1056次。

暴雨和洪涝灾害 在中国,暴雨的时空分布受东亚季风进退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集中期和南进北退,按其形成的时间与地区可分为:(1)4~6月发生在华南的前汛期暴雨;(2)5~7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的梅雨汛期暴雨;(3)7~8月发生在北方的华北盛夏暴雨;(4)8~10月南海季风与冷锋相遇造成的南海沿海岛屿的秋季暴雨等。

暴雨产生的洪涝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如华南、湘北、赣北、东南沿海江淮流域及海河流域等地皆为多涝区;辽河地区、黄河中下游、汉水流域及江南地区均为次涝区。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发生大水灾1092次。

台风和风暴潮灾害 中国处在西太平洋的西北方,是世界上受台风袭击次数最多的国家。每年5~11月,台风都有可能在中国沿海诸省登陆,从1949年到1990年在中国登陆的台风285个,平均每年有7个,最多年份12个(1971),最少年份4个(1982)。

台风引起的灾害为狂风、暴潮和暴雨,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速超过12级(32.7m/s),甚至有时可达110m/s。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冲决海堤,毁坏房屋和建筑设施,淹没人畜良田,具有极大的摧毁力,台风还带来大暴雨,1975年第3号台风在河南24h降水1002mm,造成毁灭性的洪水巨灾。

低温冷冻灾害 低温冷冻对中国农业生产会造成很大危害,主要包括:(1)低温冷害。指冷空气入侵2~3a内温度下降10℃以上,还往往伴有大风、大雪、雾淞、冻雨等现象,冬季低温冷害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夏季低温冷害则主要影响东北产粮区;(2)霜冻、秋季早霜和春季晚霜能造成冻害;(3)寒露风。是发生在10月寒露节前后的低温冷风,此时正值晚稻抽穗扬花时节,易使稻谷空壳瘪粒;(4)连阴雨。春季连阴雨会造成烂秧,秋季连阴雨会影响收成。此外,冷冻灾害还可压断电线,中断通讯,阻塞交通,矿山停工。

雷暴与冰雹灾害 雷暴是积雨云强烈发展阶段产生的雷电现象,冰雹是雹云中形成和降落下来的冰态物质。它们都是产生于强对流条件下局地猛烈的灾害性天气,常伴有大风、暴雨、龙卷,有时与冷锋飑线结合形成暴群活动。一年中夏季发生最多,南方多于北方,内陆多于沿海,山区多于平原。由于发生发展在瞬时,没有先兆和难于防范,常击伤人畜,毁坏房屋庄稼,破坏交通通讯。雷暴甚至引发飞机爆炸形成航天事故或引起森林火灾。

1987年12月,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169号决议,确定“1990年到2000年为国际减灾10年”,1989年底44届联合国大会相继通过《国际减灾10年决议案》及《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国际行动纲领》。目前,全球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国家级委员会。中国于1989年4月正式成立了中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10年委员会,有32个部委局参加。相信在国家委员会的领导下,通过国际社会协调一致的努力,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有计划地组织科研课题,定能提高减轻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Office of the United Nations Disaster Relief Co-ordiator,Geneva,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United Nations,New York,1984

2 盛水禹,等.中国气候总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3 陆渝蓉,高国栋.物理气候学.北京:气象出版社,1987

4 孙广忠,王昂生,张还远,等.中国自然灾害.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5 田际云.中国减灾,1991,1(1);1~2

(南京大学陆渝蓉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10:0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