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红麻高产栽培
释义

【红麻高产栽培】
 

红麻,又称洋麻、槿麻、钟麻,属锦葵科木槿属植物。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是中国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皮纤维作物,面积、总产及单产均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省。红麻单产差异悬殊。在人均耕地面积日益缩减的趋势下,红麻面积难以扩大,今后主要是集约经营,主攻单产。因此,研究高产栽培,意义重大。

红麻在中国的栽培历史虽然不长,但却有不少科研成果,主要有南麻北植,将低纬度区的晚熟优良品种引种到高纬度麻区做纤维栽培的一种增产措施。由于红麻是短日照作物,从低纬度地区引到高纬度地区种植,在相同的生长季节内,由于日照较长而抑制了麻株的发育过程,促进营养生长,结果表现植株高大,纤维增产。长江流域和北方从广东、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引种红麻,比当地红麻增产30%~40%。

红麻炭疽病的防治:炭疽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1952~1953年,它在东北、华北等麻区曾造成毁灭性灾害,有关方面不得不下令禁种红麻。后来研究成功采用抗病品种等综合防治措施,才控制住它的为害,红麻又逐步恢复种植。

红麻高产栽培技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与浙江省农业厅协作,在浙江麻区总结出一套7500kg/ha的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已在全国麻区推广。

红麻制浆造纸:我国每年需花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纸浆和优质纸。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与轻工部门协作,已研究成功红麻全杆造纸,可以造优质纸,为红麻开辟新用途,促进红麻种植业的发展。

红麻种质资源的引进、鉴定和利用:原先我国的红麻种资源比较缺乏,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于1985年开始从美国和国际黄麻组织引进大批种质资源,目前保存约700份,跃居世界红麻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从1985~1989年已鉴定出一批高产、抗病、特异类型和适于造纸的红麻种质资源,从而丰富了中国的红麻基因库。

要夺取红麻高产,需掌握红麻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与规律,探索其自身的生育规律与外界环境条件的联系,正确运用先进的栽培技术。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研究,红麻是喜温作物,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采收纤维和采种栽培要求10℃以上的有效积温分别为2600℃和3000℃,无霜期150d以上,年降雨量500mm左右。栽培红麻以壤土为宜,红壤、黄壤及低洼地、轻盐碱地(0.25%以下)也能种植。红麻耐劳,但幼苗怕淹,苗高50cm左右,淹没5d仍能正常生长,淹水9d还能存活。以收纤维为主的高产红麻,自出苗至工艺成熟期,可划分为苗期、旺长期、纤维积累期和工艺成熟期4个生育阶段,根据其在各阶段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满足光、温、水、养分等条件,红麻就能高产,其主要技术措施是:

实行轮作 红麻根系发达,茎叶繁茂,消耗土壤肥力多,如果在同一块土地连年种植,不但消耗地力,而且会导致根结线虫为害,严重影响纤维产量和品质。南方麻区可实行稻麻轮作,北方麻区可实行玉米-红麻、豆类-红麻轮作。

麦茬麻(夏麻),主要分布于河南、安徽、江苏北部、山东及河北南部地区。这些地区的小麦约在6月上旬收获,利用当地夏季雨水充沛,而秋季霜降较迟,抢住这段时间种一季红麻,一般纤维1.5t/ha左右,高的可达2.25t/ha以上。

选用良种 生产实践证明,良种的增产作用十分显著。目前生产上选用的红麻品种绝大部分是“青皮3号”,该品种是农业部于1963年从国外引进的,现已在全国各麻区推广,较抗炭疽病,产纤维约3.38t/ha。近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以杂交选育而成的“7804”抗炭疽病,产纤维约3.38kg/ha,也颇受欢迎。

播种与定苗 红麻是喜温作物,地表5cm土温稳定在13℃以上才可播种。播种过早,气温低,影响出苗;播种过迟,营养生长期短而减产。我国各麻区自然条件、耕作制度不同,播种期亦异。华南麻区于3月中旬播种,长江流域于4月下旬播种;北方春麻于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夏麻于6月中旬播种。播种量22.5~30kg/ha。麻苗出现3片真叶时开始间苗,5~6片真叶时定苗;收纤维的每m2定苗27~30株;留种麻每m2定苗24株。

科学施肥 红麻是高杆作物,生育期长,需肥量较多。据试验,产纤维3.75t/ha,约需纯氮225kg、纯鳞75kg,纯钾375kg。只有施足基肥,才能源源不断地供应其生长发育之需要。包括种肥在内,施基肥量应占全年总施肥量的50%。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在重施基肥的基础上,幼苗现2~3片真叶时,可轻施苗肥,促壮苗早发。麻株30cm高以后,随着气温上升,生长日益加快,进入营养生长的旺盛阶段,对水肥需要量多。在旺长期到来之前,应重施长杆肥,促麻旺长快发。旺长期蒸腾量大,需水量大,干旱时应及时灌水。

防治病害 红麻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和根结线虫病,除选用抗病品种外,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经多年试验表明:用0.5%的50%退菌特药液,或0.25%的50%F849药液,在20℃水温中浸种20~24h后播种;或用0.5%的退菌特或F849拌种后,密闭5~10d播种,对防治炭疽病效果很好。轮作可有效防治根结线虫。

适时收获 红麻收获过早,纤维发育不充分,皮薄、产量低,收获过迟纤维木质化程度增大,品质差。各地要根据品种、季节和劳动力等具体情况,确定适宜的收获期,华南麻区一般在10月中下旬,麻梢出现披针叶,茎杆叶片脱落一半以上,有少数蒴果成熟,即可收获;长江中下游麻区,在9月底至10月初收获;北方春麻在9月上中旬收获,夏麻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

留种麻一般以植株有一半以上蒴果变褐色的,即可收获。

麻株收获后,大小麻株分沤洗,掌握好沤麻程度,适时剥洗,是实现丰产丰收的重要环节。

红麻造纸和综合利用是今后的研究热点,因中国缺乏森林资源,制造优质纸的木浆不够,国内外研究证明,红麻浆可以取代部分木浆制造优质纸。因此,筛选适于造纸用的红麻品种,研究全杆产量高地的栽培技术是当务之急,现在农业部和轻工业部十分重视红麻造纸。“八五”期间已拨出巨额经费组织全国农业和工业部门联合进行研究,因此,很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投入商品性生产。

中国红麻纤维主要用于纺织麻袋、麻布等,用途比较单调,国外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纺帆布、装饰布、贴墙布、地毯和地毯衬布,与化纤、羊毛等混纺制衣料,麻骨可以炼活性炭制爆竹、火药等;麻叶可以做饲料;麻籽油可以制肥皂等综合利用。我国对红麻综利用研究的起步虽晚一点,但现在轻工和某些农业部门已开始重视,在产品多样化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果。

【参考文献】:

1 李宗道.麻作的理论与技术.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 邓丽卿.红麻品种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中国农业科学,1987,4:56~59

3 吴旭昌.千斤黄麻栽培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4 黄培坤.红麻造纸及其前途展望.世界农业,1986,3:21~22

5 Ghosh T.Hand Book on Jute.FAO Rome,1983

6 Dutta,Abbas.The utility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in as8essing fiber yield in mesta(Hibiscus cannabinus L.)Jute Bull,1969,32(182):18~20

(黄培坤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5 22: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