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电影摄制技术
释义

【电影摄制技术】
 

拼译:film production technology
 

从18世纪,放映“活动”图像已被人们所熟悉并对“频闪效应”加以探索。J.A.F.普拉图于1829年创造的“活动画筒”以及后来问世的“魔筒”中,那些分阶段描绘出的动作达到了显然可被视为连续动作的目的。1845年,F.V.乌恰蒂将幻灯与活动画筒搭配一起而获得了可放映的“活动”图像。快速摄影的发展,使人们得以在1850年后在活动画筒和其他装置中用摄影替代绘画。为了达到连续摄影目的,试用过固定在环形带上依次曝光的照相底片、转塔似的底片暗盒,排列成行并由所要拍摄的对象扳动快门的照相机等很多方法。1887~1891年,O.安许茨在他的“电动速视仪”中加了一个对于拍摄供科学研究用的物体运动也相适宜的装置。1889年赛璐珞胶卷发明,这是朝向今天的电影摄制和复制方法迈进的一步。据报道1890年W.弗斯斯一格林在英国首次放映了很短的电影片段。T.A.爱迪生约于同时开始了他对活动电影放映机的研究——这种活动电影放映机最初未被认为是放映机,而只是当作观察工具看待,但它却包含着一些重大的技术革新(如:用电动机传动、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确定了穿孔标准胶片的尺寸等等)。此外,爱迪生还试图通过留声机的配合而将他的活动电影放映机发展成为有声电影放映机。M.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及其兄宁埃米尔以及吕米埃兄弟和J.A.季姆钦科继续作了些试验,并摄制了第一部电影短片-1895年11月1日在德国首次放映。后来虽然作了不少改进(例如O,梅斯特尔为电影胶片的传送采用十字轮间歇传动机构),但基本原理未变。彩色图像,主要是单色调图像再现试验早在1910年以前就已开始。1936年为彩色显象采用反转片,但是这种胶片无法拷贝。30年代末期在德国活尔芬市研究成的负片-正片晒印法才使彩色电影胶片得以拷贝。1933年后美国发展的彩色印片法是一种高质量色彩的彩色胶卷复制法,但到1945年以后才被重视。1935年立体电影出现,但观众须带特制的眼镜观看放映。伪立体摄影术问世是在1955年以后。立体显像试验也可追溯至电影摄制技术初创时期。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5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