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尼尔斯·玻尔 |
释义 | 【尼尔斯·玻尔】 拼译:Bohr,Niels Henrik David 【从事学科】:丹麦物理学家 【生卒】:1885—1962 【介绍】:生于哥本哈根。1911年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获博士学位。还获得30多所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11-191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和曼彻斯特大学卢瑟福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1916年回国,任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从1920年起担任该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38年访问美国,并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与爱因斯坦一起研究原子理论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到瑞典,后到英国,最后于1943年到美国,任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核试验所顾问,参与和原子弹有关的理论工作。1945年回到丹麦,任丹麦皇家科学院院长和原子能委员会主席。50年代,对创建欧洲核研究中心起过主要作用。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欧洲许多学术团体成员。1937年应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吴有训等邀请,到中国讲学。玻尔是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哥本哈根学派领袖。科学活动主要在发展原子、分子和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方面。系统地阐述氢原子结构,发展了氢和氮光谱线的量子理论。1912年,玻尔为了克服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所遇到的困难,大胆地假设电子的轨道动量是量子化的,而辐射是量子从一个量子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发生的。为了描述电子的轨道运动,把经典力学同量子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引起原子理论的革命,对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因而于1922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还获第一次原子能和平利用奖金,丹麦科学院金质奖章等。玻尔在原子核反应理论和解释重核裂变现象方面,也有重要贡献。把原子核看成是许多粒子(中子和质子)的聚合,而所有这些粒子都强烈地耦合在一起,象水滴中的分子一样。依据这个假说得出结论:碰撞时中子效率对其能量的依赖性并不敏感,而且中子的辐射俘获应是相当罕见的。原子核的这个图景对核反应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玻尔对铀裂变力学进行深入研究。在1939年所发表的论文中,说明了由裂变、辐射和中子发射所引起的化合物原子核衰变之间的竞争,快中子和慢中子的不同性状,以及两种铀同位素所起的作用。还特别指出,由慢中子引起裂变的主要是铀同位素236U,而238U通常只是吸收中子,并没有发生裂变。玻尔主要著作有:《光谱与原子结构理论》(1922)、《原子理论与自然界描述》(1934)、《知识统一性》(1955)等。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