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液相法硭硝制碱 |
释义 | 【液相法硭硝制碱】 拼译:making soda of sodium sulfate by the method of liquid phase 纯碱和烧碱是基本化工原料,它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加工业、玻璃工业、造纸工业、食品及纺织等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纯碱的主要制法是索尔维(Solvay)法亦即氨碱法(1873),烧碱的主要制法是食盐水溶液电解法亦即氯碱法,这两种方法的原料都是食盐。前者的主要问题是原料食盐的利用率低和废液难处理,后者的主要问题是耗电巨大和副产品氯气过剩。为了解决中国食盐短缺、电力不足和氯气过剩的问题,发展中国制碱工业、必须开拓新的制碱方法。液相法硭硝制碱(包括纯碱和烧碱)是以硭硝、石灰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借助于双酚A在一般反应温度、常压下经液相化学反应制碱的新方法。它的推广和应用必将为开发中国硭硝资源,发展中国的国民经济作出巨大的贡献,乃至会推动世界制碱工业的进步。由硭硝制碱的最早方法是路布兰(Leblanc)法即固相法(1790),但由于该法能耗高、产品质量差、产生的硫化氢污染环境、固相反应难以连续化作业,所以工业上早已被淘汰。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是用硭硝代替索尔维法中的食盐,但由于钠的利用率低而失败。以硭硝为原料制烧碱是国内外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两种方法:电解法和化学法。电解法是以硭硝为原料,在一种特殊的电解槽中电解。主要缺点是电解时所需的离子交换膜制造困难,离子交换膜阻力大,耗电很高。此法正处在研究阶段,未见有应用的报道。由硭硝经化学法制烧碱的文献报道不多。日本和美国专利曾报道在添加甘油或糖的水溶液中,硫酸钠可直接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较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但此法中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钙盐的含量占一半以上,这使得浓缩氢氧化钠变得非常困难。70年代日本专利中报道了在添加乙二醇的水溶液中,硫酸钠与氢氧化钙直接反应,可以生成浓度为4%左右的氢氧化钠溶液,但至今未见工业应用的报道原因可能是4%的氢氧化钠溶液对于工业生产来说浓度太低、乙二醇的回收成本高、困难大。与上述各种制碱方法相比,液相法由硭硝制碱可能是唯一能够较快工业化的新的制碱方法。其主要优点是:原料储量丰富,易于开采,价格低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流程短,设备投资少;节电、节能,能量消耗为电解法的10%以下;无三废产生,不受氯气平衡的制约,可以大量生产。采用液相法由硭硝制烧碱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工艺流程是:硫酸钠与氢氧化钙可直接反应得到氢氧化钠,即:Na2SO4十Ca(OH)2=CaSO42NaOH 但不能用这条途径直接转化,因为此反应为可逆平衡反应,平衡常数很小,生成的氢氧化钠浓度只有1%左右,没有工业应用价值,而必须通过弱酸性物质双酚A这个中间介质起媒介作用,经过中间产品双酚A钠才有可能实现这个转化。因为双酚A(用H2R表示)能与生成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双酚A钠(用Na↓(2R表示),且溶于水中,破坏了平衡,使平衡向右移动,平衡常数大大增加,使硫酸钠的转化率大大提高。其反应为:Na2SO4+H2R+Ca(OH)2=CaSO4Na↓(2R+2H2O 过滤除去沉淀CaSO4,得到Na2R水溶液。在其中通入CO2,可得到高浓度(〉12%)Na2C()3水溶液,并且双酚A中间介质再生,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消耗掉,不断循环再用。反应为:Na2R+CO2+H2O=Na2CO3+H2R/p>过滤回收双酚A,所得到的Na↓(2CO3溶液不用浓缩可直接与Ca(OH)2反应,用于苛化法制烧碱。反应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过滤除去沉淀CaCO↓(3,得到高浓度(〉10%)的NaOH溶液(稀碱)。稀碱经浓缩除去大部分水分和未转化的Na2SO4和Na2CO3,可得到〉42%的液碱,液碱经熔熬可得到〉96%的固碱。从工艺流程图中可以看出,液相法由硭硝制烧碱整个工艺过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将Na2SO4转化为高浓度的Na2CO3水溶液,这是研究的重点,是整个工艺的关键。第二部分从苛化、浓缩、熔熬有非常成熟的工艺,这不是研究的重点。1988年,王久芬等开始进行液相法由硭硝制烧碱的研究,获得了实验室千克级试验的成功,于1989年10月申报了发明专利,1991年列为兵器工业1991年企业技术开发(军转民)计划国家重点项目,与国营晋安化工厂合作进行吨级中试,进一步开发此项新技术。吨级中试已于1994年5月17日通过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法通过双酚A做为介质,解决了硭硝制碱的技术关键,技术新颖,工艺简单可行,技术路线属国防首创,在同类技术中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中试的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钠的一次转化率>85%,硫酸钠的利用率>95%,远高于索尔维法中食盐的利用率(〈75%);苛化反应的转化率为90%,苛化转化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碳酸钠溶液中含有部分碳酸氢钠;双酚A的回收率为99%,因为双酚A是价格比较高的有机化合物,提高双酚A的回收率是决定该工艺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吨级大型试验,获得成功的同时并进行实验室有关研究,实验室还研究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测定,以及该转化反应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双酚A所能达到的最大平衡浓度的测定;碳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和反应热效应的测定;用其他有机化合物代替双酚A作中间介质的研究;废渣的处理与应用等。计划在20世纪内完成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工业化实践。【参考文献】:1 Nikolas Leblanc Bugge Das Buch der grossen Chimiker.1922,1∶292~3032 Solvay E.Nalure 1922,1103 侯德榜,制碱工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604 宾科夫斯基,等.纯碱生产及自动控制(译文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25 兰特Z.索尔维法制碱.19836 日本公开特许,昭58~37250(华北工学院王久芬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