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流体逻辑
释义

【流体逻辑】
 

拼译:fluid logic
 

研究用流体作介质传递信号和执行逻辑功能的数字式流体控制元件及如何将这类元件相互连接起来以满足给定的逻辑要求。用这类元件组成的流体逻辑线路,主要是为了实现控制,不是为了传输动力。流体逻辑元件包括射流元件和有可动件的元件。当逻辑要求较简单且需要较低的功率级时,使用射流元件是有利的;在复杂的流体逻辑网络中,几乎都使用有可动件气动逻辑元件。新型网络元件及能提供流体输入信号的各种传感器和转换器的进展,对现代流体逻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流体逻辑依赖于形式逻辑而存在。约在公元前400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奠定了形式逻辑的基础。1854年,英国的布尔(G.Boole)建立了一门新的数学,称为布尔代数,又称为逻辑代数。它是数学方法在形式逻辑领域中的应用。它不用语言而用符号和由符号构成的公式来表示逻辑名词、逻辑判断和推理。但很长时间未被工程技术界认识其应用价值。直到1938年,香农(C.E.Shannon)才认识到开关电路的结构与符号逻辑的结构是对应的,提出了应用经典布尔代数设计继电器开关线路的方法。

逻辑线路分为组合逻辑线路和时序逻辑线路。组合逻辑线路的输出值只依赖于唯一的一组输入值组合。时序逻辑线路的输出值不仅依赖于当时的输入值,而且还依赖于过去的输入值。

香农的理论提供了用数学方法设计组合线路的手段。在香农开关理论促进下.组合电路的综合已经成熟.各种典型线路都可用程序化的方法进行设计。

直到1954年,赫夫曼(D.A.Huffman)和摩尔(E.A.Morre)才同时独立地研究出一种综合时序逻辑线路的数学方法。现在,赫夫曼-摩尔模型正广泛用于时序电路的设计,也是当今设计流体时序逻辑线路的经典方法的基础。

1959年,罗南(H.R.Ronan)揭示并实际说明了如何用布尔代数描述流体逻辑元件,提出一种“液压开关线路”的设计方法,首次实现了流体逻辑线路从直观设计到逻辑设计的转变。

1959年,美军Harry Diamond实验室首次公开了某些射流控制的技术内容。当时引起了各国竟相研制。60年代初,各工业发达国家,纷纷研制成功各种类型的有可动件流体逻辑元件。有可动件逻辑元件有低压元件和高压元件之分。

低压元件主要是各种膜片式元件,如前苏联莫斯科自动控制研究所研制的3膜片式元件,称为ycэппa系统。德国VEB Reglerwerk公司的双膜片式元件,Festo和Samson公司的多膜片式元件等。最初把高压气动阀作为逻辑元件生产的有:法国的Cpoac、Climax Fxance、.Jouvenel et Cordier等公司,美国的Aro公司,英国的Pnenmaid公司和德国的Merion公司。由于各国都相继研制成功各种类型的小型气动逻辑元件、传感器和转换器,为把数字技术和逻辑代数等现代控制技术引进气动领域,为把主要用于传动的气动技术发展成为既用于传动又用于控制的现代气动技术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了气动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促进了流体逻辑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布切特(O.J.Burchett)研究了用布尔代数简化液压线路。60年代中期,菲奇(E.C.Fitch)研究了流体逻辑网络的综合与分析。桑维尔(F.E.Sanville)研究了开关理论在流体动力线路设计中的应用。60年代后期,英国马通(Martonair)公司提出设计气动时序逻辑线路的级联法,科尔(J.H.Cole)提出了复杂流体时序逻辑线路综合的变信号法,马罗尼(D.A.Maroney)提出了大型随机流体逻辑网络综合的全信号法。由于经典的逻辑设计方法已经成熟,这时出现了现代逻辑设计方法。

70年代初,伍兹(R.L.Woods)提出了综合数字流体逻辑系统的状态矩阵法;程(R.M.H.Cheng)和福斯特(K.Foster)提出了转换表综合法。1973年,法国鲍特尔(D.Bouteille)提出了设计位置(行程)程序控制线路的扩大卡诺图法,成功地将经典布尔代数和卡诺图用于气动控制线路的设计。1974年,陈(P.T.Chen)和李(Y.H.Lee)提出了综合时序逻辑线路的状态图法,苏尔佳特马扎(J.B.Surjaatmadja)发表了许多使用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流体逻辑线路的论文。1978年,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流体动力研究中心菲奇和苏尔佳特马扎在其《流体逻辑导论》著作中,对各种现代逻辑设计方法进行了综合性介绍。在这期间,前全苏液压传动研究所也提出了采用雅鲁斯(ЯPyC)语言描述控制系统的时序流体逻辑线路设计方法,还制订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气动控制系统设计的算法和程序。上海机械学院与清华大学合编的气动技术教材中,也提出了一种行程程序控制线路的设计方法,即X-D线图法。现在这个方法在国内应用较为普遍。70年代末,澳大利亚彼得(R.Peter)的著作,用实例阐述了设计时序流体逻辑线路的卡诺-维奇图法,步进计数器法,以及合成线路和附加条件线路设计方法。

在80年代,人们继续研究新的流体逻辑线路设计法。麦考德(B.E.Mccord)著作阐述了简单时序流体逻辑线路设计法。黄水珍和李建藩用集合代数论证了消除障碍所用制约信号的充要条件及制约信号的存在规律,提出设计流体时序逻辑线路的状态区间法。张成孝提出通过建立程序-信号的相位函数关系,以数字和逻辑关系的解析形式设计行程程序控制线路的数理法。王庆鹤研究了气动控制线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王康和陈登武研究了流体逻辑网络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系统失效状态和计算机处理。

当前在流体逻辑领域的研究热点是:(1)完善已有的和探索新的现代流体逻辑设计方法;(2)流体逻辑线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李建藩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6 19: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