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坂田昌一 |
释义 | 【坂田昌一】 【从事学科】:日本理论物理学家 【生卒】:1911—1970 【介绍】:生于东京。1933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历任大阪大学助教,京都大学讲师,名古屋大学教授。1941年以研究“介子论”获博士学位。1949以来8次当选为日本学术会议委员,曾任原子能问题委员会、原子核特别委员会、原子能特别委员会委员长。1950年任民主科学者协会副会长。1964年率日本科学代表团参加北京科学讨论会。坂田早年从事核物理学研究,后转而研究基本粒子物理,在汤川秀树提出的介子假说基础上,提出介子本身应是不稳定粒子、核力与电荷无关和可能存在中性介子的假设。1940年又指出,中性介子很快衰变成一对光子。根据介子理论进行计算,发现实验测量的μ子寿命比介子理论所预言的相差100倍。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坂田于1942年首先提出2种介子理论。遵循物质无限可分的唯物辩证法,主张现有的基本粒子不是物质最终单元,而是构成自然界有质差异的无限个层次之一,它应由更深一层的其他形式物质所组成。1955年,坂田提出一个基本粒子的复合模型(称坂田模型),认为现有的有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都由3种粒子及其反粒子所组成。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后又提出了名古屋模型、统一中微子模型和四重态模型,试图把各种基本粒子统一到一个模型上来,对揭示粒子内部结构,探索更深一层的物质组成,推动基本粒子理论研究,都有重大意义。坂田把自然辩证法应用于基本粒子物理研究中。写过许多文章,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宣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他的主要著作有:《物理学及其研究方法》、《两种介子理论》、《原子核与宇宙线的理论》、《我所遵循的经典——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等。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