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
释义 |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火焰以其具有的稳定性好、仪器简单、容易操作等优点在发射光谱领域为人们广泛采用,并且是分析碱金属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李宁(1991)为满足生产控制的需要,用火焰光度法测定了Na2O和K2O。倪方荣(1990)从多个方面研究探讨了在用该方法测定血清和尿中的K、Na含量时如何发现和克服各种干扰的问题。杨文炳(1991)研究了用这种方法对钾、钠的测定,并做了与原子吸收法的对比实验。杨奇等(1991)用该方法测定了硝酸铀酰中的微量铯。郭小伟等(1991)用氢化物发生-火焰分子发射光谱法分别测定了水中和地质样品中的砷,他们在研究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砷的方法时,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子发射-长缝石英炉,通过实验证明,这种装置进行测定具有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干扰少和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黄慧明等(1990)利用石墨炉原子发射法测定了天然水中的Cs、桃叶和人发中的Rb,得到了良好的效果。黄朝表等(1990)用石墨炉原子发射法对某些易激发元素(如K、Na、Ba、Al等)的测定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灵敏度和稳定性都比石墨炉原子吸收好,并用这种方法测定了饮料中的铝。为了克服早期国产火焰光度计配套的空气压缩机的工作气流不稳定和压缩空气中形成的水珠,蓝荣鹏等(1990)设计制作了一种简单和使用方便的压缩空气缓冲瓶,它兼有稳压和除水珠的双重作用,经使用效果令人满意。除此之外,李传培(1990)介绍了如何延长奥立龙1020钾钠分子分析仪部件寿命的经验,柳友庄(1991)介绍了改进的火焰的光度计。从以上这些可以看出,火焰发射光谱依然是一种非常有生命力的方法,并且依然是一种不可缺少和忽视的分析方示。 电弧发射光谱法仍然是一种十分重要的AES分析方法,并且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在过去的粉末电弧法中,用来增强痕量元素谱线的强度的光谱载体通常为易电离元素,许多文章也已经对其机理和应用进行了研究。但陈金忠等(1992)发现难电离元素Sb(E1=8.64eV)对交流电弧等离子体中痕量元素的光谱线强度有增强效应,因此他们对此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难电离元素对电弧等离子体中的中等和高电离电位痕量元素发射强度的增强比易电离元素存在时有明显提高,并对中等电离元素的增强最佳。游新国等(1991)研究了在氩氮-直流电弧放电中的蒸发行为和激发行为,发现试样蒸发率小,但元素的蒸发率却较高,同时连续背景辐射(在非CN发射区)比氩氮控制气氛的要小。胡斌(1991)对氩氧-直流电弧放电中的氟化反应作了一些探讨,得出了很价值的一些规律。他们通过加入氟化剂对江西谷物试样和高纯氧化钇中的非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他们还对直流电弧放电中的高温化学反应进行评述,他们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直流电弧放电中的氟化反应、氯化反应、碘化反应、硫化反应、碳化反应和氮化反应的应用和应用进展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而这对于电弧发射光谱法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改善直流电弧的分析性能,梅二文等(1992)提出了一种用钨丝电热进样Ar控制气氛的直流电弧分析法,该法具有进样体积小,氩气耗量低、灵敏度较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另外他们还介绍了一种新的微进样装置及激光发源-微电弧(1991)。在电弧发射光谱分析中,样品导入方法有着重要的影响。吹样法具有快速、成本低和重视性好等优点,王延龄(1991)对它的光谱分析特性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一种用AH-2型光谱吹样装置实现的新型粉末电弧光谱吹样法。利用谱线宽度来测定元素的含量,可以避免谱线自吸的影响,并使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得到改善。陈金忠等(1991)在原来宽度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宽度差法。他们在考察的了曝光时间、工作电流和显时间对分析线对宽度差影响后,指出了在测定光谱的定性和半定量组分时利用宽度差方法的可行性。在光谱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方面,陈文清(1991)在Q21型摄影仪上通过调整摄谱条件对利用加里宁等著的《光谱图线表》进行全定性与含量估计分析进行尝试,万光珍等(1991)介绍了光谱半定量分析的经验。此外,宁健民等(1991)对元素的共生组合发射光谱分析进行了研究。他通过对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选用一个或多个元素的含量去估计另一个含量较低或检出限较高的元素含量,并提出了估算关第式和应用该式的注意事项。在仪器的改进方面,杨爱华等(1991)在进口UB12型万用电源上设计并半安装时间自动控制单元从而消除由于手动控制而带来的误差,陈守余(1991)改进了SY-5型撒样法光谱分析自动控制装置。在应用直读光谱仪进行检测过程中,选用合适的高、低标样以校正各元素的分析校准曲线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为使用方便,一般希望只用两个样标就可将10多条曲线一次校正完毕,这样即快速又省事,因此在考虑造标时各元素的含量的高低如何合理搭配是至关重要的。查立敬(1990)对此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选择标样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姚泰煜针对其以前提出的校正干扰效应的数学方法,用BASIC语言分别在长城0520机和PDP-11微机上编定了程序,并改编了美国贝尔德公司DV-4光电直读光谱仪的分析软件,从而实现了样品分析中的联机校正计算。他已用统一的分析校准曲线成功地分析了高、中、低合金钢中的20多种无素。并且还建立了光电直读光谱仪的ACMS软析包(1991)。姚允贵(1991)亦在光量计的微机改造及在分析中的应用上做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工作。关于火花发射光谱法在应用方面主要是金属合金的分析。另外,赵秀峰(1992)利用这种方法直接测定了八氧化三铀中的钾和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光(ICP-ASE)是我国现代分析化学领域中研究最活跃和发展最快的分析技术之一,原子发射光谱中其所占比重明显增大,并且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ICP放电机理的研究是基础理论研究中很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唐咏秋(1991)通过实验研究了造成ICP放电偏离LTE因素及其对分析谱线强度的影响,认为ICP放电对LTE的偏离是由于一些不利于能量传递因素造成的,而改善工作条件和尽量消除这些偏离则有助于提高ICP的分析性能。刘志军等选用OH分子旋转谱线法、Boltamann斜率法和Boltzmann-Saha方程法,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等离子体中央通道的气体温度、激发温度和电离温度。他们测定气体温度是3740K,并且得出了电离温度Tion、电子温度Te>激发温度Texc>气体温度Tgas的结果。他们还采用Hβ的Stark展宽法,测定了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等离子体中央通道中的电子数密度ne,其值为1~5×1016cm-3,和很多人用其它方法所得到的结果相吻合,这比处于局部热平衡的电子密度1014cm-3约大两个数量级。孙大海等(1991)在测定Ca、Cd、Mg、Mn、Zn5种元素的电离度a时,发现利用Sa-ha方程计算结果与Caughlin等测定的结果有所偏离,这也又一次证明了ICP是非LTE体系。显然,以上这些工作对于充分了解ICP的基本性质及激发机理是有很大意义的。干扰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基础问题。干扰机制的研究已受到人们较在重视。徐方平等(1992)较系统地研究了钠、铝基体对不同电离能和激发能的谱线干扰效应,其结果干扰效应的大小与干扰剂性质、分析物性质、分析谱线特性ICP操作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较详细地讨论了产生干扰的原因,提出了可用于统一表征各类非谱干扰与分析物挥发、D的子化、激化、电离过程依赖关系的“干扰函数”概念。孙大海(1991)发现经典的Ca-Al干扰体系在ICP-AES中仍然存在。这种干扰的竖向空间分布与其它元素的基体效应不同特别在低观察区Ca、Al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相互抑制效应。这表明它们之间产生了溶质挥发干扰。这种干扰可通过优化操作参数使之减至最小。莫国宁等(1991)亦对ICP-AES中钙、镁基体效应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孙大海等还测定了Ca、Cd、Mg、Mn、Zn5种元素的电离度a在ICP中的空间分布,观察了基体元素以及正向功率与载气流量对电离度a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的电离度与ICP的激发特性没有直接关系;基体元素及操作条件对电离度a的影响很小。杜崇明(1991)对ICP-AES中基体效应与激发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由此得出了干扰元素的加入并不能降低激发温度Texc的结论。他认为基体效应的产生当属某种尚未被证实的非热效应起作用,并且提出基体干扰元素的加入与否对电子密度ne几乎毫无影响。陈浩等(1992)研究了流动注射-ICP光谱分析中的基体效应和酸效应,并认为载流中一定量基体元素存在,是消除或降低基体效应的有效方法。叶苑才(1992)观察了用多道ICP光谱仪在不同载气流速下14条常用的、具有不同特性的谱线信号,研究了它们相关性和变动特征,得出以下结果:Eesc(激发能)+Eion(电离能)相近的谱线信号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载气流对信号相关性的影响显著,流速越大相关性越差,反之亦然;如用一个内标元素作为具有不同特征性谱线的内标,对提高精密度而言,低载气流速最佳。测定有机试样中痕金属元素在ICP-AES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杨金夫等(1991,1992)对ICP-AES在有机试液直接分析中实际应用的进展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并讨论了近年来“有机ICP”的放电稳定性、激发特性、光谱特性及分析特性的研究概况。另外,他们还研究了乙醇对稀土元素的谱线强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乙醇对ICP激发温Texc、气体温度Tgas、电子数密度ne以及易电离元素基体效应的影响,并讨论了“有机ICP”的局热平衡特性及扩张特性。陈建国等(1991)研究了ICP中有机溶剂对稀土元素的增敏效应。杜一平等(1991)考察了在小功率空气-氩气冷却的ICP中,以MIBK为溶剂时,不同分析谱带随空气含量变化情况,特别是冷空气中含量为50%时ICP中各种分子谱带对12种元素的28条灵敏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是空气-氩气ICP可以有效地抑制C2及CN分子谱带的发射(Ar ICP相比较),减轻或消除它们对分析谱张的光谱干扰,并且不存在有机物在炬管口处造成的碳粒沉积问题。因此他们认为利用空气-氩所ICP进行机溶液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可具有比氩所ICP更在的优越性。在小功率空气冷却ICP-AES的性能研究方面,朱世盛等(1991)谱做了许多工作。他们测定了空气冷却ICP中Li、Na、K、Cs、Be、Mg、Ca、Sr和Ba 9个元素的48条谱线的信背比SBR和检出限CL结果表明,电离能较低的碱金属也存在离子线优势,并发现波长较长的分析线CL接近至优于全氩ICP,而短波长的谱线则不如氩ICP。ICP-AES的非光谱干扰效应(或基体效应)多采用补偿法和操作参数的优化来减小或消除,直接校正方法的报导则较少。陈浩曾采用校正因子法来校正Y2O3基体造成的非光谱干扰。他们考查了ICP操作参数对校正因子的影响,详细试验了校正因子的稳定性,并认为它是一种简单便可行的方法。光谱干扰是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中最重要的干扰之一,所以人们对此颇为感兴趣。朱世盛等在用小功率空气冷却ICP-AES的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分析特性时,为了解可能存在的光谱干扰,测出了Li、Na、K、Cs、Be、Mg、Ca、Sr、Ba的灵敏线与9个常见共存元素(Al、Ca、Cr、Cr、Fe、Mg、Mn、Ni和V)的光谱重叠扫描图。李超隆等(1991)研究了基体元素对稀土元素的光谱干扰情况,并提出出减小或避免这些干扰可用的途径。郑建国等(1991)发现一些基体如Ca、Mg、A1以及一些过波金属其浓度较高时也会产生连续辐射。为了认识ICP-AES中不同基体样品分析中鉴别和校正背景位移干扰及选择最佳操作条件,他们对此进行了研究,揭示了一些连续辐射与基体元素性质的关系,并认为对于所有基体来说,当其浓度较高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复合辐射与轫致辐射,尤其是轫致辐射更为普遍。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ICP中基体连续辐射的机制,他们还考察了不同观测高度、不同功率、不同载气压力及不同横向距离等条件下其连续辐射强度受操作条件影响与ne和nm的变化轮廓是一致的,也是直接相关的,但Te的影响却很复杂。一方面Te的增高使ne和nm增大,连续辐射强度也增大;另一方面,Te增高电子动能加大,碰撞复合到原子各能级的几率,从而改变连续辐射强度的波长分布。黄志荣(1992)对摄谱分析中用于干扰系数校正光谱干扰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镝基体对14种稀土杂质元素20条灵敏分析线的干扰系数和铕基体对14种稀土杂质元素40条灵敏线的干扰系数,有效地校正了相应基体造成的光谱干扰,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刘宁等(1992)对40种元素的光谱进行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干扰系数表。陈克仁等(1992)将矩阵计算模式用于标准加入法,他们认为在多组份测定时这种方法可使基本影响、光谱干扰及时间漂移同时消除。杨金夫等考察了数值微分技术校正光谱干扰的能力,指出导数光谱和常规光谱法相比,导数光谱法由于其较高的分辨能力而使干扰等效浓度显著减小,并且与传统的干扰系数法和离峰分析法相比它有更大的适用性,当分析物浓度低时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分析结果。此外,他们还着讨论了数据平滑和扫描步长对导数光谱影响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比较研究了导数光谱法常规光谱法的信背比,传统检出限和真实检出限。张卓勇等(1992)将自膜型曲线分辨方法(SMCR)应用于ICP-AES谱线重叠干扰的校正,并就测量误差对重叠光谱解析结果的影响作了详细的讨论。他们用此法校正了Nd359.259nm对Sm359.260nm和V328.939nm对Yb328.937nm的谱线重叠干扰,得到了比满意的结果。杨金夫等利用Klallnan滤波校正了ICP-AES中的线翼干扰。他们通过测定Y(1.58g/L)基体中的La得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获得可靠结果,而且由于它可以补偿在扫描过程中的波长位置漂移从而还可以减小干扰对真实检出限的影响。孙大海(1992)在ICP-AES中光谱干扰计算模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对于预测实际分析中的光谱干扰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与谱线表及极样品预扫描相比,这种“软件”的方法具有许多优越性,但目前它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进样技术亦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发表的文章比较多。陈建国等(1992)采用脉冲进样研究了分析微体积试样的方法,分析灵敏度可提高6倍,绝对检出限也明显优于连续进样法。流动注射技术以其具有微量、密闭、重现、快速等优点已在ICP中得取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它和原子光谱分析相结合产生了许多新的进样技术,如在线预浓集、在线稀释、在线分离萃取和梯度校正等。范世华等(1991)介绍了原子光谱分析中几种代表性的流动注射校正方法的原理、操作及应用。彭学军等(1992)对影响流动注射分析信号主要受载液流速、载气流量和进样体积的影响。张卓勇等采用积分测量方式研究了以流动注射进样的ICP-AES分析方法以及NaCl基体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基体在雾化传输过程中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基体效应主要是由等离子体中的气溶胶微粒的蒸发、原子化和激发过程发生的。另外,范世华、彭学军、沈著等、王小茹等、高汉山等都报道了他们在流动注射与ICP-AES联用技术方面的应用研究结果。电热蒸发进样(ETV)与ICP-AES联用可改善检出限及进行微升体积的样品分析,因而对生物、环境、临床医学等许多领域有独到之处,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痕量分析手段。黄敏等对此技术进行了评述。此外,他们研究了其蒸发过程,探索了对分析及平台技术,并用聚四氟乙烯(PTFE)悬浮体为卤化剂测定稀土元素。彭润中(1991)研究了电热雾化器及其在ICP-AES联用的蒸发温度、载气流速和蒸发器容积等因素对分析信号的影响,并测定了实际样中的Cu和Mn,所得结果较好的与GFAAS相吻合。为了克服注入石墨液体试样常产生的沸溅现象,张生民等研究了断续喷洒去溶电热热法在ICP-AES中的应用,探讨了提高其相对检出能力的途径。王延龄等(1991)利用自己研制的装置对热化学馏法进样进行了详细研究,其具体做法是在高温下将样品的被测元素通过化学反应转变成低沸点卤化物,而后从样品的基体中蒸馏出来被载气引入ICP炬。由于考虑被测元素的蒸馏富集,所以使用的样品和反应剂量比较大,因此他们使用装置与一般的ETV有所不同。林添明等(1991)在其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对ICP-arc加长炬管、ICP加长炬管及常规管的性能作了比较,认为ICP-arc加长炬管元素谱线普遍增强的原因是由于延长了ICP通道的高温状态、增强了分析物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状态和原子化效率所致。实验表明,这种ICP-AES粉末直接进样法基本上消除矿石试的粒度效应。另外,他们还提出了一种ICP-arc分析时的微机自控微机装置。氢化物发生法进样技术因可大大改善一些元素的检出限而被人们所采用,张卓勇、增宪津等对这种技术中化学干扰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秦凤州等报导了他们自己设计的小型多用雾化氢化产生器系统,陈治江等介绍用于ICP光谱法同时测定氢化和非氢化元素的氢化物发生装置。在本评述年段内有关雾化器方面介绍或研究还有:半自动式卸式循环雾化器、ICP光谱分析用超声雾化器、耐氢氟酸的ICP-AES高盐雾化器、CMK型停留雾化器、小记忆效应雾室及ICP-AES中气动雾化器和起声器的比较等。ICP-AES光谱仪器方面的研究报道,除了黄林玉等、黄本立等和赵永魁对中阶梯光栅光谱仪的原理和发展动态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外,其它方面还有:PDA光谱仪的分析性能、光谱干扰校正器的研究、JY70P等离子体光量计通讯的功能的开发、ICP扫描单色仪的快速找峰系统、简单的ICP光电直读光谱仪、Atom Scan 2000型顺序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性能初探、JY50多道扫描直读光谱仪、Plasma Ⅱ型发射光谱仪使用知识介绍、ICP光谱仪的维修和应用、J-A2500射频发生器及维修、J-All60等离子体发射谱仪的故障排除和维修、ARL-ICP光谱仪的高频发生器的电路简析与故障检测、用国产聚四氟乙烯对进口ICP高频线圈的修复、计算在ICP光量计计算分析结果上的应用、用PC1500计算器对对稀土元素ICP-AES摄谱数据的简便处理、ICPQ-100光谱仪数据快速处理功能扩展及ROM内处理程序读取和列表等。直流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DCP-AES)应用研究不如ICP-AES和MIP-AES。张俊芬(1992)采用倒“Y”型DCP装置和中阶梯光栅谱仪测定了高纯(99.99%)氧化镧、氧化钇中痕量稀土杂质元素。由于仪器具有很高的线色散率,因而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少的特点。王绪仁(1991)用这种方法基体匹配的条件下直接测定了钴中的杂质,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陈恒武(1992)采用氢化物发生进样装置测定了痕量砷,具有较高的分析灵敏度。微波感生(或诱导)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MIP-AES)已成为许多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和气体元素最有效的测定方法。俞世荣等(1990)比较详细地研究了MIP-AES的分析特性,发现等离子体长度随微波功率和载气流量的增大及放电管内径变小而加长,同时水对其放电有较大的影响,而过多的HCl、有机物和无机物谱会影响稳定性。微波功率较低时,“软线”强度随功率增大而增加的速度较“硬线”快;而较高实验条件的改变,谱线强度与激发温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张金生等(1992)系统地综述了MIP-AES在测定痕量非金属方面的应用,并且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用气体发生MIP-AES测定了溶液中的S2-和用Ar MIP-AESIP测定了I和P、He,MIP-ASE测定了Cl、Br、I和P。金钦汉等(1991)对易电离元素(EIE)的研究表明,易电离元素对所有易电流元素的蒸发和去溶都起重要的作用,而对激发过程的影响更大并且复杂。俞世荣等探讨了超声雾化测定铝的条件,检出限为0.34μg/ml。张寒琦等(1992)提出了一种用于MIPAES的超声雾化-脉冲进样方法,该法与一般超声雾化-连续进样的区别是先关雾化器的电源开关后进样。此种进样方法大大降低了引入MIP中的样品量,提高了MIP对高盐分溶液的承受能力,从而使检出限和精密度都有所改善。于爱民等(1991)对常压微波等离子体谐振腔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装置较圆柱形和炬管形谐振腔基体效应小。张寒琦等研制MIP油光谱分析仪可用于航空润滑油中的一些磨损金属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富杰等(1991)用二维光学多道分析仪研究了低气压表面型微感耦等离子体的光谱辐射特性,经过Abel交换后,得到了各种气压和微波功率下等离子体辐射光强和激发温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其变化规律,并对此等离子体的激发机理进行了讨论。MIP-AES作为气相色谱(GC)检测器的应用日益广泛。于爱民等提出了一种新型MIP-AES检测器(ArMIP离子化检测器),并用这种装置测定了白酒中的乙酸乙酯。该装置由Surfatron、石英放电管和检测管构成,由表面激发生产氩等离子体。由于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不经过检测管,所以减少了对检测信号的影响。这种装置对乙酸乙酯和苯敏感度分别为3.3×10-11g/s,2.5×10-12g/s。贾崇荣等考察了GC-常压MIP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系统操作参数及最优化条件,发现F、Cl、Br、I、和S元素应选用较高微波功率;对C、H、D、O和P元素应选用较低微波功率(50~60W)。而F、Cl、Br、I、C、H、D和O元素应选用He流速,P和S则在大构30ml/min的He流速时发射信号最强。对大数元素来说等离子体中心是最佳观测位置。他们还用GC-MIP法测定了氘标记激素样品实验式。金钦汉等对他们提出的改进型MIP装置(他们称之为“微波等离子炬”MIP,其光学结构和炬管结构都类似ICP)的基本性质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发现激发温度和发射强度在炬管顶部以上6~7mm处有极大(二者具有相同的峰值高度),通过对电子温度、电子数密度、气体温度、激发温度和电离度的研究表明MIP为非热力学平衡体系。MIP-AES用于铜、锌、镉、银、汞的测定,检出限均在ng/mL数级。亚稳态能量转移发射光谱法(MTES)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于爱民等提出了一种利用Surfatron表面波激发获得活化氮和采用电热蒸发微量进样的装置。他们利用这种装置测定了痕量铅和水样中的痕量汞。在波长235.7nm和283.3nm处,测得汞和铅的检出限分别为0.02ng和0.12ng。实验样品分析亦获得满意结果。此外,他们还通过将苯及有机化合物引入活化氮余辉中对Surfatron表面激发-活化氮诱导亚稳定态能量转移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Surfatron激发放电等离子发射光谱与活化氮余辉发射光谱显著不同。激光增强电离光谱法(LEIS)属光电流光谱法,其测量信号是激发态电离引起阻抗变化,而不是测量激发态所发射的辐射能,因而与一般发射光谱不同。但其光谱特征与发射光谱相同。其主要优点是噪声低、检出限好(对于火焰LEIS,检出限可改善2~3个数量极)、光谱简单等优点。晏于模等(1991)用可调谐染料激光器激励火焰中的Rb原子,使其从基态跃迁到高激发态下的激光增强电离光谱。范永昌等(1992)采用非干扰实时光谱诊断检测手段,对SeCl准分子激光烧蚀沉积Y-Ba-O高温超导薄膜过程中等离子体辐射进行了研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由靶面射出的沉积粒子仅有Y、Ba、Cu原子和YO、BaO、CuO分子,而且还有大量的一价和二价钇、钡、铜离子。实验中还探讨了发光辐射与激光能量密度及其充氧压的变化关系。晏于模等观察到空气-乙炔焰中的波长283.0nm附近的OH自由基离化光谱(对应于X2П→A2∑(V=0-1跃迁),对PbI283.305nm共振激发检测线产生严重影响。因而认为,要发展LEIS,火焰中自由基激光离化的基础研究是十分重要的。辉光放电灯(GDL)作为原子发射光谱法激发源及作为原子光谱法离子源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但在本评述年段内,在我国的研究报道则较少。赵惠林等(1991)提出的Grimm辉光放电灯发射光谱分析微量溶液样品化学成分和对镀锌板钝化防护层的逐层分析方法是十分有价值的。他们将25μl样品溶液(用腐蚀手段取得微量溶液)滴在直径为25mm、厚为4mm的铜片上,干燥后用作辉光放灯阴极,解决了微量样品和不允许表面作较大破坏部件的组分析问题。电荷转耦合器件(CCD)和电荷注入器件(CFD),是一种类型的固体成象器件。由于具有优越的分析性能而受到发射光谱分析家的关注。闻国度(1991)对CCD作了介绍。杨经国等(1991)采用2048无线阵CCD为辐射检测器,配以微机而构成光学多道分析仪。该系统可直接打印结果和绘制完整的光谱图,在400~600nm波段一次可采集光谱范围对小型光谱仪为200nm,对2m光栅摄谱仪40nm。化学计量学和计算机在AES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关于这方面的专门报道还有:插值法处理摄谱数据、分析校准曲线的相关校准法、ICP-AES分析的线性回归校准曲线、快速自动测试平面光栅光谱衍射效率曲线的一种新方法、APPLE-Ⅱ计算机控制光谱谱板半自动测光及数据处理系统、AES智能化和专家系统计算器在AES定量分析数据处理吕的应用。还有对谱线自吸与自蚀的探讨、光谱分析中量大值测光法测光误差的消除、小型“WPL”摄谱仪的改进、垂直对称式平面光栅摄谱仪色散率公式实验矫正、WP-075型平面光栅摄谱仪的主要性能介绍、用单片机做的光谱数据记录装置,摄谱仪平面板盒的改装、光谱用电极的研究、光谱用电极再生改装、光谱用电极的研究、光谱用电极再生装置、改进制样方法提高光谱分析稳定性的研究、地球化学统一光谱标准简介等。这些报导提供了AES仪器使用和进行分析时值得重视的重要知识和经验。(南开大学化学系沙传南、黄志荣、陈新坤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