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原子核的裂变
释义

【原子核的裂变】
 

拼译:nuclear fission
 

1919年,卢瑟福(Rutherford)开创了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的实验,这些实验使人们发现了质子和中子,解开了原子核的秘密,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轰击铝,首先获得人工同位素。但α粒子带正电荷,不能轰击重元素,1934年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Fermi)决定用中子来轰击原子核,中子不带电,不会与带正电的原子核产生静电斥力,故可用以轰击重元素的原子核。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Hahn)和史特拉斯曼(Strassman)用中子轰击铀时,在产物中发现了钡,他们认为,这是铀原子核发生了裂变,1939年初,费米、约里奥-居里(Jolilt-Curie)、西拉德(Szilard)等人立即投入轰击铀的研究,分别独立地发现铀裂变产生的链式反应,即铀核受中子轰击后,分裂为两个碎块,这些碎块又会立刻放出几个中子,轰击其他铀原子核,产生更多的中子,这样,裂变就会继续下去,反应迅速增强,同时产生大量能量,若不加以控制就会形成爆炸。原子的裂变是原子反应堆和原子弹的基础。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Einstein)致信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美国赶在纳粹之前研制原子弹,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领导下,美国芝加哥大学建成了世界第一台原子反应堆,1945年7月,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爆炸,1954年,美国制成了第一艘核潜艇“舡鱼号”。1954年6月,前苏联的奥布宁斯克核电厂建成发电,人类终于走上了控制和利用核能的时代。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9 1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