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化学致癌 |
释义 | 【化学致癌】 拼译:chemical carcinogenesis 它是研究接触化学因素而使致癌危险性增加的一门学科。化学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化学物基团、工业过程及职业接触和不良生活习惯。目前,认为人类癌症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最主要的是化学因素。人类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数以百万计,新化学物质以每年30万种数量递增,虽对人致癌者甚少,在探索与鉴定人类癌症病因中,化学致癌研究极为重要。 迄今肯定对人致癌的化学因素中,大多是从职业癌得到线索的。继皮肤癌,膀胱癌后,证明多环芳烃、铬酸盐、砷、镍、芥子气、氯甲醚可致肺癌,石棉可致间皮瘤及肺癌,苯致白血病,氯乙烯致肝血管内皮肉瘤。此外,一些工业过程和职业与某些癌症的关系也被确认。由于密切接触高浓度化学致癌物而使癌症高发的职业人群只是一小部分,因此对全部癌发病率的影响很小,但这一小部分癌的研究对探索人类癌症病因的价值甚大。要确定一种化学因素对人是否致癌,必须进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研究、临床观察以获充分证据,复杂而困难。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从1971年开始,组织国际性的专家工作组,收集各国可资利用的资料,按统一标准审核,编辑出版《IARC关于化学物质致人癌危险性的评价专题论文集》丛刊,到1987年已出版42卷。专家们分别对有关人类和动物的致癌性证据进行估价,然后综合作出对人类致癌性的总评价。1987年对628种化学因素进行评价,并将其分为4大类。第1类:对人类致癌的50种,其中与职业有关的29种,包括11种工业过程或职业接触(表1);药物17种,抗癌药10种,激素类6种,止疼药1种;其余3种与不良生活习惯有关,1种为霉菌毒素(表2)。第2类:A组:对人类很可能有致癌性(证据较充分)的37种,其中与职业有关的22种,药物15种;B组:对人类可能有致癌性(证据尚有限)的159种。第3类:尚不能进行对人类致癌性评价的381种。第4类: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的一种——已内酰胺。在对人致癌的化学因素中,药物占1/3,抗癌药占1/5。对药物的致癌性检查不如对食品添加剂那样严格,特别是抗癌药,临床要求十分迫切,远期副作用常被忽略,但有的药物如激素类,除直接作用外还可通过孕妇影响胎儿,就必须进行致癌性检测并对其使用严加管理。表1 IARC评定的29种对人致癌的职业性化学因素 表2 IARC评定的21种对人致癌的非职业性化学因素 化学致癌物视其是否需代谢活化才能发挥致癌效应而分为直接致癌物及间接致癌物。关于化学致癌的机制,早在1947年,伯勒恩布卢姆(Berenblum)根据小鼠皮肤癌实验提出癌变两阶段说,认为肿瘤的发展至少要经过启动及促进两阶段,与之有关的化学因子叫启动因子及促进因子。启动是指引起DNA损伤导致正常细胞变成潜在癌细胞的过程,需时短,不可逆;促进是指推动潜在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到癌变的过程,需长时间反复作用,是可逆的。后来有人补充提出多阶段说,本质上是一致的。事实上并非所有接触致癌因子的个体都发生癌,个体遗传易感性在癌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多数人的癌症或许是遗传因子与环境因子互相作用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基因是多阶段癌变的分子靶,70年代末人膀胱癌细胞系中癌基因的发现,第一次证明癌的发生是癌基因引起的,随即证明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活化而来,从而改变了对致癌机制的认识,看来化学致癌物的作用只是使原癌基因活化,为癌变创造了条件。致癌物在细胞启动阶段产生特异位点的突变是基于致癌物代谢对核苷的选择性,癌基因从质的方面被激活或其表达在量的方面发生改变,就会造成恶性表型的发生。在促进阶段则主要是扰乱信号传导中的调节或正常基因的表达调节。70年代兴起的用以筛检化学物质致癌性的致突变试验发展迅速,建立在遗传学基础上的这类短期测试系统对发现潜在致癌物是有用的。与此同时,用啮齿动物试验作为致癌性检测的经典方法正受到愈来愈多的质疑,但由于致突变性与致癌性的关系尚有许多未阐明的问题,也有人对用简单的短期测试预测复杂的致癌过程持保留态度。对这两类测试系统之间、两种性质终点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研究,也将有助于解决致癌性测试结果外推及人的难题。癌基因的揭示和深入研究使人们对环境致癌会有更好的了解,综观职业癌研究历史,从病例报道到识别致癌因素的过程逐渐缩短,人类认识多环芳烃为140a,认识芳香胺为50a,认识氯甲甲醚只用了10a,而氯乙烯动物证实稍先于病例报道。检测手段的进步,预示对新化学致癌因素的确证将会更迅速。将新的分子技术应用于流行病学研究,有希望进一步了解遗传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提高传统流行病学方法的敏感性。通过变更有使癌发生倾向的遗传因子及通过调整诱发此过程的环境因子,有可能做到预防癌症。吸烟仍将作为最重要的致癌因素加以控制,从而可使癌症减少1/3。食物营养结构的改变是控制另外1/3癌症的希望,从人们劳动环境中去除或控制已知致癌因素是预防职业癌的有效途径,但其效果需要若干年后才能显示出来。【参考文献】:1 Park F.J of Environ Pathe and Toxico,1980,3:399~4172 堀口博,著.犹学筠,付慰祖译,环境癌,化学癌,职业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573 Sukumar S,et al. Science, 1984,223 : 1197~11994 Kier L E,et al. Mut Res. ,1986,168(2):69~2405 IARC. 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o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 1987,1 (42) :21~5736 Bishop J M. Science,1987,235:305~3117 Perera F J. Natl,Cancer Inst. ,1987,78 : 887~8978 Pitot H C. Fundamentals of Oncology,3rd edu. New York: Marcel Dekker, 1986,532(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犹学筠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