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 |
释义 | 【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法】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这种湿地由土壤和砾石等混合结构的填料床组成,水流可以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的地表流动,床体表面种植物,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环境,用以净化废水,当床体表面种植芦苇时,有人称此为芦苇湿地,也有人称人工湿地为构筑湿地。自西德1974年首先建造人工湿地以来,该工艺已在欧洲得到推广应用,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也得到迅速发展。起初,大多数人工湿地应用于生活污水和矿山酸性废水的处理、纺织工业和石油工业废水处理。中国在“七五”期间开始了人工湿地的研究。 人工湿地废水处理工艺有两种形式:地表流工艺和地下潜流工艺。地表流工艺是指废水在人工湿地的土壤表层流动,水位较浅,一般在0.1~0.6m,与地下潜流工艺相比优点是投资少,缺点是负荷小,冬季北方地区表面会结冰,夏季可能会繁殖蚊子,还会有臭味。地下潜流工艺是指废水在人工湿地的地表下流动,保温效果好,负荷高,处理效果受气候的影响小,但投资比地表流工艺要大些。该工艺繁殖蚊子和产生臭味的可能性很小。国际上采用较多的是这种工艺。地下潜流型人工湿地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废水由人工湿地的一端引入,经过配水系统(由卵石构成)均匀进入根区填料层。根区填料层基本上由3层组成,上层为表层土壤,中部为砾石,下部为小豆石。表层土壤上栽种耐水植物,通常是芦苇也有采用蒲草等。深圳人工湿地除种芦苇外,还有茳芏,席草和大米草等。这些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可以深入到表土以下0.6~0.7m的砾石层中,这些根系交织成网,与砾石一起构成一个透水的系统,同时这些根系具有输氧功能,在根的周围水中溶解氧较高,适宜于好氧微生物的活动。通过附着在砾石和根系上的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矿化后的一部分无机物(如氮和磷)可能被植物利用,在缺氧区还可发生反硝化作用而脱氮,使废水得到净化。一般情况下,人工湿地出水水质优于传统二级处理的出水水质。经过净化后的废水由末端的集水区中铺设的集水管收集后排出。由于这种工艺利用植物的根系输氧,故又被称为根区方法(RZM),而这种构造的人工湿地又可称为根区处理床。影响人工湿地设计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水力负荷、有机负荷、处理床的结构、流程布置、配水系统、排水系统和表面植物种类等。各国因地制宜,根据本国气候、植被等特点,经小试取得设计数据后进行设计。由于人工湿地往往是作为二级处理装置,故出水要达到各国规定的废水排放标准。1.地表流人工湿地的设计计算。由于废水在人工湿地中流动缓慢,人工湿地的功能可视作一级推流式反应器。稳态条件下可用以下反应动力学公式表示:式中,c2为出水BOD5浓度(mg/L);co为进水BOD5浓度(mg/L);K为反应速率常数(d-1);t为水力停留时间(d)。 人工湿地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影响反应的因素。各国研究者推荐了不同的计算方法,里德(Reed)建议地表人工湿地可用下列方程为计算:式中,A′为以污泥形式沉淀在处理床前部而未得到处理的BOD5含量(一般取0.52);C′为填料介质特性系数(一般取0.7m);a为微生物活动的比表面积(一般为15.7m2/m3);L为处理床长度(m);W为处理床宽度(m);d为设计水深(m);n为处理床的孔隙率,Q为平均设计流量(m3/d)。 式中,KT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KT=0.0057×(1.1)(T-20) 式中,T为设计水温(℃)。 当处理床的底坡或水力坡度等于或大于1%时,上述方程式可调整为:式中,S为底坡或水力坡度。 有机负荷指标随废水性质不同和条件不同变化很大。其变化范围为18~110kgBOD5/(104m2·d)。一般有机负荷值并不作为设计人工湿地的依据,只作为设计校核的指标。为确保系统处于好氧条件下工作,最高的有机负荷值不得大于110kgBOD5K104m2·d)。由于该工艺中有相当一部分有机物沉积在处理床前部,使前部的处理条件恶化,为此可采取阶梯进水方式,让一部分进水从处理床的1/3处引入。2.地下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计算。对于由土壤、砾石和豆石等组成的处理床,在废水充满缝隙处于饱和状态时,当其水力特性为层流状态,一般用达西(Darcy)定律表示:Q=KsAS式中,Q为渗流量(m3/d);Ks为渗透系数(m3/m2·d);A为处理床横截面积(m2);S为水力坡度。渗透系数取值还缺少准确的测定。对于以砾石为基质的湿地,欧洲人建议Ks为10-3m/s。而美国的经验为Ks值不宜大于10-4m/s。有人认为,当雷诺数RT>1~10时,上式就不适用,因介质粒径较大,对水流有挠动,应采用Ergun公式表示:式中,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S为水力坡度,取值0%~2%;μ为粘滞系数;ε为孔隙度;Dp为填料平均直径;v为流速=Q/Aε。 此外,在英国目前采用Kikuth推荐的设计公式 As=5.2Qd(lnC0-lnc1) 式中At为处理床表面积(m2);Qd为废水平均日流量(m3/d);c0为废水进水的平均BOD5浓度(mg/L);ct为出水要求达到的平均BOD5浓度(mg/L)。 利用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处理床的尺寸。如果是处理生活污水,在英国,建议平均每人所需处理床的面积为3~4m2,此指标可以用于初步设计。处理床的深度需根据采用的植物根系深度而定,基本要求是废水应在根系中流动,以保证好氧条件,对于芦苇,美国采用床深为60~76cm,德国采用床深为60cm。在欧洲,用于处理的工业废水时床深应减少50%。为了保证床深度的有效使用,在运物初期应将水位降低,促使植物根系向深度发展。处理床的坡度一般为1%或更大些,最大可达8%,一般应视采用的填料粒径而定,对于以砾石为主的处理床,其坡度一般为2%,要注意,床的底坡不一定就等于水力坡降。一般认为,床的横截面积与生化反应无关,仅取决于水力要求。床的长度与生化反应所需的停留时间有关,也与污染物去除的程度有关。对于砾石床,长宽比不宜太大,一般采用1∶1,最大不超过3∶1,对于以土壤为主的处理床,长宽比应小于1∶1。此外,有一种利用植物供氧能力来计算处理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常人工湿地表面植物的输氧能力Tro2为5~45g O2/(m2·d),一般为20g O2/(m2·d)。废水的需氧量可按下式估算:Ro=1.5L0 式中,Ro为废水需氧量(kg/d);L0为每日需要去除的BOD5量(kg/d).植物的供氧能力R'o为: 由上述方程可以计算出处理床表面积As。为安全起见,还应乘以安全系数(一般采用2)。人工湿地一般作为二级生物处理,一级处理采用何种方法要视废水性质而定。对于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其它工业废水可采用沉淀池作为去除SS的预处理。人工湿地本身的工艺流程可以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推流式、阶梯进水式、回流式、综合式4种。阶梯进水可避免处理床前部堵塞,有利于后部的硝化脱氮。出水回流可以稀释进水BOD的浓度和悬浮物浓度,增加溶解氧,减少可能出现的臭味问题。回流可促进硝化脱氮作用,可采用低扬程水泵,通过水力喷射或跌水等方式进行充氧。人工湿地视其规模大小可有多种组合形式,如单一式、并联式、串联式和综合式等。人工湿地也可以与氧化塘串联组合。人工湿地的其它设计问题。(1)选址。人工湿地的位置应因地制宜选定,地形有一定自然坡度可减少挖土方量,有利于排水,降低投资。(2)废水进水装置。为了配水均匀,可采用多孔管和三角堰等配水。进水管渠应比床面高出50cm。因为床的表面会逐渐积累一些淤泥和杂草,应定期清除。(3)填料的选用:进水配水区和出水集水区的填料砾石粒径一般为60~100mm,分布于整个床宽。根区填料表层土壤可就近采用当地表层土,宜用钙含量达2~2.5kg/100kg土壤为好,表层宜用5~10mm粒的石灰石,掺和当地表层土壤,厚度为150~250mm,表层以下全部采用5~10mm(也可用12~25mm)粒径的石灰石填料。由于表层土壤在浸水后会下沉,因此设计的填料表层应高于期望值10%~15%。如果最终设计深度为0.6m,初期填料高宜0.7m。填料本身成分对生物处理影响不大。但对含磷和重金属离子废水,含钙、铁、铝等成分的填料有利于离子交换。(4)防止床底渗漏污染地下水。要求在土层开挖时尽量保持原土层,在原土层上采取防渗措施,可以用粘土、膨润土、沥青、油毡等,多数国家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树脂薄膜(厚度为0.5~1.0mm)。为防止填料的尖角损伤塑料膜,可以先在塑料膜上铺一层细砂。(5)废水出水渠。考虑到运行中调整水位高度的需要,出水区的砾石填料底部设置集水管,在排水端应设置旋转弯头和阀门,以便控制床内水位。(6)植物的栽种。选用何种植物可以因地制宜,如芦苇、茳芏、席草等,但最常用的植物是芦苇。芦苇根系较发达,可深入地下60~70cm,输氧性能较好。引种的芦苇应取自当地。因其已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栽种芦苇可以是播种和移栽扦插,后者比较经济和快捷,将带有芽苞的芦苇根剪成100mm长左右,埋于深40mm处,端部露出土壤,扦插的最佳期是秋季,也可以在早春,扦插密度为1~3株/m2。人工湿地的启动、运行和维护。(1)启动。人工湿地在播种或扦插芦苇后就要充水,水位位于地面下25mm处,废水可按计算流量运行3个月后,将水位降低到距处理床底200mm深处运行,促使芦苇根系向深处发展,待根系深入至床底后,将水位再升高到离地表以下200mm处转入正常运行。(2)正常运行。转入正常运行后,随着时间推移,处理床逐渐成熟,处理效率逐步提高,处理床完全成熟大约要2~3a。(3)维护。如果设计得当,系统可自流运行,不需要任何动力设备,因此维护工作极少。至于人工湿地上生长的芦苇可以定期收割或任其自然枯败。据分析,植物吸收废水中污染物仅占湿地全部去除污染物量的5%左右。在中国芦苇等植物是一种有使用价值的工业原料,应加以收割利用。人工湿地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型废水处理工艺,它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宜于在广大农村、中小城镇及寒冷地区的废水处理中应用。人工湿地是一种正在发展中的废水处理技术,设计的资料尚不太完整。设计参数的选用初期可以保守一些,待积累较多的经验后可以逐渐采用先进的指标。大型的人工湿地工程,宜先进行实验室规模的试验,取得一定的数据后再行生产性规模设计。(上海轻工业设计院诸惠昌、清华大学胡纪萃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