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乳腺癌治疗的进展 |
释义 | 【乳腺癌治疗的进展】 拼译: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癌瘤之一。据统计,乳癌占美国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每年大约有12万人发病,发病率为72.2/10万,相当于每13人中有1人患乳癌,每年死于乳癌的人数约33000人(1976年)。据最近文献报道,在中国亦如欧美一样,乳癌亦居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且就诊年龄提前,30岁左右发病者也常见到。其危害大,范围广,严重地威胁着妇女们的健康以至生命。早在1977年第4届中国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会议上,就决定把乳癌列为9种重点的研究癌症之一。最近,由于对乳癌自然病史的探索和早期诊断技术的改进,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乳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即开始发病就可能有隐藏的微小远处转移灶。所以,即使临床诊断为早期者,而病理检查可能已属晚期。因此,在查明乳癌真正病因之前,为了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必须采取唯一有效的措施,归纳有2点: 早期诊断 曾有人建议,将微小癌(直径≤1.0cm)和T0期(临床触不到肿块)列为早期乳癌,其术后患者1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为此,目前十分强调普查、自查和临床检查。通过体检及各种影象学、细胞学及病理学等联合诊断,使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应将下列人群作为重点普查对象:(1)有乳癌家族史者;(2)年龄>35岁未育或初产者;(3)行经期>35年或初潮年龄<12岁者;(4)乳头血性溢液者;(5)乳腺局限性增厚者;(6)乳癌术后者。随着乳癌知识的普及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微小癌(包括小叶癌、导管内癌)的比例日益增高,有报告说占新发现乳癌的40%。综合性治疗 乳癌的治疗方法很多,但存在很多争议,孰优孰劣,尚无定论,可以说是各种恶性肿瘤中在治疗上争议最多的。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有关乳癌细胞动力学研究显示,从乳腺单个上皮细胞突变为癌细胞至临床能检出肿块(直径1.0cm),约需30次倍增,其生长期至少已逾3年,可能已出现血行转移。因此,当临床表现为明显肿块时,其主要问题在全身性病灶,单用局部治疗方法往往不能奏效,必须加用全身性治疗,有时后者起主要作用,而前者仅为辅助性的。1.全身治疗:(1)化学药物治疗。在乳癌治疗中,化疗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乳癌是所有实体瘤中化疗效果最好的肿瘤之一。目前一般主张联合化疗,以CMF方案及CAF方案为常用,对晚期乳癌的有效率达50%~60%。因原发瘤存在时,转移灶生长受到抑制,当原发灶切除后,转移灶增长倍速,故术后应及早化疗,以术后7~14d为好,不宜超过术后1月,一般用药6~8月即可。Spipper认为乳癌化疗最大杀伤力在6个疗程内。1985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乳癌化疗学术进展讨论会上,对乳癌保驾化疗提出统一建议:①绝经前,腋淋巴结阳性,不拘雌激素受体(ER)结果,标准对策应予联合化疗;②绝经前,腋淋巴结阴性,一般可不予化疗,但具某些险恶因素者例外;③绝经后,腋淋巴结阳性、ER阳性时,TAM最适;④绝经后,腋淋巴结阳性,ER阴性,可酌情化疗,但不作为常规方法;⑤绝经后,腋淋巴结阴性,不拘ER水平高低,无需常规化疗,但具某些险恶因素者亦例外。(2)内分泌治疗。乳腺是受内分泌影响的器官。1896年Bentson观察到卵巢切除引起进展期乳癌消退,从而首先认识到激素与乳癌有关。Pearson报道卵巢被切除的妇女在服用雌激素后乳癌可能被激活,确定这是雌激素作用的结果。因而外科通过切除卵巢、肾上腺或垂体治疗复发的或进展期的乳癌,而内科根据月经情况采用雌激素或雄激素治疗乳癌。自从Jensen(1968)发现人类乳腺癌可能含有ER后,内分泌治疗就变得有的放矢了。ER阳性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可达60%。近年来出现新的内分泌药物,常见的有①抗雌激素药物如他莫西芬,它能结合雌激素受体,形成的复合物并无生物学效应,目前已确定为腋淋巴结阳性、ER阳性的绝经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②氨基导眠酮,用以抑制肾上腺素类固醇合成;地塞米松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两者合用组成“内科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老年人乳癌。目前内分泌药物有替代外科切除内分泌器官的趋势。2.局部治疗:(1)手术治疗。它是治愈乳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因种种因素,对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仍存在较多争论。由于乳癌曾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局部病变,导致产生仅以切除癌块、继后不断扩大局部切除范围,企图达到治愈目的的观点。直至1894年运用Halsted根治术,其疗效较前明显提高,故而才成为近百年世界治疗乳癌的经典术式,近30年曾发展为扩大甚至超根治术,但后者不久即因手术患者死亡率高、合并症多、生存率降低而被弃用。由于对乳癌患者自然病史和全身治疗重要性的新认识,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局部治疗的目的。乳癌局部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有相当一部分乳癌呈局限性,尤其对大多数已确定为侵袭性癌的病人,彻底的局部治疗可防止残留肿瘤复发和转移而治愈病人。因此,Halsted根治术现仍在使用,病灶位于中央及内侧者,也可考虑扩大根治范围。随着乳癌诊疗技术的提高,早期病例的增加,人们提出了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同样重要的观点,缩小手术范围,避免影响患者精神和身体致残的治疗已渐为多数学者所接受。近20年,对早期乳癌开展改良根治术(或仿根治术),采用保留胸大肌、胸小肌的Anchin~closs法和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Patey法,并要求保留胸前神经。保留胸肌,使术后患者外形完美,且便于乳房成形。近10年来,保留乳房手术加放射(BCSR)治疗选择性应用于临床Ⅰ、Ⅱ期乳癌患者已由临床试验日趋发展。新近由reronesi、NSABP及NCI进行的3项对照研究证实,对于临床Ⅰ、Ⅱ期乳癌局部切除+根治性放疗是安全的和充分的局部治疗方法。在中国,目前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根治术,但应用改良根治术的报道日益增多。不论改良根治术一式或二式,均要求完全切除乳腺组织,清除腋淋巴结。由于改良根治术保留了胸肌,是否影响手术的彻底性及淋巴结清除范围,是否能与根治术相仿,正在全国进行大样本临床随机分组试验,其结果尚有待观察。一般主张改良根治术适于临床Ⅰ、Ⅱ期患者,但亦有报道用于临床Ⅲ期者。对于临床有明显淋巴结转移者,为了彻底清除淋巴结,仍以传统根治术为宜。临床Ⅰ、Ⅱ期病灶位于中央及内侧者,用沈镇宙等提出的改良扩大根治术,包括改良根治术一式或二式,同时清除内乳淋巴结及应用胸肌修补内乳部的缺损,常保持较好的外形及功能。小于全乳切除的区域性手术或局限性手术大多认为适于临床Ⅰ期者,以及淋巴结无明显转移者。BCSR治疗,目前只可在少数技术与设备比较优越的研究单位有计划地进行。(2)放射治疗。放疗应用于治疗乳癌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由于放疗技术设备的日益改进,它已成为乳癌局部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中国,由于早期病例较少,大多患者希望手术根治肿瘤,对保留乳房不迫切,故此法暂难以推广。目前一般认为,对Ⅲ期晚癌或炎性乳癌患者术前放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血行扩散,放疗后1~2周可手术。对Ⅱ、Ⅲ期术后患者放疗,可降低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复发,但不能提高生存率。此类病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血行转移,因而应先化疗,对高危复发者再予以放疗。(3)心理治疗。据MC Guire报告,乳房切除后,1/3以上的妇女有中度的或重度的焦虑、抑郁和性功能障碍等问题,需要精神病学医生诊治。另有22%~60.8%的妇女术后出现乳房幻觉,其中至少有8%~10%的患者最终寻求乳房重建术。精神并发症通过医护人员的开导和乳房重建可获缓解,确属当代乳癌治疗中的新进展。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癌协作组,曾为5例早期乳癌的年轻女性施行保留胸肌的功能性根治术中行Ⅰ期全乳再造,术后均辅以综合治疗,随访2年余,健康状况和一般精神面貌犹如常人,并能从事一般的日常工作。积极的心理治疗,可解除精神压抑,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及生活困难的信心,并能降低乳癌术后复发率。【参考文献】:1 李树玲.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82,5∶208~2092 Me Gibbon B M.Atlas of Breast reconstruction following mastectomy.Baltimos:universty pask press,1984,13 NIH.JAMA,1985,254∶3461~34624 Forrest APM.S.G.O.,1986,163(1)∶89~915 Blamey R W.Bailliese Tindall,1986,104~1056 Lippman M E.cancen,1987,60(8)∶2050~20527 Ponten J.Acta on col.,1990,29∶325~3278 口外医学(肿瘤分册),1990,2∶1999 沈镇宙.实用外科杂志,1991,11(8~9):417~41810 曹月敏,等.乳腺外科学.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91.169~196(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俞士炳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