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中国土地资源 |
释义 | 【中国土地资源】 拼译:land resource of China 土地资源通常指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可供农、林、牧业或其他各业利用的土地。因此,土地资源是与利用目的紧密相关的一种术语,其内容包括土地质量和数量2个方面。土地质量是指对于一定利用目的而言的质量高低优劣,土地数量通常指土地面积。土地质量的确定是通过土地评价来实现的。 土地评价亦称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土地资源评价等级系统,在中国主要有2个不同学派。中国1∶1000000万土地资源图编委会(主编石玉林)采用土地潜力区-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单位等5级分类制,各级均给出一定指标。“土地潜力区”等级单位,以气候水分温度条件为依据,反映区域间的生产力的差异,将全国划分为9个土地潜力区,即华南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区,云贵高原区,华北-辽南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区,内蒙古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土地适宜类,是在土地潜力区范围内,依据土地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划分,在划分时尽可能按主宜方面划分,但对那些主要利用方向尚难确定的多宜性土地,应用多宜性评价,共划分出8个土地适宜类,即宜农耕地类、宜农宜林宜牧土地类、宜农宜林土地类、宜农宜牧土地类、宜林宜牧土地类、宜林土地类、宜牧土地类和不宜农、林、牧土地类;土地质量等,是在土地适宜性范围内反映土地适宜程度和生产潜力的高低,是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各土地适宜类下,按对农林牧的适宜程度和质量高低各划分3个质量等,共划分出9个质量等;土地限制型,是土地等范围内,按其限制因素及其强度划分,共可划分出10个限制型,即:无限制,水分和排水条件限制,土壤盐碱化限制,有效土层厚度限制,土壤质地限制,基岩裸露限制,地形坡度限制,土壤侵蚀限制,水分限制,温度限制;土地资源单位,亦称土地资源类型,是土地资源评价对象和制图单位。表示方法采用农林牧土地质量等和限制因素类型与强度的组合表示方法,如华北-辽南土地潜力区的3221m2河滩地砂土质潮土旱耕地,其含义表示3等宜农2等宜林2等宜牧,限制因素为土质限制(m),其限制强度为2级(m2),土地资源类型滩地砂土质潮土旱耕地的排列序号为1号。中国“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的土地资源评价体系(申元村)亦采用土地适宜类-土地质量等-土地限制型-土地资源评价单元为评价序列的分类体系,但在类和等的划分上有较大差别。土地适宜类采用多宜类(宜农、林、牧土地类)、双宜类(宜林牧类)、单宜类(宜牧类)和不宜农林牧土地类划分,其主导指标采用温度、水分类型作为划分指标。土地质量等作9等划分,是土地适宜类下的评价单位,以反映土地质量差异的限制性因素强度等级作为主要依据,从1等至9等,土地质量依次降低,其中1~4等属宜农林牧土地类,5~7等属宜林牧土地类(其中7等地仅宜灌木林),8等地属宜牧土地类,9等地为不宜农林牧土地类。土地质量等和限制性因素强度有相关关系,1等地为无限制,2等地的限制因素强度≤1级,3等地限制因素强度>1级、<2级,4等地限制因素>2级,<3级,5等地的限制强度级为3级,6等地为>3级、<4级,7等地为≤4级限制,8等地限制强度为4级,9等地达5级强度限制。土地限制型划分为11个,即坡度,水源保证程度,积水程度,沼泽化程度,细土层厚度,土壤质地,障碍土层分布深度,盐渍化程度,侵蚀程度,风蚀风积程度,温度限制等,每个限制因素类型的限制程度从弱而强划分为0级(无限制)至5级。评价对象为土地类型(亦可称土地资源类型)。表示方法采用等、型、评价单元序号的组合方式,如:(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申元村研究员撰;赵松乔审)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