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中国名山 |
释义 | 【中国名山】 拼译:famous mountains of China 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在众多的山地中有许多名山,相传中国名山有5770座,其中比较著名的有779座。名山地质构造复杂,地理环境多样,风景秀丽,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价值大,对名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和学术意义。 早在6000~7000年前,中国人就把山作为崇拜的对象,尊山为神。中国名山的发展历史,若从“禹封九山”算起已有4000多年历史。春秋战国时代,对“山神”的崇拜已遍及神州诸国。《诗经·大雅》谓“崧高维岳,峻极于天”。成书于2700多年前的《山经》,又名《五藏山经》,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名山录。它首次以山为纲,记述了全国名山451座,每座山都记有方向、道里、特点、河流、动植物、特产以及神话传说、祭祀活动等内容。当时另一部名著《禹贡·导山》是专论山岳的著述。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亲登岳顶封泰山。《尔雅·释山》有五岳的最早记载,称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今安徽天柱山)为南岳,衡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代表了5座峻极于天的山,被看作是天的5个方位。隋文帝时改称湖南衡山为南岳。西汉张骞出使西域,记述了西域山川大势。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赋于应时的名山大川以新的内容和历史价值。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人们寄情山水欣赏自然之美,吟咏创作了一大批名传千古的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佛教和道教在名山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唐宋时代,在一些名山上组建了书馆书院。唐宋至明清时代,中国在研究名山成因、探索名山的科学价值和发展地理学理论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出版了许多名著,例如沈括(宋代)的《梦溪笔谈》,明末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清代魏源的《衡岳吟》和《游山吟》等。鸦片战争以后,有些名山被外国人侵占建造了疗养院和别墅。1949年以来,国家公布了文物保护单位,发布了保护风景名胜区,成立了自然保护区,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全国性大中小结合的名山体系,对名山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名山,例如黄山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名山研究现状可包括以下方面。名山的特点、功能和作用 名山的特点是以亿万年形成的自然山岳景观为基础,与中国悠久历史相结合而形成的。名山的自然景观一般都具有“雄、奇、险、秀、奥、旷”等特征。历史文化一般与封禅祭祀、名人游踪和多种历史文物、革命遗址、民间传说和故事相联系,加上各种文化建筑,使名山显得更加秀丽。名山的功能包括自然景观美功能(名山的峰、林、水、石、花、草、兽、禽的美学价值)、人文景观美功能(如摩崖石刻、古建筑、古文物和古遗址的人文景观价值)、科学研究功能(揭示地质地貌形态和成因,动植物演化的研究价值)和经济功能(发展旅游,提高经济效益)。名山作用主要表现在:民族史、国情教育的课堂;诗人、画家、文学家、摄影师、园艺家的理想天地,灵感的源泉;人们陶冶情操,锻炼身体和磨练意志的场所;天然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和天然动植物园,是一部完美的自然之谜教科书。名山的类型 名山类型具有不同的划分原则和规定,依据名山的演化可以划分为以下类型:封禅名山,如“五岳”和“五镇”等;佛教、道教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云南鸡足山、湖北玉泉山、湖南衡山、江西庐山、福建鼓山、江苏宝华山、浙江天台山和山东泰山是佛教“八小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鹄鸣山、江西龙虎山和安徽齐云山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还有衡山、华山、崂山和青城山等也是道教名山;风景名山,如庐山、黄山、雁荡山、长白山、武夷山、武陵山(张家界)等;高峰名山,如中国西部的珠穆朗玛峰、乔戈里峰、托木尔峰、贡嘎山以及东部的台湾玉山等都是著名的高峰名山;革命胜迹名山,如江西的井冈山,湖北、河南两省间的大别山,以及山东的沂蒙山区等是中国革命的革命遗址。根据构成名山主体的岩类为依据,可分为:岩浆岩类名山,主要包括花岗岩、火山岩、玄武岩和安山岩等,其中以花岗岩构成的名山为多,如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浙江的天台山和普陀山、安徽的黄山和九华山、江苏吴县的灵岩山、山东崂山、辽宁千山等;沉积岩类名山,如珠穆朗玛峰、北岳恒山(主要为古生代前期的石灰岩、砂砾岩、页岩组成)、南京钟山、湖口石钟山(石灰岩)、江西井冈山、甘肃麦积山、四川青城山(古名丈人山,红色砾岩和沙、页岩构成)、台湾阿里山(第三纪红砂岩和页岩)、新疆火焰山(以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砂砾岩和红色砂页岩为主)、甘肃鸣沙山(砂砾岩)等;变质岩类名山,岩性以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大理岩、板岩和片岩为主,如东岳泰山、东镇沂山、连云港云台山、山西五台山、中岳嵩山、陕西骊山、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台湾玉山、云南苍山和玉龙雪山等。奇峰是名山的组成部分,包括孤峰、峰丛和峰林,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区最为发育,以云南路南石林最为著名。近来有些把由石英砂岩、花岗岩、火山岩等岩石在构造、流水和重力等作用下所形成的类似峰林的地貌分别称为砂岩峰林地貌(如张家界)、花岗岩峰林地貌(如黄山、天柱山等)和火山岩峰林地貌(如雁荡山火山岩峰林)。一些由钙质胶结、产状近似水平的红色砂砾岩、砂页岩所组成的峰林地貌称为丹霞地貌,例如广东的丹霞山、福建武夷山、安徽齐云山等。汪谦益曾报道中国名山形成的地质年代,约在20亿年开始,中国名山被陆续随古陆台的抬升而奠基。太行山、五台山、嵩山、泰山等北方名山是在华北陆台的基础上升出海平面的,距今已有25亿年历史,这些名山历经漫长的地质岁月,显示出“皱纹满布”和“面貌全非”的“老年”特征。燕山、南岭及西部一些高峰,是在距今2亿年左右的燕山运动时形成的,山峰林立,充满“青春”活力。台湾玉山和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等,形成于距今300~7000万年前,具有山峰高大和不断增高的幼年特征。中国名山的研究历来以描述性、文学性和美术性研究为主。随着经济和旅游事业的发展,中国名山研究的热点包括:(1)名山的形成与构造;(2)名山的价值、功能和作用;(3)名山的景观和经济的定性与定量评价;(4)名山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参考文献】:1 Ferrario F F.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79,17∶3~4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组编.祖国各地(名山篇).北京:广播出版社,19823 谢凝高编著.中国的名山.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4 潘风英等编著.祖国的山水峰洞.北京:测绘出版社,1991.54~243(安徽师范大学潘玲玲、周秉根副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