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水牛遗传改良
释义

【水牛遗传改良】
 

水牛属水牛科牛族,有亚洲水牛及非洲水牛2群。现代亚洲水牛来自野生种B.arnii,经驯化又有两亚种即:产奶为主的河流型及役用为主的沼泽型。前者分布在印度次大陆及地中海沿岸,后者主要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水牛为三用家畜,生产潜力大。水牛适应热带及亚热带环境与低劣粗饲料,生产成本较低,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潜在的重要畜产资源,极待加强研究与改良。

1950年以来,印度、巴基斯坦对提高河流型水牛产奶力的育种和科研作了较多工作。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召开过多次世界水牛会议,使世界水牛育种与科研工作有很大发展。1974年科克内尔(W.R.Cockrill)编著出版《水牛饲养与保健》,对世界水牛的生产、育种及理论研究成果作了较全面反映。中国水牛改良育种协作组对13个地方良种水牛进行系统调查,1982年编写出《中国地方良种水牛调查汇报》一书,对这些品种的特征、特性、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指标,繁殖性能,生产性能,改良育种及饲养情况作了全面介绍。1985年印度巴苏(S.B.Basu)出版《水牛遗传改良》;同年中国水牛育种改良协作组编印了1975~1985《全国水牛论文摘要汇编》;对有关河流型水牛及沼泽型水牛的科学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收集整理。较集中地对遗传学基础、繁殖技术、生产性能及杂交育种有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与评论。

有关遗传学基础的研究表明,河流型水牛染色体二倍体数2n=50,而沼泽型为2n=48,然而他们能杂交并产能繁育的杂种后代,河流型水牛的染色体基本数(NF)为60,沼泽型为58,利用G带和C带显带技术可看出河流型水牛的第4和第9染色体是分离的,沼泽型水牛有1条因第4和第9染色体易位形成的增大染色体。两型杂交种F1一般有29条染色体,其中包括各1条来自河流亲本第4第9染色体,以及1条大的染色体,它是来自沼泽型亲本的串联融合产物(4/9T),杂交二代出现分离,导致染色体二倍体数出现48、49及503类,含河流3/4以上的杂种、其染体二倍体数趋于50。关于水牛品种研究表明,印度次大陆水牛有5个类群,对其中摩拉、尼里及萨蒂三品种做了较广泛的研究。中国水牛被认为统归沼泽型,只是不同地区体型有差异,这一些问题现已开始较系统研究。

印度等学者对河流型水牛不同年龄体重的遗传力和不同体重间遗传相关作了研究,给育种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对产奶的遗传力估计的资料表明,河流型水牛产奶量遗传力小于0.2,埃及和意大利的估计小于0.25。泌乳期每日产量遗传力为0.29。第2泌乳期产奶量遗传力为0.22,第1泌乳期为0.16。部份泌乳记录的遗传力估值高于总产量估值。第4个月的估计遗传力(0.42±0.16)及累计部份产量达120d产奶量的遗传力估值(0.42±0.16)比第3个月产量的估值(2.14±0.11)高。每月产量与经校正年龄与季度的整个泌乳期产量间的遗传相关是高的(0.91~0.94)。研究结果表明,4个月以上的部份泌乳期或第4个月的产奶量可以作为提高泌乳期产量的选择标准。印度旁遮普农大的研究,采用上午或下午交替记录的每月产奶记录比两次的有用,可供野外调查参用。

水牛杂交改良成绩,菲律宾的摩拉×本地(F1)、尼里×本地(F1)同龄体重均高于本地水牛、舍饲及放牧条件下分别高100%及40%。苏联摩本产奶量高于本地水牛30%。保加利亚含有摩拉和尼里血液的杂交种平均产奶量1800~2000kg,含脂率7.5~8.0%。中国平均摩本(F1)270d泌乳期产奶1153.7kg,含脂率8.5%,尼本(F1)305d产奶1936kg,含脂率7.94%,摩本×尼里(三品杂)288d泌乳期产量1981kg,最高的307d,产奶量3009kg,含脂率7.94%。本地水牛235d泌乳期产奶441kg,含脂率最高达9.57%。产肉力方面,摩本杂F1屠宰率49.3%,净肉率37.8%,尼本杂F151.5%,41.8%,三品杂53%,43.7%;本地水牛47.69%,36.71%,杂交种均显著提高。杂交水牛比本地水牛的耕作力有所提高。

繁殖水平低是水牛生产尽快完成遗传改良的一个主要限制因子,对母水牛繁殖的内分泌学研究进展也很快,1978年,印度潘德(R.S.Pandey)在摩拉母牛输精后每天分析血液和奶中孕激素含量发现不怀孕的在输精后第4天起,孕激素渐增,第13天达高峰,以后下降,而怀孕的则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25日达高峰,据此提出输精后18~27日分析血浆或乳中孕激素含量可知是否有孕,如含量高则表示有孕,反之未孕。四川农业大学刘显义(1986),陈发菊等(1990)先后对本地沼泽及摩本杂交一代母水牛的乳汁及毛的孕酮用竞争性蛋白结合分析法进行系列测定,作早孕诊断,结果表明,乳中孕酮变化情况是本地水牛配后18d,孕与未孕牛奶孕酮含量分别为21.02mg/ml,18.8ng/ml,配后20d分别为20.43ng/ml;7.00ng/ml,继后孕牛的孕酮水平保持20d水平(2.3ng/ml)。摩杂一代母水牛的情况是:配后第16d,乳中孕酮水平分别为18.82ng/ml,20.35ng/ml,第18d与分别为22.06ng/ml,15.41ng/ml,随后孕牛保持18d水平,未孕牛在第22d降到配种当天水平(3.41ng/ml)。对摩杂一代毛中孕酮的测定表明,输精14d内孕与未孕母牛毛孕酮含量差异不显著,14~18d差异显著,20~24d差异极显著。根据以上结果,本地沼泽型水牛配后20~24d乳中孕酮大于15.06ng/ml为孕牛,小于此数为未孕,摩杂一代在18~22d采样,大于17.06ng/ml为孕牛,小于此数为未孕。如用毛孕酮,到24d毛样中大于4.5ng/100mg为已孕,小于3.5ng/100mg为未孕。利用毛孕酮测定的早孕诊断,方法可靠,且不采血不受泌乳限制。

公水牛的繁殖研究工作已有很大进展,197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了“国际水牛繁殖及人工授精学术讨论会”,对精液的生化特性及其在冷冻及解冻过程中的变化作了深入研讨,对于推动水牛人工授精技术起到积极作用,中国广西、广东、贵州、陕西等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对摩拉及尼里水牛精液的冷冻技术,冻精(颗粒、细管)的制作保存及解冻稀释等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使水牛人工授精得到大面积推广。据印度学者研究,水牛精子果糖分解指数比牛的低,反之水牛精清中的乳酸盐要高些。把水牛精子分离出来培养在牛的精清中,并用柠檬酸钠稀释,其受孕率可达68%,比一般常规方法受孕率高出24个百分点,对稀释液配方研究评定出三羟甲基氨甲烷-卵黄-甘油是最佳的配方。又水牛冻精保存在液氮中是已被肯定的最好方法。

应用综合指数选择母牛及在后裔成绩基础上选择公牛的工作总的说还展开不够。80年代广西畜牧研究所采用“总性能指数”评选种牛有了良好开端。水牛由于母牛群体小,能供测定的公牛数更少,后裔测定及系统选择的进行较困难,以致在本品种选择上进展缓慢。

1987年中国农业部畜牧局成立“全国水牛开发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水牛改良及综合利用步伐,有计划地开展了水牛以挤奶为主的奶、役、肉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

限制水牛生产力因素有:育种、繁殖、饲养、管理、卫生保健等,就遗传改良而言,对于水牛特别是沼泽型水牛在当地环境及管理条件下遗传资源的评价,应通过细胞学、免疫学、生化多态性和RFL.P多态性来提供证据,以便制定保存及管理这些资源的计划,甚至识别更有前途的品种品系或群体。同时急需研究改进沼泽型水牛的役用、肉用性能,河流型水牛及其杂交种的役用与产奶间关系,役用性能的表型和遗传方差及其同生长、繁殖及泌乳间的协方差,以便制定役力产奶平行提高的育种方案。另外还需要研究改进公牛的评选方法,以保证人工授精公牛的提高质量。单克隆抗血清应该用以进行激素状况的测定,以及它们与生殖机能关系研究。单克隆抗体对照生殖激素鉴别发情的方法需加以研究发展。胚胎移植技术的各方面即超数排卵、非外科法回收、胚胎移植、冷冻保存、性别鉴定、克隆化、卵母细胞的培养、体外受精及显微镜操作等用于水牛的研究也应予加强。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应用牛的生长激素转基因提高水牛产奶量的技术应提到日程。并要深入研究水牛肉的理化性质、营养特性以及加工方法,及水牛在分散情况下的育种体系及育种方法。

(四川农业大学肖永绛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