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植物几丁酶 |
释义 | 【植物几丁酶】 植物几丁酶是-种把几丁质分解为N-乙酰胺基葡萄糖或寡聚N-乙酰胺基葡萄糖的水解酶。几丁质是大多数植物病原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甲壳动物的外壳和昆虫表皮中也有丰富的含量,在高等植物中至今未发现该酶的底物几丁质存在,但却广泛存在有几丁酶。因此,植物几丁酶的结构、特性与功能引起植物分子病理学家们的重视。 1934年,格拉斯曼(W.Grasmann)发表了甜杏分泌液中存在几丁酶活性的报道,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高等植物中检测出几丁酶活性的报道越来越多。从已经纯化的植物几丁酶的性质来看,其分子量在25000~35000之间,大多数植物几丁酶的等电点在H+浓度10-8mol/以上,少数为酸性蛋白。1979年,莫兰诺(J.Molano)等以几丁质凝胶为吸附剂,用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了麦胚几丁酶,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其分子量为33000,用Sephadex G-75柱层析测定的分子量则为29000。他们测定的等电点在H+浓度在6.31×10-10~3.16×10-8mol/L之间。1982年,佩格(G、F.Pegg)等人用等电聚焦的方法纯化了番茄的几丁酶,番茄几丁酶表现出内切酶活性,其分子量在27000~31000之间,等电点为pH8.5,最适反应温度在44℃左右,最适反应H+浓度在7.943μmol/L左右,Km值为10.46mg几丁质m1-1,Vmax为97.8μgN-乙酰胺基葡萄糖h-1ml-1。植物几丁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1983年,博勒(T.H.Boller)等人的试验结果显示,50℃下处理4h,菜豆几丁酶的活性只损失35%左右。此外,植物几丁酶抗水解蛋白酶的能力也较强。植物几丁酶是可以诱导的。乙烯、重金属离子处理、病原菌的侵染、昆虫取食和机械损伤等均可诱导植物几丁酶活性的提高。1970年,艾贝莱斯(F.B.Abeles)报道,用乙烯处理后,蚕豆叶片的几丁酶活性比对照提高5倍。1983年,博勒等人用乙烯处理菜豆,发现施用乙烯6h后,几丁酶活性上升,24h后比对照高10倍。1988年,博勒等报道,用烟草花叶病毒接种黄瓜后,叶片几丁酶的比活提高近5倍,而且胞间液中的几丁酶比活比叶片中几丁酶的比活高20多倍,原生质体中的几丁酶活性只占总活性的5%左右.因此认为几丁酶活性主要存在于细胞间隙中。1986年,梅特劳克斯(J.P.Metraux)等用致病性真菌、细菌和病毒接种黄瓜叶片,接种的第一初生叶的几丁酶活性提高600多倍.而未接种的第二叶的几丁酶活性也提高100多倍。这表明,植物几丁酶的诱导不仅具有原位性,也具有系统性。1986年,罗比(D.Roby)等人用从甜瓜炭疽病中提取的诱导物处理甜瓜叶片,6h后几丁酶活性上升,24h后其活性为对照叶片的2~10倍,叶片乙烯的含量也伴随着几丁酶活性的提高而上升。用乙烯生物合成的抑制剂处理,乙烯和几丁酶活性的提高被抑制。另一方面,用乙烯的前体物处理则又能使几丁酶活性增强。1987年,藤峻也等人用球毛壳菌的菌丝体、几丁质和脱乙酰几丁质处理胡萝卜培养细胞,诱导几丁酶活性明显上升。同年,欣希(H.Shinshi)等从烟草培养细胞中分离纯化两种几丁内切酶,其分子量分别为34000和32000,在没有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几丁酶的含量增加约5倍,占细胞可溶性蛋白的8%,这种诱导作用可被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所抑制。莱格兰德(M.Legrand)等则从烟草叶片中纯化了4种几丁内切酶,它们在烟草花叶病毒侵染时出现,其中两种为酸性蛋白,分子量分别为27500和28500,占诱导产生几丁酶的三分之一左右;另外两种为碱性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2000和34000,其比活比酸性几丁酶高。植物几丁酶与组织和器官的发育相关。1988年,莫克(F.Mauch)等研究豆荚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几丁酶活性的变化,发现几丁酶随着豆荚的成熟而活性增强。豆荚中的几丁酶有两种:Ch1和Ch2。前者可以被诱导,后者则在成熟过程中积累。欣希等人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烟草的下部叶片和根中,几丁酶活性较高。几丁酶占可溶性蛋白的1%~4%,而在近顶端的叶片中则未能检测出几丁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植物几丁酶的调控可能是在蛋白质翻译水平上进行。1986年,罗比等用放线菌酮作阻断剂,使甜瓜叶片几丁酶的诱导被抑制。布罗格列(K.E.Broglie)等在同年报道的研究资料中指出,几丁酶的合成可能在膜结合的核糖体上进行,并存在加工后翻译的过程。1987年,欣希等指出,烟草几丁酶的产生至少部分是在mRNA水平上调控的,其方式与β-1,3-葡聚糖酶很相似,二者是协同调控的,生长素和激动素是在mRNA水平上起作用来控制几丁酶的合成的。许多植物在受到病菌侵染或用某些化学物质(如氯化汞)处理后,会产生一些蛋白质,这类蛋白质被称为PR蛋白(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PR蛋白的功能还未完全弄清楚,许多研究结果表明,PR蛋白是植物保卫机制的一部分。植物几丁酶与PR蛋白有密切关系。1986年,梅特克劳斯(J.P.Metraux)等纯化了黄瓜的一种PR蛋白并证明它就是几丁酶。1987年,莱格兰德(M.Legrand)等证明,烟草的PR蛋白中有4种是几丁酶。1990年,皮尔波因特(W.S.Pierpoint)鉴定了烟草PR蛋白中的第5种几丁酶。纳泽(W.Nasser)等于1988年报道玉米PR蛋白中有4种是几丁酶,有两种是β-1,3-葡聚糖酶。在1990年他们又鉴定出第5种是几丁酶的玉米PR蛋白。1988年,科姆布林克(E.Kombrink)等在马铃薯叶片产生的PR蛋白中鉴定出6种是几丁酶,两种是β-1,3-葡聚糖酶。1991年,布罗尼尔(R.Bronner)等用螨虫接种欧白英,在产生的PR蛋白中也发现几丁酶的存在,并认为该酶可能对植株抗螨的抗性有作用。植物几丁酶在离体条件下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1983年,施拉姆多姆(A.Schlumbaum)等证明麦胚凝集素中抑制真菌的物质是几丁酶,当去除几丁酶后,麦胚凝集素就失去抑菌能力。1988年,布罗凯尔特(W.F.Broekaert)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曼陀罗的几丁酶能够有效地抑制绿色木霉和布拉克须霉的孢子萌发,并对绿色木霉菌丝体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同年,莫齐(F.Mauch)等的研究资料显示,豆荚的几丁酶能有效地抑制绿色木霉,而对其它供试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是,当几丁酶与β-1,3-葡聚糖酶共同作用时,能有效地抑制供试18种真菌中的15种。他们认为,由于多数真菌细胞壁的外层是β-1,3-葡聚糖,内层是几丁质,所以,当两种酶协同作用时,抑菌能力更强。有关不同抗病性品种几丁酶在诱导性方面的差异报道不一。1981年,佩格(G.F.Pegg)等比较了对番茄黄萎病抗性不同的两个番茄近基因系的几丁酶与β-1,3-葡聚糖酶在接种黄萎病孢子后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植株下部茎的这两种酶的活性在接种后明显提高,但抗病品系的酶活性比感病品系的低。1988年,赫德里克(S.A.Hedrick)等报道说,用炭疽病孢子接种菜豆,抗病品种几丁酶诱导速度快于感病品种。而莫克等1984年用枯萎病感染碗豆荚时,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的诱导曲线相似,未发现显著差异。植物在遭受病菌侵染时,体内的几丁酶活性大幅度上升;在多种植物的PR蛋白中均发现几丁酶的存在;离体试验条件下,植物几丁酶对一些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它和β-1,3-葡聚糖酶协同作用时,抑菌能力更强,抑菌谱更广。联系到高等植物中未发现有几丁质的存在,而广泛存在几丁酶这一事实,推断植物几丁酶在植物的保卫机制中有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植物几丁酶的组成或诱导水平,以增强作物对多种病害的抗性,是植物病理学家、作物育种家和分子遗传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在植物抗病基因工程中,几丁酶被认为是很有利用价值的基因之一。【参考文献】:1 Pegg GF,DH Yong,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rization of chitinase enzymes from healthy and Verticillium albo - atrum - infected tomato plants, and from V albo - atrum. Physiological Plant Pathology. 1982,21,389 - 4092 Boiler T, Gehri A, Mauch F,U Vogeli. Chitinase in bean leaves induction by ethylene, purification, properties, and possible function. Planta . 1983,157:22~313 Broglie K E, Gaynor J J,R M Broglie. Ethylene-vegulate-dgene expression molecular cloning of the gene encoding an endochitinase form Phaseolus vulgaris. Proc. Natl. Sei. USA 1986,83:6820-68244 Metraux J P,T Boiler. Local and systemic induction of chitinase in cucumber plants in response to viral, bacterial and fungal infections.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1986,28:161 - 1695 Shinshi H,Mohnen D and J R F. Meins Regulation of a plant patogenesis - related enzyme, Inhibition of chitinase and chitinase mRNA accumulation in cultured tobacco tissues by auxin and cytokinim.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7.84:89-936 Hedrick S A, Bell J N, Boiler T,C J Lamb. Chitinase cDNA cloning and mRNA induction by fungal elicitor wounding and infection. Plant Physiol. 1988,86:0182-01867 Kombrink E, Schroder M,K Hahlbrock. Several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s in patato are 1,3 - (3 - glucanases and chitina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8. 85:782-7868 Mauch F, Mauch -Mani B,T Boiler. Antifugal hydrolase in pea tissure I . Inhibition of fungal growth by combinations of chitinase and p - 1, 3 - glucanase. Plant Physiol. 1988,88:936-9429 Nasser W, Tapia M De,G Burkard. Maize pathogenesis - related proteins characterization and 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1,3 - p - glucanass and ehitinases induced by brome mosaic virus infection or mercuric chloride treatment.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1990,36:1 - 910 Bronner R, Westphal E,F Dreger. Pathogenesis - related proteins in Solanum dulcmara L. resistant to the gall mite. 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1991,38:93 - 104(西南农业大学裴炎博士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