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桃的主要性状遗传
释义

【桃的主要性状遗传】
 

桃起源于中国西北地区600~2000m的山地,后传入欧洲和美国等地。在漫长的时间里,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工的选育,形成了丰富的野生资源。目前世界上有栽培品种1000多个,但现有品种的某些性状还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杂交育种桃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在于根据性状遗传规律科学地选配杂本。因此,了解育种材料的性状特征及其遗传动态,可以正确地选配亲本和较有把握地早期获得杂种后代。

康纳斯(Connors)和布莱克(Blake)是最早对桃树性状遗传进行研究的。康纳斯(1919)指出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良现存的品种,其次是研究不同性状的遗传。1933~1950年,贝利(Bailey)和弗伦奇(French)详细研究了桃的核的粘离性、肉质、果实颜色等质量性状。1951年,弗伦奇对桃果实大小、含酸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成熟期等数量性状作了研究。中国育种工作者因对桃的育种工作起步较晚,在桃树性状遗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树性的遗传 据兰伯(Lammerts,1945)认为,桃的短枝型矮化是由一对隐性基因dwdw控制的,按孟德尔分离规律遗传。矮化、半矮化资源均原产于中国,生产上以半矮化型为丰产、稳产型树型。目前世界上尚未育出生产性能和果实性状很理想的矮化、半矮化品种。

花的遗传 开花期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成熟期有相似的遗传模式,栽培上以花期晚的为好。多数研究者认为,花粉不育为隐性ps、花粉可育为显性PS,呈完全显隐性关系。兰伯(1945)的研究资料指出,大花型(L)对小花型(1)为显性,呈完全显隐性关系;单辨花(DI)对重辨花(di)为显性,呈完全显隐性关系。

果实性状的遗传 果实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扁圆形、卵圆形,由于发育不同,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变化。多数研究者认为,圆形SaSa×扁圆形(蟠桃)SaSa杂交后代为圆形SaSa,圆形桃对蟠桃为显性,由一对基因控制。

果实大小为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大果型×小果型,杂种果实有偏小的趋向,这是由于果实大的品种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双重影响,它的后代会由于非加性效应的解体而有偏小的趋向,果实大小受父本影响较大。

果实表皮有毛(H)对无毛(h)为显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油桃来自桃的点突变,在遗传上不出现回归突变。油桃无毛、味浓、鲜红漂亮,在欧洲、美国深受欢迎。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着手油桃的品种改良工作。中国对油桃的遗传、育种研究较少,起步也较晚。油桃的育种目标是果实外观艳丽,不裂果,风味甜多酸少或甜酸适中,抗病强,耐贮运。油桃在中国的资源较丰富,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和利用。

果肉的基本颜色有白色和黄色,果肉白色(Y)对黄色(y)为显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果肉颜色与叶片颜色及蜜盘颜色相关,是属于一对Y基因控制的系统性效应,这对基因控制类胡萝卜素的产生,这种相关性可以为杂交育种早期鉴定提供依据。栽培品种中有一些异质结合的白肉品种,如五云、白花、玉露等,可作培育黄肉桃的亲本。多数报道指出,溶质(M)对不溶质(m)为显性,由一对基因控制。果肉的肉质是品种的重要性状之一,它关系到果品的品质和是否适合罐藏,同时还与贮藏性、耐运性有关。育种工作者应注意利用异质结合的溶质桃品种。

原始品种多为离核类型,粘核品种为进化类型,现在育种趋向转到粘核方面。粘核品种具有许多优点;一般粗纤维少,肉质细致,果实成熟度和硬度内外一致,品质较好。据弗伦奇(1949)等人研究指出,离核(F)对粘核(f)为显性,呈完全显隐性关系。也有人认为离核对粘核呈不完全显隐性关系。不溶质与粘核呈连锁遗传反应,凡是不溶质的黄桃,均为粘核。

果实品质好坏与肉质、果汁含量、甜酸度及香气等综合因素有关,主要是糖酸含量及其比例,糖分和酸分含量各为独立遗传的数量性状,但对品质有共同的影响。糖酸含量在较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其遗传力较低,一般酸分高的亲本对后代有较强的遗传影响。

成熟期的遗传 关于成熟期育种及其遗传问题,许多人先后进行了有关方面的研究,如康纳斯(1923)、弗伦奇(1951)、贝利和霍夫(1959)、汉斯(P.E.Homsch,1972)、沈德绪等(1962)、汪祖化等(1964)、浙江农业科学院(1975)、北京市林农业科学研究所(1976)、王逢寿等(1978)、庄恩及等(1981)都有过研究报道,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理论分析,有些是共同性的,而有些由于试验材料的差别而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多数研究者认为,桃的成熟期是属于数量性状,由多基因所控制,杂种群体不易分组归类,该性状又比较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汉斯研究桃的若干数量性状的遗传力中,以成熟期的遗传力最高为0.84,因此认为桃成熟期基因的作用大部分为加性效应。贝利和霍夫认为,影响成熟期的有9对主基因和10对修饰基因,所以必然存在基因间的连锁关系,同时也可能存在基因间显性、上位性等互作效应。成熟期相同的亲本间杂交,后代多数按近双亲;成熟期相近的亲本杂交,后代介于双亲之间,也有超亲类型;成熟期相差远的亲本间杂交,后代广泛分离;父本成熟期对后代影响较大。

丰产性的遗传 丰产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如结果枝类型、着花节位高低、复花芽多少、花粉可育性、坐果率等。此外,丰产性还与抗性、适应性、树势和环境条件有关,因此应分别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具有较多丰产因素的亲本间杂交,其后代接近丰产亲本。

抗病性的遗传 多数情况下,抗病性强的对抗病性弱的为显性,这种特征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适应性的表现,如抗根癌病和白粉病就是如此。关键是寻找抗病品种和类型,首先应对野生的、半野生的品种及资源圃保存的栽培品种进行抗性鉴定,明确抗原,筛选出高抗和免疫的种质。人们对桃褐斑病的抗性很重视,果实快要成熟时易受此病影响。如巴西找到一个品种,对褐斑病有很高的抗性,但它是隐性的抗体基因,所以利用起来不容易。桃溃疡病是专家们研究的抗性最全面、最完整的病害之一。威纳(Weaver,1963)测定了不同树龄桃品种对溃疡病的抗性和敏感性,发现叶落速度快的品种抗病性强,落叶快慢的遗传是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抗病的品种其落叶时释放色氨酸,因此,根据天然落叶时的化学成分来选择实生后代,作为桃溃疡病早期鉴定的机关指标。

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桃遗传图,获得桃树的各种遗传资料将很有价值。因此必须采取人工方法诱导基因突变,以补充自发突变的不足。引入同工酶的研究、色谱研究以及双单倍体育种,将大大推动桃树遗传育种的研究。数量性状遗传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开展,主要根据性状遗传力、祖先的组合力和筛选指数进行亲本选择。

【参考文献】:

1 赫西C O,等著,陈景新,等译.桃、李、杏、樱桃育种进展.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2 辽宁旅大农科所.樱桃、桃育种材料的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1980

3 霍夫LF.桃的育种和种质资源及世界桃育种进展,1984

4 沈德绪,等.中国果树,1985,4:26~28

5 沈德绪.果树育种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6 王虞英.北京农业科学,1987,5:7~11

7 汪祖华,等.园艺学报,1990,17(3):161~168

8 Monet.R著,洪霓,译.果外农学——果树,1990,3:33~36

(河北农业大学钟秀芬撰;吕增仁审)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