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杨树天牛
释义

【杨树天牛】
 

拼译:poplar roundheacled borers
 

以杨属树种的韧皮和木材为食料的鞘翅目天牛科昆虫统称为杨树天牛。杨树受天牛类侵害,可导致木材降等,林分生长量降低,林木寿命缩短等严重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损失。世界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以杨树为主的许多地段,因天牛类昆虫的危害已濒临毁灭,部分已经死亡。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洞庭湖、江汉平原、江淮平原和华北平原以杨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区,天牛虫害十分猖獗,中龄的和成熟的林被害十分严重,不少幼林也已受害,对林业生产重大决策构成严重威胁,亟待解决。

危害杨树的天牛种类甚多,按其危害性质,可分成取食活立木主干韧皮和木质部的;危害林木枝条及幼干的和危害濒死木、倒木和木结构的。最主要的种类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rabripennis,黄斑星天牛A.nobilis,桑天牛(桑粒肩天牛)Apriona germari,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杨楔天牛Saperda carcharius和青杨天牛S.populnea等,已构成中国杨树天牛复合体,成为研究和防治的主要对象。

中国对杨树天牛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对上述主要种类的分布、形态特征,主要生物学特性、寄主的范围、天敌种类及其作用、适用的防治措施等,都进行了初步研究。这个时期主要以生物学的调查观察为主,也作了一些防治试验,但多为各位学者分别小规模进行,其成果集中体现在《中国森林昆虫》(1983)一书中。但对天牛类的危害损失,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方面还缺乏研究,因而未能引起各方高度重视,防治不力,杨树天牛危害日趋严重。

80年代以来,除东北和西北局部边缘地区外,全国杨树栽培区的杨树天牛灾害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引起领导和群众的高度重视,先后被列入林业部和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研究规模和深度都有了迅速的进展,到目前为止,国内涉及杨树天牛的文献约100篇,大部分是这个时期发表的。此外,以论文摘要及其他形式出现的资料尚有近百篇。近期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1.对杨树天牛复合体及其寄生复合体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上述几种主要杨树天牛都属多食性,已知寄主包括杨属、柳属、榆属、桑属的树种和槭、苹果等。阎浚杰(1990)报道,杨树天牛各有自己的寄主亚系统,桑天牛最喜白杨派,光肩星天牛主要加害于黑杨派和青杨派,而青杨天牛则加害各派树种的枝条。这几种天牛之间又存在一个包括旱柳、垂柳、馒头柳、白榆、黄榆和新疆大叶榆的中间传播亚系统,无论栽培何种杨树,只要与中间传播亚系统树种混交或接近,便可能发生相应的天牛虫害。

汪永俊(1986)等实验证明,桑天牛成虫必须以桑、构等桑科植物作补充营养才能正常繁殖后代,因而杨树林分周围桑科植物的有无及距离远近,决定杨树的受害程度。据调查,林分周围1000m内无桑、构等植物,杨树即不受桑天牛的危害。贺萍等(1993)的实验证明,光肩星天牛以取食加杨为补充营养的生殖指数(产卵量×孵化率)为100%时,取食旱柳的为123%,而取食槭树的则高达166%。张克斌等(1988)对黄斑天牛的研究也说明成虫有明显的寄主偏好。过去多篇文献报道,苦楝是光肩星天牛的寄主,但孙金钟等(1992)通过实验证明,光肩星天牛不仅不能侵害苦楝,反过来,苦楝对光肩星天牛还有很强的驱避作用。

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院林研所、西北林学院、安徽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分别以光肩星天牛、黄斑星天牛为对象,通过品种栽培对比试验及大面积栽培实践的调查考察,对现有栽培的和新培育的以及引进的130余种杨树种(品种)的抗天牛性能和生产性能进行了聚类分析,排出了这些种(品种)对两种天牛的抗性序列。北京林业大学还结合立地条件和栽培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判,推选出I一69,W-46等10个优良品种,供生产实践选用。许多学者还考察了各树种的抗性机制,说明即使是抗天牛品种,在不适宜的地理、气候和不良立地条件下,抗虫性也会明显下降,说明树木的活力、树皮内含物、木材硬度、伤流大小、愈伤速度等,与林木的抗虫性有密切关系。所有这些,都为合理选用树种以至抗虫育种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2.对杨树天牛成虫行为进行了系列研究。概括起来,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都属白天活动型,尤以晴天的10~16h最为活跃,阴天和晚上多栖息于树冠上。它们的活动以爬行为主,偶而飞翔,每次飞翔距离都在30m以内,最远也不过225m。标记成虫在林内的扩散距离,光肩星天牛平均只有21.5m/10d,黄斑星天牛也只有41.6m/19d。在北京林业大学半壁店试验林连续4年的试验观察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1代时间内,大多数个体的扩散距离在200m以内,最远也不过300m。桑天牛和云斑天牛成虫活动规律和前述二者相反,成虫白天多栖息于补充营养寄主(桑或蔷薇科植物)上取食,晚上则飞到杨树林内产卵。北京林业大学和安徽林科所分别研究了光肩星天牛对性外激素、声信息和光信息的反应。结果说明滴加性外激素抽提物的模拟雌虫对雄虫有吸引力,但只有近距离时起作用,而交配行为必须有视觉的参与。光肩星天牛无明显的听器,对纯音刺激也无有序反应,光肩星天牛的发音可能只是种间信息的一种。光信息反应研究说明,光肩星天牛对一定波长较敏感,但普通黑光灯既有敏感光波也有排斥光波而不能利用。

3.化学防治和综合治理研究有明显进展。朱正昌等研制了溴氰菊脂微胶囊杀虫剂,陈钧林等试用20%“8402”和10%“8310”蛀干害虫专用药剂对光肩天牛都有很好的杀虫效果。江苏徐州森防站等研制DGZ型多功能高压树干注射器,向树干内注射久效磷、氧化乐果等农药防治天牛,也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近年来普遍开展了综合治理研究。如北京林业大学采用树冠喷洒溴氰菊脂控制0.67ha行道树虫源,林内实行挑治,加强水肥管理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使80ha试验林免遭天牛虫害。河南林业科学研究所在杨树林分周围植饵木树(槭)及隔离带(苦楝),明显降低林内的被害株率。中国林业科学院采用69杨等抗虫树种,辅以清除虫源,保护啄木鸟。西北林学院和天水市甘谷县协作,采取清除严重虫害木,选用抗虫树种,营造段状混交林带,生防、化防、人防相结合,进行害虫监测等系列措施,使该县成为基本无天牛虫灾县。山东省充州县、山西运城地区的7个县、市,也采取类似办法开展了光肩星天牛综合防治工程,都取得了显著的防治效果。

总的看来,天牛虫害的主要特点是幼虫生活于隐蔽场所,成虫活动期长,种群相对稳定;寄主众多,且均具一定耐害性,因而虫源很广;树木高大,不易防治;危害重,损失大,但不易为人注意。从目前已有成果看,虽然已有一些有效防治办法,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1)化学防治成虫和幼虫都有了一些适用农药,但需反复多次进行,成本高。(2)清除虫源本是最有效的措施,但天牛寄主多、分布广而分散,清除不易,而且对景观破坏很大,人们不愿接受。(3)4种主要杨树天牛虽然都可以找到具有很强抗性的树种,但抗光肩星天牛和黄斑星天牛的对桑天牛和云斑天牛就很敏感,反之亦然。

日本的松褐天牛、西班牙和美国的桉天牛、欧洲的山杨楔天牛和美洲的杨黄斑楔天牛、台湾的印度枣木天牛的防治,都存在类似问题,成为各国森林害虫防治上的难题。

目前,世界各国除了继续强调清除虫源、选育抗虫品种、加强林分管理外,都在加强行为化学物质的研究,尤其是寄主引诱物的研究。中国除上述外,还在制定防治规程,建立成虫出现期和幼虫发育与气象因子相互关系的模型,开发新型的高效、长效杀虫剂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找到更有效的防治方法。杨树基因工程抗虫育种的初步成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蔡邦华、肖刚柔主编.中国森林昆虫.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257~298

2 汪永俊,等.江苏林业科技,1986,l:32~34

3 王希蒙,等.林业科学1987,1:95~98

4 周嘉熹,张克斌,李新岗.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88(增刊),16:65~115

5 孙金钟,赵忠懿,茹桃勤,等.森林病虫通讯,1990,2:10~12

6 侯陶谦,主编.森林昆虫研究进展.西安:天则出版社,1990.177~196

7 Allegro G.Proceedings,Working Party on Insects and Other Animal Pest.Italy:FAO International Poplar Commission 1990,8:89

8 黄竟芳,骆有庆.森林病虫通讯,1991,1:29~32

9 黄竟芳,骆有庆,周章义.陕西林业科技,1992,2:57~61

10 贺萍,黄竟芳.昆虫学报,1993,36(1):51~55

(北京林业大学黄竞芳教授、骆有庆副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7/1 13: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