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风温肺热病 |
释义 | 【风温肺热病】 以往无此病名,仅《内经》有肺热病,清代陈平伯归纳风温病提纲,因二者内涵基本一致,故合称风温肺热病。本病是由风热病邪引起的,以寒热、咳渴、咯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外感热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肺部感染,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应用抗生素虽使多数细菌性肺炎得以治愈,但病毒及耐药菌株引起的肺炎仍然严重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肺部感染的病死率仍高达50%左右,因此对本病进一步研究非常必要。 《内经》曾对肺热病的临床表现作了较详细的描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头痛不堪……”。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创制麻杏石甘汤,为后世治疗本病的常用方剂。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对其病机及表现论述说“邪克于肺,则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喉鸣,甚则唾血……”;“胸满气喘,痰盛稠粘,皆肺气热也”。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肺虚感热”治以扶正祛邪兼顾;陈直《养老寿亲书》提出诸多饮食疗法,对老年患者尤为适宜,反对用汗吐下峻攻之法。金元时期,张从正、刘河间等以“喘嗽”为名论述。张从正认识到“热乘肺者,急喘而嗽,面赤潮热,手足寒”;“火乘肺者,咳喘上壅,涕唾出血”。刘河间认为“……外感风邪,皮毛属肺,风寒随元府而入,腠理开张,内外相合,先传肺而入,遂成咳嗽,乃肺热也……”。清代叶天士概括本病的病因及传变规律:“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其治疗“首用辛凉清肃上焦”。陈平伯提出:“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为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此风温证之提纲也”,并建立了关于本病较完整的辨证治疗体系。1949年后,对本病的研究多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1979年,北京友谊医院采用通腑突击泄热的综合疗法治疗成人急性肺炎,体温、白细胞复常时间及肺部炎症吸收天数均较抗生素对照组为优。1980年,湖南医学院二附院用清肺解毒汤(柴胡、黄芩、瓜蒌、十大功劳、银花、法夏、桔梗、陈皮、甘草)加白花蛇舌草治疗大叶性肺炎,有效率为86.6%;实验证明本方药具有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作用,但对肺炎双球菌体外抑菌试验阴性。1984~1986年,施欣红等用清热解毒的马英注射液(马鞭草、蒲公英、黄芩等,每10ml含生药12.5g),以静脉给药方式治疗大叶性肺炎,总有效率达95%。1984~1986年,全国北方热病协作组按统一的科研协作方案,对风温肺热病进行临床研究。首先依据证候学研究并结合实验室手段,制订了本病的诊断要点:(1)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病程较短,四季发病,冬春为多。(2)主症:发热、咳嗽、咯痰(痰白或黄或粘稠或带血)、口干渴、舌红苔白或黄、脉数。(3)兼症:恶寒或寒战,胸闷或胸痛,气急或气喘。(4)肺部体征:局部叩诊浊音,听诊有呼吸音低、气管呼吸音、湿罗音。胸部X线透视,肺部有炎性改变。(5)化验: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增高。具备(2)、(4)项即可诊断,其他三项供参考。治疗运用系统辨治方案,初期(邪在肺卫)以辛凉解表为法,中期(邪入气分,或卫气同病,或气营两燔甚及营血)以清肺化痰、解毒祛瘀为主,恢复期以养阴清肺、益气和中善后。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组成的对照组相比,治愈率和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老年人风温肺热病(老年人肺炎)是风温肺热病的一个特殊类型。由于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不仅易患本病,并且临床表现与预后也不同。1983年,王佐等以清热解毒为主,选用抗炎Ⅱ针(蒲公英、白花蛇舌草)、连翘针(银花、连翘、大青叶、鱼腥草、蒲公英)、鹿蹄草素针,风热型的加服荆银合剂,热盛型的加麻杏白虎煎,营分证加醒脑针,总有效率为73.3%。1989~1991年,王成祥在杜怀棠指导下,对老年人风温肺热病进行研究,并与老年前期例、青年期例比较,发现老年风温肺热病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耐药菌株感染为多;其病除发于卫分外,还有直接发于气分和营分者;有肺部宿疾及体质虚弱者易感;病变过程中易于传营.厥脱证出现率及病死率高,原因多与高龄、素体虚弱和邪热炽盛有关;临床表现部分不典型。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多途径用药治疗本病,病死率为10%,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者病死率为19.61%;实验研究发现,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及微量元素铜/锌比值降低,可能是老年人容易罹患风温肺热病和病后容易传变的微观机制之一。对于小儿肺炎,1961~1962年张梓荆等对3、7型腺病毒婴幼儿肺炎200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死率为9.5%;1976~1978年对60例腺病毒肺炎,初用宣肺清热解毒,中期加用活血化瘀,极期扶正救逆,病死率为8.3%。1981~1986年,阎田玉等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疗效较好。1983年,舟方泊等用清营解毒法治疗25例腺病毒肺炎,死亡2例;温振英以益气养阴法治疗42例小儿腺病毒肺炎,无1例死亡。估计今后对于本病的研究热点将是:(1)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探讨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株、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的方法及作用机理。(2)菌毒并治的问题。内毒素所引起的中毒性休克是肺部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筛选具有拮抗与中和内毒素的药物,将会引起重视。(3)社会老龄化已成为国际的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突出问题,对老年人重要死亡原因之一的肺部感染的预防战略研究,必然会引起普遍重视。【参考文献】:1 王宝恩,等.中医杂志,1980,4∶352 湖南医学院二附院,中草药,1980,11(3)∶1223 温振英.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1∶274 舟方泊.吉林中医药,1983,6∶195 王佐,等.中医杂志,1983,5∶106 阎田玉,等.中医杂志,1987,11∶327 杜怀棠,等.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学术论文汇编,1988,568 施欣红,等.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9)∶554(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王成祥硕士撰;杜怀棠审)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