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中国口腔医学的进展 |
释义 | 【中国口腔医学的进展】 拼译:the advancement of stomatology in China 中国口腔医学进展较快。近年来,由于各分支学科的发展,再加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推动了基础理论的研究,并指导临床医疗实践,成果不断出现。 口腔内科 龋病是危害人类咀嚼器官的主要疾病之一。WHO已将龋病列为在心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3位重点防治疾病,也是最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课题。由于观测技术的发展,中国近年来已应用电子显微镜、能谱、X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手段研究早期牙釉质龋的病变结构,其重要发现是:(1)牙釉质的龋病破坏途径先自釉柱中心开始;(2)龋病破坏的分子基础是晶格点阵的紊乱和原子消失。此外,利用电镜还观察到牙釉质表面的孔状缺陷,晶体结构中存在微隙,这些都有利于破坏因子的积聚和入侵;早期釉质龋还见到釉柱鞘增宽、两侧微晶溶解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有力地说明龋病病变以矿物质破坏为主。近年来国内已进行菌斑致龋因素——产酸性能分析和人工龋的研究。对龋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再矿化也有报告,虽然这些只不过是刚刚开始,但对龋病发病机理和早期防治的探讨具有长远的意义。在龋病病因方面,已对口腔微生物和菌斑开始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水平的研究。在龋病预防方面,除证实氟化物可增加釉质对蛋白质的吸附,有助于再矿化以及双氟牙膏、APFI凝胶可降低患龋率外,在实验室证明中药厚朴对a-g型变链有较强抑制作用。此外,其他如氟钼酸胺溶液、氯化镧也有较强的防龋效果。在修复材料研制方面,银汞合金已经更新换代,制成高铜合金和球形合金粉。此外,光固化、高强度复合树脂、聚羧酸锌粘固粉和粘结剂亦已研制成功,并生产成套的钉固修复器械和材料,为修复牙体严重缺损创造了条件;玻璃离子粘固粉的使用,则使牙颈部楔状缺损可不磨牙进行修复。牙髓病学:近年来有很大发展。所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除常规组织病理学、X线照相和常用统计学分析外,还采用组织化学、免疫学、单克隆抗体、核素标记、活组织培养、透射和扫描电镜、气相和液相色谱、厌氧培养、阻抗测定、电子计算机、自由基、内毒素检测、生物毒性检查等等,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某些研究成果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牙周病:是危害人类咀嚼器官的仅次于龋齿的第二大疾病,发病率较高。近年研究发现,成年人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内产黑色素类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其中增加的主要是牙龈类杆菌种。深牙周袋中则以G-专性厌氧菌占优势。菌斑中毒素水平增高与牙周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说明细菌内毒素在牙周炎的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牙周病细菌病因论的深入研究,临床上已广泛采用螺旋霉素、灭滴灵以及先锋霉素V、氯霉素、利福平等药物。用灭滴灵研制成的牙周炎控释药膜,用四环素和洗必太碘分别制成的中空纤维缓释药管,临床应用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牙周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补肾固齿丸的应用及其治疗机理的研究,也有进展。手术治疗已从切除性手术转向整复性手术,目的不仅要消除牙周袋,而且要保留更多的牙龈组织,这样可有益于美观并减轻因牙周退缩露根而出现的酸痛症状。采用自体骨、异体冻干骨、冻干人胚骨、脱矿骨等生物材料以及非生物材料羟基磷灰石、陶瓷等植入修复牙周骨缺损,在动物试验和临床应用中均取得良好的疗效。临床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重症松动牙内固定(根管-骨内植桩术)。既能保持牙冠自洁作用,又不影响美观。口腔粘膜病:研究最多的也是临床最多见的为复发性口疮,已用正常产死婴的口腔粘膜作为抗原,建立家兔口腔溃疡模型。对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研究资料表明,其抗口腔粘膜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相差非常显著。用低分子胸腺素治疗复发性口疮,总有效率为95%,细胞免疫功能较低下者属胸腺素治疗范围。用茶色素、丹参、鸡血藤、天然蜂胶、维酶素治疗均获一定效果,而维酶素是值得推广的,此外还可用聚肌胞、转移因子等治疗。中成药口炎宁冲剂(加味导赤白虎汤),不但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该成药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和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从细胞遗传学方面探讨口腔粘膜扁平苔藓是否恶变或是否癌前变,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iser chromated exchange,SCE)和染色体结构畸变率显示SCE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染色体畸变率则报道不一致,支持该病是一种癌前状态。口腔粘膜白斑的研究,已用0.5%DNBA液制成动物模型。用放射免疫测定口腔粘膜白斑病患者和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浆前列腺E类(PGE)水平,提示白斑病患者血浆PGE水平升高,对该病的预后有参考意义。Sjögren氏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对其下唇唇腺作活检,常伴有涎腺损害特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口腔领面外科 随着中国高龄人群比例的增大,高龄的和伴有全身性的老年病患者拔牙的比例也随之增高,对心血管病和老年患者的监护拔牙已在各教学医院开展。牙槽嵴加高术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已应用自己研制的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颗粒人工骨、玻璃陶瓷人工材料行牙槽嵴加高术;异体脱钙骨也开始试用于临床作槽嵴加高术。在回顾,总结中国口腔颌面战伤、火器伤的处理和阶梯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强调早期的折骨复位与固定、软组织损伤早期修复的意义和可能性,并对下颌骨火器伤所致软组织缺损的早期修复开展了实验研究,取得初步效果。中国自行研制的各型钛合金骨钉、内固定夹板,经临床应用证明,能大大缩短颌间牵引固定时间。对颌下颌关节强直的外科治疗,提出了新的认识和原则,同时考虑功能和形态,即不仅要考虑和解决张口度,同时考虑咬合及其功能和矫正颌面形态异常。颌下颌关节内窥镜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取得了新进展。(1)颌下颌关节内窥镜临床应用具有安全性、可靠性。(2)初步获得正常颌下颌关节的内窥镜检图象。(3)获得了某些颌下颌关节疾患关节腔内病理改变的镜检图象。(4)镜检所获患者颌颌关节滑膜的与滑液的图象及其组织学检查表明,滑膜的非化脓性病变及滑液异常是导致所谓颌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重要原因。(5)颌下颌关节内窥镜检不仅是一种检查、诊断手段,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方式。口腔颌面肿瘤的基础研究方面,人舌癌裸鼠移植模型获得成功;成功地建立起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等6株,所取得的成果对研究涎腺肿瘤的组织起源和筛选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利条件。加热合并化疗的生物效应及其抗肿瘤效果的实验性研究,以及在口腔颌面部癌瘤的临床应用均取得了肯定的效果。血卟啉衍生物(HPD)-激光治疗也取得满意的疗效。单纯手术疗法较单纯放疗患者的五年生存率高,放疗加手术的效果显著高于单纯放疗或化疗。在颊癌Ⅲ、Ⅳ期的病人中,其五年生存率在术前动脉插管化疗组为55.6%,而未作术前插管化疗组仅为33.8%。很多化疗方案不断涌现。安徽省立医院口腔科用颈静脉搭桥术解决双侧颈清严重的并发症,疗效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口腔颌面缺损的整复,用各型复合游离皮瓣、肌骨皮瓣,借助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大型颊部洞穿以及全舌、下颌口底等巨大而复杂的组织、器官缺损,成功率均在90%以上。下颌骨缺损的整复,除用骨移植术和皮肌骨瓣移植术外,近来应用异体脱钙骨、胚胎骨、自体的与异种的(牛)骨复合移植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均取得一定进展。先天性唇腭裂,国际上流行的手术在中国已先行开展,环扎术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正颌外科在建立头颅测量、分析诊断、治疗设计计算机化辅助系统基础上,又成功地完成了采用生物立体摄影技术和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牙颌颅面三维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已初步试用于临床。口腔修复学 固定冠桥修复,SDA-1型中熔合金的研制及临床应用,基本上符合临床使用要求。烤瓷-金属修复已在中国开展。烤塑-金属修复是以光固化塑脂和金属结合的修复。多种树脂和非贵金属均可采用,中国正在逐渐扩大使用范围。金属翼板粘结桥的应用和研究正在掀起热潮。全口义齿修复:根据无牙颌患者的口腔解剖情况,采用数字模型为定量依据,经数学图象分析和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测量,发现上下颌牙槽弓都有一定规律性,以电子计算机的定型数据预成各型塑料全口义齿,并已在临床试用。经研究证明,面部三等分法不合乎实际,常存在地区性的和性别的差异。经分析面中1/3与面下1/3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出回归方程式,为总义齿修复确定颌位关系、正中合关系及建立正确的面下1/3高度提供了数据。根据Monson氏球面学说设计制作的圆形合曲的面板,对排列全口义齿有一定帮助。合曲度的理论研究,达到中国领先水平,推翻了口腔医学界数十年来一直沿用弦高h或圆心角Q表示合曲度的方法,论证了由P(曲率)或r(曲率半径)表示,并创立了合曲度的定量研究方法,结束了口腔医学界多年来的争论。口腔医学美学作为现代口腔医学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已逐步被中国口腔界同道所接受。安徽医科大学口腔系口矫教研室最早在全国口腔科学术会议上提出口腔医学美学的概念及其内涵和体系的设想。黄金分割率(0.618)的审美规律、口腔修复视觉艺术和色彩学的临床应用,为口腔医学美学理论开创了可喜的局面。关于颌面部修复:磁石-磁性合金的应用,钐钴磁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即利用钐钴磁片吸引力制作分段中空义齿。钐钴磁体的磁力强,是目前较好的永磁体,可以根据需要随意造型,体积小,重量轻,在一定范围内的磁弹对人体是无害的。对于义齿承托区的颌骨缺损范围大者或固位设计有困难者尤其适用。用它完成的修复体,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和咀嚼功能,又能封闭鼻咽腔通道,帮助改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关于义齿种植材料,目前我国先后研制出单晶氧化铝、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羟基磷灰石陶瓷、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孔钛合金等,取得可喜进展。口腔正畸学:已逐步引进方丝弓(edgewise)及贝格细丝弓(Begg light wire)国外先进技术。有些单位已开始使用稀土永磁材料,藉磁力作为矫治力以矫治牙齿。对各类错合畸形牙模三维测量技术的研究,采用立体摄影对牙颌模型测量分析及保存的研究,在正畸临床是一个重要革新。口腔材料:如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医学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做了深入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口腔影象学:B超、CT以及核素显像,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在临床诊断上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数字减影造影和栓塞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不仅具有常规血管造影的优点,而且能将电子计算机数字化的功能和常规X线摄影装置相结合;因颌面部骨结构复杂,干扰血管的影象显示,借助特殊性能的影象增强器、高度动态的视频摄象机、信号放大器、影象数字转换器与计算机存储器等一套先进设备,除了血管图象以外,没有其他组织阴影,能做到异常清楚地观察血管,进行直接药物灌注和栓塞术。【参考文献】:1 Ivangi L,et al.Immunological aspects of oral disease,London:copyright(c)Mtppress Ltd.1986,542 中国口腔医学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口腔医学年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339 3 Newman M G,Nisengard R.Or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Philadelphia:Saunders W.B.Co 1988,1:135~2634 Newbrum E,et al.Cariology,Chicago 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1989,3:63~875 Mccarthy J G.Plastic Surgery,Philadelphia:Saunders.W.B.1990,4(1):2627~29216 叶茂冒,等,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1,26(2):103~1057 Obatake R M,et al.J.Prosthetic Dent 1991,66~5538 孙少宣,等,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2,6(2):71~739 樊明文,口腔医学新进展,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7110 张震康,等,中华中腔医学杂志,1993,28(增刊):4~9(安徽医科大学李剑农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