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棉红蜘蛛危害损失及测报技术
释义

【棉红蜘蛛危害损失及测报技术】
 

棉红蜘蛛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世界性害螨,具有食性杂、分布广、繁殖强、传播快的特点。棉花受害后常致落叶减产,个别棉田甚至绝收。70年代以来,棉红蜘蛛不仅仍在长江流域棉区频繁发生,而且在北方棉区也上升为常发型严重害虫。随着菊脂类农药的广泛应用,其发生危害更加普遍而猖獗(Maggi,1983;高宗仁等,1991)。为提高防治技术水平,经济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开展对棉红蜘蛛危害损失及测报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

棉红蜘蛛是危害棉花作物的食植螨的统称。在中国主要有朱砂叶螨、二斑叶螨和截形叶螨3个种,其中朱砂叶螨是长江流域棉区和黄河流域棉区危害分布最广的种(王慧英,1986)。然而,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其优势种群不尽相同,或为单一或为复合种群。(1951)年鲁塞尔Roussel等认为,红蜘蛛危害能导致棉花叶面积、叶数及植株干重的减少,使籽棉减产49%;其种籽活力和含油量降低;衣脂、纤维长度和成熟度也都下降。1964年伽拿德尔(Canerday)等指出,受害株棉铃变小,减产18%~44%;1968年富里(Furr)等认为,蕾期受害损失大于后期受害,当青铃直径达1.9cm后受害则对产量影响不大。1975年斯库斯特(Schuster)研究表明,岱字棉受害后产量损失可达57.28%。但是,上述报道均未描述危害程度与产量损失间的关系。至于棉红蜘蛛危害对棉花生理活动的影响,以往研究更少。在棉红蜘蛛的预测预报研究方面,过去多采用综合分析预测法,如根据当地耕作制度,早春气温、早春寄主作物和杂草上的虫源基数,以及天气预报进行综合分析,作中长期的发生趋势预报;根据棉田虫量、自然环境、天敌情况以及当地气象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作发生程度的短期预报等,但建立数学模型作定量预测的研究尚少。

近年来,人们对有关棉红蜘蛛危害损失及测报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对棉花生理活动的影响。1987年金德锐等采用人工接螨和控制螨量的方法,使各处理株间形成螨量和被害指数梯度,然后测定各处理株主要生理参数及其产量。结果认为,棉叶螨危害致使棉花生理和代谢发生紊乱是造成棉花减产的内在原因。1989年吴孔明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螨害对棉花生理活动的上述影响,同时指出,棉叶氨基酸总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螨害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所测17种氨基酸多数含量减少,其中以谷氨酸、组氨酸、酪氨酸减少量最多,但半胱氨酸含量积累增加,从而认为螨害还影响了棉叶有机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

2.产量损失及防治指标。1986年陆维新通过5a的研究,建立了螨害指数(X)与减产率(Y)的关系式:苗期Y=10.40X±1.21(0≤X≤2.36);蕾铃期Y=12.53X±1.5(0≤X≤2.5)。在田间调查时,可根据红斑株率(N)与红斑株平均为害指数(M)的关系式:M=0.2165+0.00889N±0.14,推算出减产率。利用上述3式,结合当地棉花生产水平,即可确定以红斑株率表示的防治指标。1984年赵晓武等分别于棉花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药控螨害,结果表明,3种处理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区下降3.63%、35.20%和55.86%;产值分别比对照下降1%、35.94%和56.80%。并求得皮棉损失率与百株虫卵量、损失率与受害天数、损失率与百株虫量及受害天数的关系式。同时,分别建立了叶片受害指数与蕾铃脱落率、单株成铃数、中下部蕾数以及百铃重的回归方程,定量地描述了其间的关系。指出棉叶受害指数与蕾铃脱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株高、单株结铃数、铃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皮棉品级、衣分率的关系则不显著。1986年蔡述宏以螨害级别表示红蜘蛛对棉花的危害程度,也分别建立了苗期、蕾花期单株籽棉重与单株为害级数的回归方程。指出棉花不同生育期的耐害力和补偿力,以棉苗2~3叶期最弱,并根据苗期和蕾花期的为害减产率,制定出经济防治指标计算式。1990年高宗仁等则研究了红叶率与产量损失的关系。

3.田间调查及测报技术。(1)抽样方法:1982年威尔逊(Wilson)撰文讨论了在不降低估计可靠性的前提下减少棉叶螨等害虫和捕食性天敌监测费用的几种方法,如二阶抽样、二项式抽样和序贯抽样等。1983年陆维新等研究认为,在红蜘蛛危害较重时,以棋盘形抽样,查225株为好;危害较轻时(株害率10%以下),可用棋盘形或平行线抽样法,调查300株。1985年石鑫研究指出,棉花苗期及花铃期红蜘蛛在田间均属聚集分布,聚集程度花铃期高于苗期。因而田间以“Z”字型抽样方法较为合理,苗期调查30个样本即可,花铃期则需52个。(2)生活史和生命表:为确定棉红蜘蛛的发生预报方法,1983年Düzgünts等对24℃、30℃和相对湿度45%、65%条件下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的生活史及生命表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点叶螨在24℃和65%RH条件下成螨寿命长,产卵量也最多。1987年刘芹轩等在植物生长箱内以5种变动温湿度组合饲育朱砂叶螨,组建生命表,并结合棉田叶螨种群动态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温低湿条件下(29~35℃,60%±5%RH),朱砂叶螨增殖最快,内禀增殖率和净生殖率最高,世代平均日数最短。从而证实,高温干旱是朱砂叶螨大量繁殖和暴发成灾的重要要条件,雨水冲刷和高湿环境则是种群数量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3)预测预报:1984年李百炼运用湖北江陵1950~1971年气象和虫情资料建立了棉红蜘蛛大发生预测的Fuzzy数学模型,历史拟合率为95.5%,又以1972~1981年资料作大发生年预报的验证,准确率为90%。1989年王瑞琪等利用37年资料,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及逻辑评判方法,研究棉红蜘蛛的种群消长及预测预报,结果表明,气象因子是影响种群消长的决定因子。其中以5~8月多晴少雨贡献最大,而7~8月的南洋风则对其种群增长传播危害起加强作用。运用此方法预报各年棉红蜘蛛大、中、轻发生程度,24年的历史拟合率为91.7%,13年试报准确率为84.6%。1987年赵晓武等应用危害指数或红叶率法对棉红蜘蛛作短期预测并指导防治,提出3叶期危害指数达15,即平均单叶受害1.5级或红叶率达50%时,需进行防治;5叶期后危害指数达7,平均单叶受害达0.7级或红叶率达30%或百株卵量达0.2万,即进行防治。这样产值损失可控制在1%~2%。

棉红蜘蛛对棉花的危害损失是严重的,因而研究其长、中、短期测报技术,依据防治指标科学喷药,仍然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值得指出的是,种群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农田生态系统的依据,它可将害虫的行为、种群动态、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与电子计算机结合进行模拟,及时预报害虫的发生期与发生量和确定防治适期,并作出对害虫的最优治理决策。我们相信,只要依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进行棉红蜘蛛的科学实验,必将大大地提高棉红蜘蛛的预测和治理决策水平,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DüzGünes Z,CoBANOGLü S.Bitki koruma Bülteni,1983,23(4):171~187.

2 李百炼.华中农学院学报,1984,3(4):25~32

3 赵晓武,等.植物保护,1984,14(3):10~12

4 蔡述宏.中国棉花,1985,12(5):39~44

5 陆维新,等.植物保护学报,1986,13(3):179~185

6 刘芹轩,等.华北农学报,1987,2(4):85~93

7 金清锐,等.植物保护学报,1987,14(3):145~149

8 吴孔明.植物保护学报,1989,16(2):99~106

9 王瑞琪,樊孝贤.植物保护,1989,15(5):10~12

10 高宗仁,等.植物保护学报,1990,17(4):331~336

(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王瑞琪副研究员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10: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