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兔出血症(Ⅱ) |
释义 | 【兔出血症(Ⅱ)】 拼译:rabbit haemorrhagic disease(RHD)(Ⅱ) 中国首先报道的一种以全身各器官出血为特征的新的兔病毒性传染病。1984年,本病在江苏、浙江等地首先爆发,然后很快蔓延到全国大部分省、市,目前已遍及东亚及欧洲大陆等地。1987年,韩国开始流行此病。1988年,前苏联、捷克、匈牙利、西班牙、德国、法国、比利时、瑞士、波兰等国家先后都报道有本病的流行。1988年底,墨西哥也有此病的爆发。 兔出血症流行病学特点是传染性强,蔓延迅速,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根高,达90%~100%。以德国长毛免最易感病,主要感染成年兔,2月龄以下仔兔不感染。病死兔的内脏、肌肉、皮毛、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带毒,可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接触而传播本病。呼啄道、皮下、肌肉、静脉、腹腔和眼结合膜感染均能发病。未发现任何吸血昆虫传播本病,也未发现野兔自然感染而大批死亡,但野兔可能成为本病的隐性带毒者的潜在的传染源。对兔出血症的病原还有争议,基本上认为是属于细小病毒科的双股DNA病毒,通过核酸鉴定而证实。经负染后电镜下观察其大小和形态为直径32~34nm,无囊膜,呈二十面体对称,表面有32个壳粒。用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和免疫金银法(IGSS)监测,可看到病毒主要在细胞核内,经一定时间后细胞核膜破裂,病毒释放到胞浆或间质中去。兔出血症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4种类型。最急性型:病兔无任何症状出现,死前数小时突然倒地,呈昏迷状态,濒死时抽搐、角弓反张、眼球突出、咬牙和尖叫几声即死。典型病例可见鼻孔流鲜血。急性型:病兔体温升高至40.5~41℃或更高,精神萎顿,皮毛松乱,食欲废绝,呼吸急促;濒死期全身瘫痪,横卧不起,反射消失,一般在出现症状后6~8h内死亡;病程1~2d。亚急性型:较少见,病程为6~7d。温和型:这种类型不常见,病兔出现轻度体温反应,体温升高1~1.5℃,稽留1~2d,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呼吸加快,如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康复后血清中测出高价抗体。兔出血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病死兔呈角弓反张姿势,血液凝固不良呈暗红色,眼结合膜充血,鼻孔常流有鲜红色血液并污染鼻孔周围,鼻粘膜、气管粘膜呈小点状至弥漫性出血,有时支气管腔内有条状血凝块而呈红气管外观。两侧肺膨大,肺表面有针尖大至绿豆大小出血点,有时呈斑状出血,切面有大量泡沫状液体;镜检: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脱落的上皮细胞及大量红染的水肿液。肺的小静脉内有透明血栓。肝脏极度肿大,呈暗红色,质脆,有时肝表面有针尖大灰白色坏死点,肝切面有大量暗红色血液流出;镜检:肝细胞颗粒变性、脂肪变性及水泡变性,有时发生坏死,在坏死灶附近常见有嗜酸性小体。肾脏极度肿大,呈紫褐色,在紫褐色背景上有小点出血或灰白色坏死灶,切面皮质部肾小球出血,输尿管有时充血或出血;镜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管腔中有透明滴样变,肾小体肿大、充血,肾小球毛细血管内有透明血栓。膀胱积尿,内充满典褐色浓稠的内容物,有时混有絮状蛋白质沉淀。心脏扩张,心肌松软,心腔内充满血液,心外膜及心内膜乳头肌出血。脾脏肿大,呈黑紫色,质脆,切面脾小体结构模糊,有刀泥。胸腺和淋巴结淤血、水仲,切面湿润多汁,有时有出血点。脑和脊髓充血,水种和出血;检检:脑和脊髓的有髓神经纤维发生轴索变性和脱髓鞘。胃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本病的亚急性病例,主要发生坏死性肝炎和心肌炎。经超微结构研究,肝和肾脏的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核蛋白体脱颗粒。肺充血、出血和Ⅱ型肺上皮细胞增生。此外,在肝、脾、血管壁内皮细胞、循环的中性粒细胞及骨髓巨核细胞的核内有大量病毒颗粒。应用免疫金银法(IGSS)染色,在肝细胞、肺上皮细胞及肠粘膜上皮细胞核内,红细胞膜上有黑色颗粒沉着,也着于小动脉、小静脉及窦内皮细胞的核内,说明病毒可在血管壁内皮细胞中增殖。本病是一种败血性传染病,病毒的主要靶器官是肝、脾、肾和肺,而其主要的靶细胞为血管壁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粒细胞和骨髓巨核细胞。本病的出血机制是由于骨髓巨核细胞的变性、变坏,导致血小板生成障碍,使血小板变形和数目减少而引起血液凝固性障碍,再加上血管壁内皮细胞受损伤,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最后引起全身各器官出血。兔出血症病免的死亡原因,是由于病毒血症对重要器官(肝、肾等)的直接损伤和免疫功能降低,再加上血管内弥散性凝血和出血,致使血液丧失,血压下降,最终因休克而死亡。兔出血症的诊断,常用的方法有血凝(HA)、血液抑制(HI)和免疫扩散试验,这些方法能作为本病的快速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都极强。血凝抑制试验的基本方法:取被检血清,用生理盐水在微量血凝板上作倍比系列稀释,加入等量(25μ1)4个血凝单位兔出血症病毒,置37℃中1h;然后分别加入0.5%人红细胞,25μl/孔,置4℃中,30min后观察结果,以红细胞100%凝集抑制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作为判定终点。免疫扩散试验的方法是以提纯浓缩病毒用福尔马林灭活后制备抗源,可用于检测兔出血症病毒抗血清的效价,粗提抗原可出现2~3条沉淀带,高度提纯抗原则出现1条由病毒子组成的沉淀带,本法特异性强,但敏感性不及血凝抑制试验。兔出血症必须与兔巴氏杆菌病相区别。后者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兔,主要为散发性的,临床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呼吸症状,眼结膜炎及鼻炎等。细菌分离可检出多杀性巴氏杆菌,用磺胺类药物和抗生素治疗有效果。本病是一种病毒病,药物治疗无效。由于本病发病快,蔓延迅速,必须在发病前进行预防接种,常用的有甲醛灭活苗,接种后3~4d就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8~10个月,接种后可区得100%保护。也可用白油佐剂制成的油乳化疫苗,可延长免疫期达1a以上。现在国内各养兔场应用的是免出血症和巴氏杆菌病二联苗,可以同时防止两种传染病的发生,这样可以省时、省力,又可降低防疫成本。当疾病已开始流行,必须注射兔出血症的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和保护。流行地区的病兔严禁出售,病死兔要焚烧和深埋,以防止疾病的扩散和蔓延。【参考文献】:1 刘胜江,等.畜牧与兽医,1984,6:253~2552 徐福南,等.畜牧与兽医,1985,6:244~2453 邓瑞堂,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2:110~1144 Lcc C S.J Vet Res,1987,27:277~2905 Gregg D A.a parvovirus.Vet Rac,1989,125:603~6046 徐福南,等.中国兽医科技,1989,12:28~297 徐福南,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0,3:87~918 Lee C S.International sgmposium on rabbit haemorrhagie disease,1991.103~107(南京农业大学徐福南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