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太阳能蓄热技术 |
释义 | 【太阳能蓄热技术】 拼译:solar storage technique 太阳能蓄热技术的核心,是开发适用的蓄热材料。以往主要研究显热蓄热和潜热蓄热技术。蓄热装置一般由蓄热材料、容器、保温材料、防护外壳等组成。显热蓄热的材料,主要有水、岩石和土壤。太阳热水器的的保温水箱,是典型的利用水作蓄热介质的显热蓄热装置。中小型太阳能干燥系统,一般设有能工作数小时的短期的蓄热装置,其蓄热材料常用卵石。主动蓄热型太阳能建筑供暖系统,往往采用地下土壤来蓄热,这样热容量大,成本低,寿命长,效率高,故发展较快,是跨季度蓄存太阳能供暖的较好系统。种植温室也开始利用水或土壤蓄存中午接收的太阳能,到夜晚自动释放出来,以平衡室温。显热蓄热技术主要在20~80℃范围内使用。潜热蓄热也称相变蓄热,其单位热容量大、温度波动小,蓄热装置较小。蓄热材料有十水硫酸钠等水合物,溶化温度在11~115℃,溶解热在1629.35~301.39kJ/kg;熔盐,如K2CO2,或盐的混合物,其溶点在45°~993°,熔解热为774.41~146.51kJ/kg;石腊等有机物,其溶点为-5~66℃,熔解热为2486.48~226.04kJ/kg。因石腊具有潜热大、无毒、无腐蚀作用,无明显过冷现象等优点,故是低温蓄热的较好材料。 在土壤库蓄热技术方面。瑞典近年在哈德库拉镇兴建1座300万m3大型太阳能土壤蓄热库。美国近年也建造1座大型太阳能蓄热库。日本在东京建1座试验住宅,面积为16.8m2,蓄热土量为37.8m2,土四周及底用300mm厚泡膜塑料隔热,用16.2m2集热器向蓄热土供热,冬季,室温:12至4月采暖期平均室温为21℃。近年来,太阳池技术发展迅速。它是用一定体积等浓度盐水作太阳能的蓄热介质,其上部为等梯度盐水作非对流层——保温层,一般深1~3m,可以跨季度蓄集太阳能,利用热交换技术取出热能。目前有众多国家在研究开发太阳池技术,其中以色列的太阳池技术最为先进。国外在池体隔热、防渗、水面消浪、盐浓度测量、盐水的配制与灌装以及取热技术等皆有重大进展。美国正在开发一种胶体材料,用来作太阳池的上部保温层,在防止对流、风扰、清理池面污物等方面有重大改善,并对维护下部盐浓度、保持上部透明度,提高保温性能和池效率也有重大突破。又因其无需补水,有利减少池深、节约投资,故对未来在太阳池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近年来,在化学蓄热技术方面,利用氧化物加水生成氢氧化物同时放出热能,再利用太阳能除去氢氧化物中的水、即为蓄热过程。如![]() ![]() (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协会杨积科高级工程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