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大白菜黑斑病 |
释义 | 【大白菜黑斑病】 拼译:chinese cabbaga alteruaria leaf spot 它是由交链孢属病菌引起的一类大白菜病害,主要由芸苔链格孢寄生引起。此外,在大白菜生长和贮藏的一定阶段也可被甘蓝链格孢〔A.brassiciola(Schw.)Wilts〕、萝卜链格孢为害。芸苔链格孢在世界上最早于1836年在甘蓝菜上发现,在中国最早于1919年于广东的甘蓝上发现。20世纪70年代,据中国北方各省调查,黑斑病已上升为仅次于霜霉病的主要病害。此外有材料报道甘蓝链格孢还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肺病。 症状 芸苔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子叶期发病,初生褐色小点,渐发展成褪绿凹陷斑,扩大后可使子叶干枯,严重时造成死苗。在真叶上最初形成圆形褪绿斑,扩大后渐转为暗褐色。病斑在潮湿条件下明显扩大,直径一般为5~10mm。病斑边缘有黄晕,中间有明显同心轮纹,后期表面生灰褐色霉状物或病斑破裂而脱落,严重时病斑汇合成大的病区,使整个叶片枯死。叶帮发病形成长椭圆形至梭形暗褐色病斑,略凹陷,症斑大小差异较大,有的病斑直径可达20mm以上,潮湿时病斑表面生褐色霉层。此外,该菌还可为害种荚,形成中间灰白的近圆形病斑。潮湿时表面生黑霉。萝卜链格孢引起的病害症状与芸苔链格孢引起的相似。而甘蓝链格孢在白菜叶片上引起病斑轮纹较少。以上3个菌在叶柄上为害初形成褐色小点,后形成椭圆形至梭形斑,病斑表面生黑霉,严重时还引起上部叶片枯死。三种交链孢可以在成株及种子的贮藏期进行为害,引起烂窖或胚胎受损,使其发芽率下降。病原 引起大白菜黑斑病的3种交链孢均属于半知菌亚门暗色菌科真菌。其菌丝丝状,埋生,分枝,有隔,宽4~8μm。其有性阶段尚不肯定,有材料认为该菌是子囊菌纲核菌类的一些属菌类的无性阶段。两种菌的区别如下表:表1 3种白菜黑斑病菌的区别 芸苔链格孢及甘蓝链格孢引起的黑斑病在田间十字科蔬菜上的为害往往随季节表现出周期性。一般在高温季节中以甘蓝链格孢为主,在天气较凉爽的季节则以芸苔链格孢为主。引起白菜黑斑病的三种病原菌均危害十字花科的一些属的植物,但在人工条件下,芸苔链格孢还可为害莴苣属、甜菜属及菜豆属的一些种的植物;甘蓝链格孢可为害芒须草属、燕麦属、甜瓜属、高代花属、番茄属、菜豆属、豌豆属、小麦属的一些种的植物。萝卜链格孢可侵染莴苣属、屈曲花属、桂竹香属的一些种的植物。研究表明,芸苔链格孢病原菌对温度的要求不严格,在o~25℃下病菌孢子可以萌发;0~30℃下菌丝均可生长。其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一般在20~25℃之间,但不同分离物差异较大,尚有部分分离物最适温度为15℃或30℃。萝卜链格孢和芸苔链格孢对高温的忍耐能力较差,在50℃、10min即可使其致死。病害的发生对湿度要求得较严,芸苔链格孢的孢子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上才能萌发,93%以上方可侵染叶片。在有水膜时(如结露)不仅萌发率高,而且可以直接由芽管产生二次孢子。该菌对干燥的耐力较差,在相对湿度为63%时,经4h即有80%的孢子死亡,继续至192h后全部死亡。研究表明,周期性的光照可以促进芸苔链格孢产生孢子。但是,光照对不同的菌系的影响不同,确有一些菌系在黑暗下仍可产生孢子。同时,长时间的紫外光照射对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照射320min萌发率可下降98.2%。芸苔链格孢最适的H+浓度为10-5~10-4mol/L。在H+浓度为10-9mol/L时孢子仅能形成畸形的芽管。该菌最适的碳源为麦芽糖及蔗糖,最适的氮为硝态氮及有机氮。侵染循环及发生条件 由于大白菜黑斑病菌有广泛的寄主,该菌在中国南方可在越冬十字花科蔬菜(如青菜、菜薹等)及杂草上为害越冬。在中国北方,病菌主要在冬贮窖白菜菜帮上越冬,至翌春传播给十字花科蔬菜的小白菜、不结球白菜、萝卜扩大蔓延。此外,病菌还可经菌丝在种子及病残体上存活很长时间,特别在干燥低温条件下,其存活期可达数年。因此,病菌可经种子及病残体越冬并做远距离的传播。病害的流行与寄主的抗病性、栽培条件及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室内人工接种及田间观察表明,芸苔属中不同种的植物对芸苔链格孢的抗性有明显的差异,一般甘蓝类对其抗性较强,而芥菜类、白菜类对其抗性较差。同时,在人工接种条件下也观察到不同品种的白菜对该菌抗性有明显的差异。有材料认为其抗性与植株表面蜡层厚度有关。目前,较抗黑斑病的大白菜品种有北京新2号、青庆、太原2号、太原85、鲁白1号、鲁白2号等。大白菜播期对病害发生有影响,一般播种得越早越感病。因此,只能在适期内适当晚播。此外,当前茬为十字花科蔬菜时,种植密度过大,缺肥或偏施氮肥则病害均较重。病害的流行与各年气候关系密切。在包心期降雨日数对病害流行的影响较大。一般在该期前20d如遇6d以上的降雨则病害有可能流行。防治方法 对大白菜黑斑病主要采取以施用药剂为主的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包括:(1)选好种植田块,尽量不在十字花科蔬菜的田中连作,也不与早熟白菜邻作。(2)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后期重施氮肥,增强寄主的抗病性。(3)针对当地的感病品种适当换用抗性较强的品种。(4)适期晚播,并适当减小田间密度。(5)开展大白菜黑斑病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喷药防治。防治指标为田间病情指数达到5时,或见基部叶片已普遍有3~5个病斑时开始打药。使用的药剂首选的为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性粉剂1000倍液,或含扑海因的复配剂。此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均可施用。为兼治霜霉病,还可用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一般应每7d防治1次,连续防治3~5次,可收到好至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国际上对十字花科黑斑病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对甘蓝类及油用芸苔属作物3种病原菌致病力分化、致病机制、抗病品种的筛选、病害流行与测报以及化学防治技术等方面;中国则侧重在大白菜上,为根治该病开展研究工作。【参考文献】:1 Neergaard P,Danish Species of Alternaria and Stemphylium.London Oxford Univercity Press,1945.2262 戚佩坤,等.吉林省栽培植物真菌病害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36~373 Eills M B.Dematiaceous Hyphomycetes Comm,Mycol,Inst.Kew,1971,465~4824 戴芳澜.中国真菌总汇.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821~8275 李明远.中国植物病理学会60周年纪念论文摘要汇编.1989.36~376 李明远.长江蔬菜,1991,4:15~16;1991,5:20~2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明远研究员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