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多倍体育种
释义

【多倍体育种】
 

拼译:polyploid breeding
 

多倍体育种是生物染色体工程的一部分,它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组培和杂交等技术使生物染色体组加倍来培育新品种的一种方法。生物一般具有两套染色体组,称之为二倍体。所谓多倍体就是生物的体细胞具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同作物的染色体组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不是无限度的加倍。多倍体可分为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培体两类。由同一物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经不同物种杂交,加倍后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异源多倍体。用多倍体育种,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而且也可以增强作物抗性和获得无籽果实。除此之外,它还是克服远缘杂交的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有效手段。它在育种上是难度相当大的一种方法。

1916年,温克勒(H.Winkler)在番茄与龙葵的嫁接试验中发现,在愈伤组织长成的枝条中有番茄的四倍体。自1937年布莱克斯利(A.F.Blackeslee)和埃弗里(A.G.Avery)利用秋水仙素诱发曼陀罗四倍体获得成功之后,各国相继开展了人工诱发多倍体的试验研究。目前,已有1000多种植物获得了多倍体。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多倍体育种工作。40年来,在大田作物、果树、蔬菜、药材、花卉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培育成功的有异源八倍体小黑麦、同源四倍体水稻、四倍体梗籼16号、四倍体香糯、三倍体甜菜和四倍体、四倍体西瓜,以及三倍体无籽西瓜、四倍体饲用玉米和四倍体高粱,蔬菜有芦笋、黄瓜、番茄、萝卜、辣椒等多倍体材料。

在多倍体研究工作上,自1937年布莱克斯利等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成功之后,在2~3a间就发表了200篇以上的文章。据1954年蒂希勒(G.Tischler)的统计报道,在被子植物中借助于秋水仙素和萘嵌戌烷处理,至1938年有41个物种获得多倍体,至1940年达92个物种,至1947年从212个种中获得多倍体,至1954年已在471个物种中得到多倍体类型。

1979年5月在美国密苏里华盛顿大学召开的一次多倍体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内容为植物进化的多倍体、植物分类中的多倍体、动物进化中的多倍体、多倍性与农业和将来的瞻望等5个部分共31篇文章,纪录了近20a来多倍体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经验教训。

根据英联邦农业局(CAB)综合28种文摘目录的资料,从1970年至1978年共发表了有关多倍体的文章约有500篇。目前进行诱导多倍体研究工作的至少有38个国家,然而半数以上的文章都是前苏联和印度的。前苏联植物遗传育种家对诱导多倍体很感兴趣。印度在诱导多倍体研究上也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印度的大部分注意力是着眼诱导多倍体的影响,而不针对在育种上的应用。在70年代,有14个国家发表了有关多倍体的文章,中国则不在名单之中。

1987年,中国召开了第1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讨论会,在多倍体方面仅有花卉、大田作物和蔬菜方面的文章各一篇。1990年,美国召开的第2届国际植物染色体工程学术讨论会上共收到论文30余篇,在多倍体方面有马铃薯倍性的育种、多倍体小麦上非整倍体的应用;在蔬菜方面有芦笋和大白菜四倍体育种。

同源四倍体禾谷作物中育种最成功的是黑麦四倍体。它于1938年在德国育成,到1952年作为优良品种大量推广,每公顷产量2600kg超过二倍体30%。荷兰、芬兰也育成了四倍体黑麦,产量较高。前苏联育成的四倍体黑麦品种,1972年已经推广。50年代,瑞典已开始推广黑麦四倍体品种。1956年,中国也对四倍体黑麦进行了研究。在利用种子栽培的作用中,人工诱导的四倍体荞麦和四倍体芝麻是高度可育的。但有些作物的同源四倍体需通过培育和选择才能克服这些缺点。葡萄、三叶草、花卉中的金鱼草、金盏草、甜菜都在多倍体上培育成功。甜菜四倍体在意大利、丹麦、前苏联、日本和中国都相继培育成功。中国黑龙江甜菜糖业科学研究所育成303和304两个甜菜四倍体,其含糖量均高于对照二倍体品种双丰一号,304号则高出9.4%~19.8%。此外,还有瑞典的四倍体无菁、日本的四倍体美浓早生萝卜和前苏联的西伯利亚1、2号萝卜,以及橡胶草等的育种都获得了成功。

在三倍体方面,据统计到1943年为止,有33种植物得到三倍体的植株,至1951年有88属的168种植物出现了三倍体的植株。三倍体除自然突变发生外,还可以利用四倍体和二倍体相互杂交而获得。三倍体是不育的,但对于花卉、果树等一些无性繁殖的植物是十分有利的,如香蕉、菠萝、葡萄、苹果、茶、桑、欧洲山杨、除虫菊等。三倍体西瓜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获得的。我国曾育成四倍体西瓜新秋3号、澄育一号和郑果402、403、404三个优良四倍体品种。

1956年,斯蒂宾(G.L.Stebbins)考虑到过去在多倍体的研究中的表现后得出的结论是:得自一个单独的二倍体品种的四倍体,极少量能比它们的二倍体祖先好,而且在大多数作物中将是得不偿失的。1967年,彼得诺夫(N.Х.Пеtроь)认为在研究培育多倍体上有个规律,即原始的二倍体类型的纯结合性越高,由这一类型染色体数目加倍而获得的同源多倍体的育性就越低;反之,原始二倍体类型的异质性和不育性越高,由它们得来的同源多倍体的育性也就越高。

1972年,杜鲁宾(H.B.TypBин)对培育同源多倍性的困难和前景指出:植物应用同源多倍体的成就低于预先的期望。这一方法的潜在可能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培育出来的同源多倍体,孕性低,生活力弱以及减数分裂不正常,因而需要对同源多倍体减数分裂过程的遗传学机理加以研究,以求解决这一困难问题。在异源多倍体的育种上较之同源多倍体更为困难,成绩很少。自从1875年威尔逊(A.S.Wilson)生产出第1个小黑麦杂种后,除加拿大、墨西哥、匈牙利、瑞典、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国家培育出小黑麦多倍体之外,中国也自1957年以来迄今一直在研究这一方面的工作,培育出的小黑麦2号和4号得到一定的成效。

1944年,香川多夫用秋葵和A.Mamihot杂交获得了糊麻双二倍体类型的新种,比其双亲的产量显著增大;此种糊麻的产量约为黄蜀葵的8倍。其生育期短,在温暖地区可收割两次或多次,采收的纤维、根、叶可制糊粉。

几十年来人工合成的双二倍体(异源四倍体)取得的效果不大,尚未超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的类型。1956年,斯蒂宾斯(G.L.Stebbins)认为,在培育新的双二倍体的时候,也和同源多倍体一样,应对基因型适应多倍体状态的问题加以解决。此外,一些新的双二倍体,必须克服亲本异源之间的影响引起的不育性。

自1937年至今,在人工诱变多倍体的研究这一科学领域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以上取得的成绩来看,多倍体育种的前景仍是大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

1 华北农业大学,等.植物遗传育种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2 Louis W H著,鲍文奎等译.多倍体在植物和动物中的地位.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

3 Li Zhensheng,Swaminathan M S.Proceeding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romosome engineering in plants,1986

(河北农业大学邹道谦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