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古生物学与人类自然观
释义

【古生物学与人类自然观】
 

拼译:palaeontology and natural outline of mankind
 

自然观是人类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发生,发展的总看法或总观点,指导和影响着人类在自然界中生存。正确的自然观指导人类正确地认识世界,研究其规律,使自己适应这些规律,以求自身的发展,在改造自身的同时,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改造,使周围世界更适应人类的生存;反之,错误的自然观,不是去认识世界,研究其规律,而是用头脑内的想象去看待世界,以此来指导自身的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停滞或倒退。纵观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这样的历史。

人类并非一脱离猿类就具有正确的自然观,而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许多曲折逐步形成了目前占统治地位的、科学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从其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古代,自发的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的自然观阶段;中世纪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自然观阶段;15~18世纪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9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进入整理研究阶段,即从表象深入其内部,探索其规律,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应运而生,成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思想武器。

可以看出,自然观的发展是与人类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相适应的,随着人类对科学技术掌握的愈深入,人类的自然观就愈正确,进而又进一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一良性循环使人类在近200年内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世纪,人类发现了一些重要的自然规律,从而导致正确的自然观的形成。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进化论)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为正确的自然观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古生物学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支柱,它的每一个成果,每一项发现,都是生物进化论的一个映证,都对人类认识自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古生物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质时期地层中所保存的生物遗体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其研究成果向人们展现了“史前时代”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以及受环境控制自然选择的过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生物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有限的生境不断拓宽,最后征服了整个地球表层的每一个角落。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生物自身在环境的控制下,身体的器官、机能不断发展,不断完善,而且也体现了由于生物的作用,地球逐渐由一个混沌的、死寂的世界演变为活跃的、生机勃勃的世界。这一过程被人类所认识,标志着人类认识观质的飞跃。

在人类的早期,具有生物形态的石头就曾引起哲人们的推测和认识,古希腊和古埃及的学者,就将贝壳化石作为海陆变迁的证据。中国古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就论及化石,并得出古地理、古气候的结论。

进入中世纪,由于自然科学不发达,人们无法解释奇妙的世界,只好借助于上帝的帮助,从而引出了一系列自然界的神学解释,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物种是上帝创造并保持不变,是相互孤立的、僵死的。

17~18世纪,自然科学刚刚起步,处于搜集资料、研究即成事物的阶段,形成了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进入19世纪,自然科学步入收获季节,出现了一大批影响科学,改变人类认识的成果。达尔文进化论就是其中之一,古生物学作为进化论的主要支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拉马克(Lamarck,)、达尔文(Darwin),实际上就是古生物学家,他们在观察研究现代生物的同时,都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化石的证据是他们各自理论的基础。他们都注意到古生生物化石与现代生物的相似与不同之处,这些即相似又有差异的生物是不同物种,还是祖先与后裔的关系?经过多年的研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了,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了,即生物发展是一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在环境的控制下不断演化的历史。这一科学结论以及其它科学发现彻底冲跨了旧的自然观。辩证的,唯物的,科学的新自然观占据了统治地位,造成了此后200年科学技术及人类的生活的飞跃发展。

古生物学后来不断发现的新证据,充实、完善并映证了生物进化的历史。30多亿年前的无花果树组岩石中(南非)低等藻类的发现;20多亿年前真核生物化石的发现;7亿年前左右无脊椎动物大爆发,3亿多年总鳍鱼类化石的发现,石炭纪爬行类化石的发现;1亿多年前始祖鸟的发现;以及新生代马、象、人类的演化,都以事实证明了生物演化的历史。

1972年Eldredge和Gould根据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点断平衡论;1980年Alvarez根据白垩纪末期恐龙绝灭进行研究提出了新灾变论,对达尔文进化论提出了修订,认为生物在一定时期内演化是突变的,外因(环境)在演化时可能有关键的作用。90年代关于生命对地球的作用又有新的认识和突破。即地球只所以不同于其它已知的星体在于它具有一个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总体构成了极其复杂,活跃的表层,这个表面层靠生命捕获、转化和储存太阳能,靠生命过程驱动物质和能量循环,靠生命活动实现自我调节和控制,并且靠生命和生命活动来保持其远离天体物理和热力学平衡的开放系统。换句话说,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有现代的地球。这些新观点将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大大提高,进一步激励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

世界各国政府都认识到正确的自然观对于加快人类发展的作用,在发达国家中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有自然博物馆,比较著名的有大英自然博物馆(英国);纽约自然博物馆;法国自然博物馆;莫斯科自然博物馆等。中国亦相当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各大城市相继建立了自然博物馆,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等。所有这些博物馆中,古生物化石、生物演化史为主要陈列内容,有的为专门的化石博物馆如自贡恐龙博物馆。随着包括古生物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将不断深入,其自然观也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Eldredge N,S J Gould. Punctuated equilibria:An alternative to phyletic gradualism, in Schopf, T J M(ed), Models in Paleobiology. 1972,82~115

3 孙荣圭.地质科学史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4 方宗熙,江乃萼.进化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5 张昀.新地球观.地球科学进展,1992,7(1)

(北京大学白志强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6/26 9: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