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区域规划系统工程
释义

【区域规划系统工程】
 

拼译:regional planning systems engineering
 

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对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科技、资源、生态、人口、文化教育等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以制定出区域布局和发展的总体规划。

区域规划系统工程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划定待研究的区域,收集该区经济、社会、科技、资源、生态、人口、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在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未来大环境及区域本身进行展望和预测,找出本区域发展的优势、劣势及薄弱环节,了解各级领导有关未来的各种设想,并基此研究确定区域未来的发展目标,以及达到该目标的各种过程和措施,并对之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价,最后选出适合该区域情况及外界环境变化趋势,又能使该区域高速、健康发展的总体规划。

在区域规划的制定中,区域的划分可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按地理位置划分,如中国常讲的东部、中部、西部规划;按行政区划分,如省、地、市规划等;按社会制度或政治组织来划分,如欧州经济共同体,经济互助委员会,东南亚国家联盟等;若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和整体性来讲,可打破地理和行政区划的限制,更多地从经济、社会、文化的联系角度考虑,等等。

区域规划可视规划期的长短和规划的侧重点区分为多种类型,如五年规划、中长期规划(一般在10a左右)、长期规划(一般20a甚至更长)、区域综合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农业区划、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区域教育规划、区域城镇布局规划、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等等。区域规划系统工程是伴随着区域发展问题日益重要和复杂、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逐步成熟和应用而发展起来的。70年代中美国列昂捷夫在联合国的支持下编制了世界投入产出模型。这个模型把整个世界划分为3大类共15个地区。第1类是8个发达地区,第2类是3个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地区,第3类是4个资源较为贫乏的发展中地区。列昂捷夫利用这个模型研究了世界经济今后发展的动向、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关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解决贫困、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和可能性。美国克莱因等编制了包括约20个国家和5个地区的世界经济模型LINK,用以研究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贸易问题。英国里德尔曾对世界各地区的能源和人口分布进行了研究,他按经济发达情况将世界各国分为先进国家和相对贫困国家两类,并按地理位置用面积大小来描述分布状况。

1974年美国梅萨罗维茨和佩斯特曾建立多层次的世界经济模型。模型根据历史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阶段、社会政治状况和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将世界分成10个地区:(1)北美;(2)西欧;(3)日本;(4)澳大利亚等其他发展国家;(5)前苏联和东欧;(6)拉丁美洲;(7)北非和中东;(8)非洲;(9)东南亚;(10)中国和朝鲜等。根据需要,又可将世界划分为两类地区,即北部地区,包括前面5个区地,又称发达地区;南部地区,包括后面5个区地,又称发展中地区。

中国于80年代初开始广泛利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开展区域规划。如1980年国务院技术经济中心制定的山西省煤炭基地发展规划,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了山西煤炭基地发展战略和决策分析模型,以及山西煤炭开发、运输和需求预测模型,为制订山西省长远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推动了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此后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在中国普遍展开,区域规划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编辑出版了若干本专著,涌现出了一批用于区域规划研究的模型和计算机软件。

区域规划中采用的系统工程方法是在明确界定区域系统之后,(1)收集规划所需的各种资料,此阶段首先利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如利用回归等方法找出系统的运行规律,为后续建立规划模型服务;其次还要利用专家调查法如特尔非方法、抽样调查法、对统计资料难以反映到的方面进行补充,以定性分析修正有关参数。(2)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专家论证可明确规划的目标,并据此建立规划模型。在区域规划中视情况不同常有两种建模方法,一是建立一个主模型,然后辅以一些小模型为其服务,如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一个能反映区域内部经济、社会、科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口教育等各方面的运行规律和其间的制约关系以及区域内外部的相互作用关系的主模型,利用回归法、专家调查法、时间序列法、弹性系数法等为主模型提供技术参数和政策参数等,从而模拟区域系统在规划期的运行行为及各种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为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二是建立一个模型组来描述区域系统的运转规律,如利用投入产出模型描述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反映整个系统的动态演进关系,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反映经济运行规律所起的作用,利用经济控制论描绘人们对经济发展过程的主导作用,利用政策分析等方法确定有关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然后综合协调和利用各模型,对区域系统整体行为和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另外,在建立规划模型时,对于资源的配置、项目的布局和优选、发展方案的选择等问题有时还利用一些优化模型和方法,如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技术、对策论等;模型建立之后,首先要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然后方可利用模型辅助规划的制订。(3)利用模型可对各种规划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以更深刻地认识各种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但由于规划方案涉及面宽、问题复杂,对规划方案的评价和选择是一个多目标的评判问题,常需要借助系统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多目标决策、群决策、层次分析法等理论和方法;(4)近些年,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区域规划研究,使区域规划研究规范化、日常化,用于区域规划的管理信息系统、各种计算机辅助软件系统逐步发展起来,如西安交通大学在微机上实现的区域发展分析模拟系统(RDASS)已用于近10个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山西省和世界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合作开发的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正在开发的陕西省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将数据、模型、方法、政策法规、专家知识等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直观、有效、便利的区域规划辅助系统,对区域规划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力作用。

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冲破了原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社会运行机制上的变化必然导致区域规划面临新的问题。例如必须逐步改变过去规划中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区域划分方法,在划分区域时,应更多地考虑经济运行规律和区域的社会经济联系;又如,市场经济的发展将淡化计划经济下行政规划的观念,经济社会活动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更多地表现出自发性,这并不是说明区域规划过时了,而是说明区域规划更重要了,只不过是不能再以完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统的较死的的方法制订规划,应按照经济规律,又体现总体的合理布局制订指导性区域规划,并辅以政策措施,保障规划的落实,避免社会经济活动自发性带来的盲从的副作用等等。这些由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变化产生的新问题、新现象,对我国区域规划系统工程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摆正区域规划的地位,如何确定区域规划的指导思想,如何充实完善区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都有待进行新的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编.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北京:学术期刊出版社,1987

2 林德金编著.实用省市地县现代规划——理论·政策·方法·模型·案例.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3 席酉民著.和谐理论与战略.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4 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编.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模型.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9: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