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精神分裂症
释义

【精神分裂症】
 

拼译:schizophrenia
 

是精神科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本症多于青壮年。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智能缺损。病程多迁延。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估计本症患病率为0.2%~1%。1982年,中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协作组的调查资料表明,本症患病率为0.569%。男女患病率相似。

本症病因尚不明确。临床遗传学开展了家系、双生子、寄养子等研究,认为遗传是本症的主要病因。其遗传方式有3种可能: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多源性遗传。前两种理论是把本症当作一种单一疾病,后者则认为本症是一组疾病,是一个复杂的混合品,其中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遗传方式。究属何种遗传方式尚无定论。

本症发病机理,有人认为是代谢障碍引起的。比较有意义的是5-HT传递障碍、甲基转移、多巴胺假说。20世纪50年代以来,治疗本症有效的药物都可以引起震颤性麻痹综合症,说明它们可能影响脑的黑质纹状体系统功能,即它们可能作用于脑内多巴胺。然而这些假说只能解释本症的部分症状。

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及组织病理学研究的新技术,肯定了本症患者脑结构异常并不罕见,但这些改变是非特异性的。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本症是幼儿期性心理发育障碍所引起,强调内心矛盾与冲突。这一理论被后来强调外界因素的理论所替代,后者认为本症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协调所致。

总之,可以推测本症患者是以一定的遗传因素为基础,在机体内外环境因素(生物学的、心理社会的)影响下发病。

本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是十分复杂多样的,就其特点可分为特征性症状和常见症状。思维联想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情感迟钝淡漠,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外界刺激不协调;意志减退或缺乏,活动减少或行为被动,生活懒散,孤独离群,脱离现实,整日沉缅于自己的病态体验中等为本症的特征性症状。常见症状有幻觉,其最常见的是言语性听幻觉,亦可有触、嗅、味幻觉,功能性幻觉、假性幻觉及性幻觉均多见于本症;妄想结构松散,其对象和内容易于泛化和多变,以被害、钟情、疑病和夸大妄想多见;可表现为紧张综合症,呈紧张性木僵,病人缄默不动、违拗或被动服从,并有肌张力增高,可出现空气枕头、蜡样屈曲等姿势,有时可突然出现冲动。

精神分裂症起病可呈慢性、亚急性或急性,其中以缓慢起病者居多。早期患者可表现为类神经症症状,有的呈个性反常。当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可表现出主要临床相,据此常分为4型:偏执型者较常见,发病年龄多在30岁左右,妄想为主要症状,多数病人伴有与妄想内容相应的幻觉。一般接触较好,病程较长,人格缺损不太明显。青春型者起病在25岁以内,主要表现明显的情感不适或思维散漫,甚至思维破裂,行为幼稚愚蠢,即以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不协调为主要临床相,妄想、幻觉等内容片断且短暂。此型发病较急,少数病人很快进入衰退状态。紧张型者是以紧张综合症为主要临床相,表现紧张性兴奋和木僵,两者可交替出现。近10余年已较少见。单纯型的,发病多在少年期,起病隐袭,缓慢发展,到发现症状病程至少已两年,以社会性退缩、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并逐渐趋向精神衰退,妄想、幻觉很少出现,本型患者不多见,预后较差。临床上约有1/3以上病人不能纳入以上4型,而被归入未定型。

1989年中国颁布《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将精神分裂症分为青春型的、紧张型的、偏执型的、未分化型的、单纯型的、分裂样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残留型的、衰退型的及其它型的。

凡是在青壮年发病,以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具有思维联想障碍、逻辑推理荒谬,不系统的幻觉、妄想,情感迟钝淡漠,意志活动减退或缺乏,人格改变,其疾病的严重度达到与现实不能保持恰当的接触,社会适应能力下降,自知力不全或丧失,意识和智能正常,缺乏解释这些症状的心理因素,神经系统和体检都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疾病者,应考虑为本症。

为了纠正对精神分裂诊断的泛化,CCMD-1中提出本症诊断标准必须具备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病程持续至少3个月以上,排除器质性的、中毒性的及情感性的精神障碍才可下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主要应用是抗精神病药物,常用的有氯丙嗪、氯氮平、氟哌啶醇等,对兴奋躁动、妄想、幻觉等疗效较好。舒必利对于本症的疗效不亚于氯丙嗪、氨哌啶醇,中小剂量有抗孤独性、抗抑郁作用。有人认为三氟拉嗪可振奋慢性病人,使阴性症状好转。电休克治疗对缓解紧张症状、抑郁症状、兴奋躁动有较好疗效。60年代兴起的脑立体定向术对本症有一定疗效,有人认为对精神分裂症本身疗效不显,有的则认为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有效。心理治疗一般作为恢复期的辅助治疗方法,使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消除顾虑,增强治病信心,以减少复发。

本症患者预后与病前性格、病型、治疗、环境等有密切关系。上海(1978)对1958年出院的1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出院20年随访,预后有4种:临床痊愈者约占1/4,基本缓解者占1/3,有较轻精神症状者占1/4,精神症状严重者占1/6。如果第1次发病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都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好转,2/3可以临床痊愈或基本痊愈。本症复发率甚高,预防复发十分重要,防复发问题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 夏镇夷,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精神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 上海第一医学院等编.精神医学丛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84.2

3 沈渔邨主编.精神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4 相德森,主编.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

5 郑瞻培,等编.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案例分析.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6 夏镇夷,等编,实用精神医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7 颜文伟.上海精神医学,1991,3(2))

(安徽省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韩传美主任医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1/5 22: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