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词 | 高血压病因流行病学 |
释义 | 【高血压病因流行病学】 拼译:etiological 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 心血管病在死因构成中,从过去的第3~7位上升到第1~2位。其中,高血压病作为脑卒中、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要大力开展高血压病因学研究,以便采取一级预防措施,控制和降低高血压患病率。 国内外学者经过反复深入的研究,提出不少论点,概括如下:(1)年龄。横断面的调查表明,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40岁后人群比15~39岁的患病率高3~4倍,特别是小儿高血压的轨迹现象(Tracking Phenomenon)说明高血压病人的升压趋势始于幼年,而幼年时基础血压水平的高低和以后随年龄升压幅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所以,预防高血压病应从幼儿时期开始。(2)性别。一般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但70岁以后男性患病率下降而女性患病率仍上升,45岁后增加的幅度大于男性,55岁后血压水平绝对数超过男性,其原因还不明确。(3)城乡差别。很多研究资料证明,高血压患病率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这可能是城市存在着较多的和较重的升压性外因。如噪音、紧张性脑力劳动和其他因素。因此,采取消除这些因素的措施能降低城市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4)身长、体重与血压的关系。大量的横断面观察研究资料说明,高血压与体重呈高度相关,尤其是年轻者比年长者此关系更加密切,肥胖者发生高血压的机会比瘦人高3~4倍,但迄今为止无足够证据说明肥胖是高血压的必然病因,因为许多胖人无高血压。(5)食盐摄入量。1904年,Ambard和BeauJard首先报道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关系,此后很多病因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摄盐过量者高血压和脑卒中发生率高。而盐摄入量低者高血压患病率低。同时,不出现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如阿拉斯加爱斯基摩人,每日盐摄入量不到4g,其高血压患病率几乎为零。日本北部居民和韩国居民日盐摄入量为18~20g,40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0%以上。近年来对轻症高血压和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的限盐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果,至少能增强降压药的疗效,但也有否定此观点的报告。(6)饮酒。饮酒与高血压的关系尚未确定,很多学者认为少量饮酒对身体无害,但长期大量饮酒是有害的。饮酒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饮酒者,有的学者提出酒中的酒精成分能进入血管壁内皮细胞的脂质二重层,而影响血管壁的弹性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戒酒能使部分轻症高血压病人血压恢复正常。(7)吸烟与高血压的关系。吸烟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迄今为止认识尚不一致,但不少研究说明吸烟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不吸烟者,吸烟后测量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都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高血压患病率与吸烟量及吸烟年限呈正相关关系,虽然它与慢性高血压形成中的病因学关系尚未确定,但作为高血压易患因素,能恶化高血压的预后。调查资料表明,戒烟年限越长,高血压患病率越有下降的趋势。(8)遗传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病呈现家族集聚性,这里当然既涉及到相同的基因特性,也有共同的环境特征。但对双胞胎的血压研究发现,单合子孪生双胞胎的血压值比双合子者有更强的相关性。动物实验资料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遗传及环境因素在高血压的形成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得还十分不够。(9)微量元素、水质硬度与高血压的关系。不少学者研究发现,高血压的发病与很多微量元素有关系,能溶解于软水而且能使鼠发生高血压的有镉。在人群调查中有人报告高血压组的镉和锌均高于正常血压组,还提出Se、Cu、Cr、Ag、Mg与高血压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统计资料表明,水质越软的地区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率高。决定水质硬度的主要成分是钙和镁。维持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需要钙和镁的参与。在高血压时,血管平滑肌中钙流入多,这正是近年来采用钙拮抗剂和镁制剂治疗高血压的基础。但是否硬水中存在大量具有保护性作用的微量元素或软水中存在致高血压的物质的问题尚待确定。(10)精神因素与高血压。从事脑力劳动较紧张的职业,高血压的患病率高于相应年龄组的体力劳动者。使脑力劳动紧张度增高的加压试验(如心理情绪、激惹等)对患者的反应性明显高于正常者,还有视觉或听觉形成慢性刺激者,均能使血压升高。性格对血压的影响,学者的观点是不一致的。(11)物理因素对血压的影响。寒冷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不少高血压患者在冬季血压上升。长期暴露在低温、野外作业者高血压及脑卒中发病率高。噪音对血压有一定的影响,如动物实验用声源性应击4周后大白鼠可发生高血压,噪音引起听力障碍者较正常听力者高血压患病率高,有的研究资料证明噪音能引起慢性高血压。上述这些致病因素中,还有很多问题不清楚。有关流行病学、动物实验、临床观察中的限制食盐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起一定的作用。但是,病因流行病学角度和个体敏感性差异很大以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等原因考虑,盐的病因学联系至今仍难确定。原发性高血压系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但并不排除社会心理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在社会因素应急下可产生焦虑、愤怒或悲伤等各种形式的情绪反应,常伴随着相应的内分泌功能的改变。合理膳食结构,注重改善和提高生活及环境质量,科学地生活,才能促进健康,预防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有关饮酒、吸烟因素,虽然倾向性地认为是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但究竟该因素对人体血管结构及机能有何影响,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上起着什么作用,还需要病因流行病学和实验病因学进一步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探讨这些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微量元素与疾病的关系,目前研究得比较多,但明确的结论尚需要弄清楚缺乏哪些微量元素与高血压的发病有联系,其作用如何;应该将动物实验模型和人群现场调查结合起来,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总之,高血压的致病因素相当复杂。环境和遗传对其来说是笼统的两大因素,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以及原发性高血压中遗传、环境因素的范围、性质、相互作用等问题迄今仍不清楚。特别是对高血压对一个病人来说,发病机制往往不限于单一的因素,是多因素多机制的综合表现。所以,既要研究单一因素与高血压的的关系,也要综合性地对多因素进行研究,并且把病因流行病学和实验防治流行病学结合起来,以便进一步探索和阐明病因,从而达到有效地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的目的。【参考文献】:1 Miller A,et al.Amer J Med,1974,56:1442 Oliver W J,et al.Circuration,1975,52:146~1513 鸭谷亮一.他临床と研究,1979,56(2):454 耿贯一.流行病学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238~2495 八杉忠南.临床成人病,1982,12(20:2556 李志烈,金昌吉.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84,5(5):276~2787 Brotons C,et al.Intern J Epidemiol.,1989,18:8248 蒋豫图.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1,12(3):166~1769 Nicholas N,Gondn N.Intern J Epidemiol,1992,21:246(延边医学院金昌吉教授撰) |
随便看 |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