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单词 颅面外科学
释义

【颅面外科学】
 

拼译:craniofacial surgery
 

颅面外科是外科医学领域中最新发展起来的学科之一,它是从整复外科(整形外科)中衍化出的一门新学科。颅面外科的前身是颌面部创伤畸形和缺损的修复。它发展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是由于战争期间受枪炮伤而造成的颌面部骨创伤、软组织创伤而形成畸形和残缺的大量伤员力亟需进一步修复治疗,故而得到促进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出现了杀伤力更大的武器,许多伤员面部和双手受严重烧伤而造成颌面部更严重复杂的残缺畸形。同时,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快速转动的机器、现代化高速交通工具,机器交通等事故愈见频繁,严重颅颌面部创伤不断发生。对这些创伤早期的和晚期的整复治疗经验的累积,就为颅面外科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还开展了上面部先天性畸形的整复治疗手术。英国H.Gillies早在1942年就施行了Le-FortⅢ型截骨手术,将面部骨骼在眼眶平面截断后移位和重新向前固定,以矫正面部严重凹陷畸形病人,获得成功。法国Tessier受他的启发,开始构思如何应用骨块移植法,将骨块嵌植在前移的骨骼缝隙间以防止复发。60年代,他更成功地进行了颅面外科手术,把连同颅骨在内的颅颌面畸形进行截断和重新排列,以矫正畸形,得到满意的效果。1974年他又第一次进行开颅手术,为1名眶距增宽症病人进行矫治获得成功。这就奠定了颅面外科的基础,Tessier遂成为这门新学科的创始人。

Tessier的成功经验证实了3项重要的外科理论:(1)颅面部骨骼可以游离地、大块地被截断,重新组合排列和固定,而不致发生坏死;(2)眼眶和它周围的骨架可以在较大范围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而不致影响眼球视力;(3)颅内及颅外可以同时进行手术,而不致引起并发症感染。这3项原则奠定了颅面外科的理论基础,从而使它成为现代外科医学的重大发展之一。20余年来,颅面外科已在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日本、韩国等相继开展,并获得很大成绩。中国则于1977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九院整复外科首次施行了第1例眶距增宽症手术获得成功,为在中国开展颅面外科揭开了序幕。

颅面外科是一门技术较复杂、具有一定手术危险性的外科医学,它涉及到不少有关医学专业,故在开展手术时,必须有较多专业的医师通力合作。除以整复外科为主外,还要得到神经外科和麻醉科的密切配合。此外,儿科、眼科、耳鼻喉科、放射科、口腔正畸科等医师均需参加协作和咨询,并组成一个颅面外科小组。国外较完善的小组还邀请遗传学家、心理学家、社会服务工作者、语言矫治者、听力学家共同参加,甚至人类学家亦参与研究工作。

颅面外科手术有一定危险性,患者手术死亡率现为2%左右。手术也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并发症,如脑部感染、颅脑损伤、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等。故此,开展颅面外科时必须具备较好的设备和技术条件,组织严谨和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队伍(包括术中及术后),才能取得成绩。

颅面畸形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了,故还缺乏明确清晰的分类法。一般可分为先天性的和后天性的两大类。颅面先天性畸形者呈现多种形态,各国学者都提出许多分类方法,企图将所涉及的畸形都包括在一种分类法中,但事实上很难做到。许多畸形者仅有头颅骨畸形,而有些则既有颅骨异常,又有面部畸形,甚至合并四肢骨骼畸形,其中都可找到某种内在性联系,但又缺乏联系各畸形间的主脉。1976年Tessier曾提出以颅面裂隙为基础的分类原则,把颅面裂分为0~14型,但这仍不能把所有畸形都包括在内。现略介绍一般性分类如下。

颅骨部畸形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是颅缝早闭。颅缝早闭可阻碍颅骨正常发育而致其变形,并由此而致脑组织发育障碍及神经系统病变。早闭可以发生在某一颅骨缝,或多条颅骨缝,包括颅穹窿、颅面及颅底骨缝;可以发生在单侧,或双侧同时出现。实际发病原因不明了,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并非绝对。其发病率约在1∶10000左右,男性多于女性。患儿有时还伴有其他骨骼发育异常,如矢状缝早闭,可使婴儿头颅呈舟状头畸形,冠状缝早闭则呈尖头畸形,侧冠状缝和人字缝早闭则呈斜头畸形,双侧冠状缝伴额蝶缝、额筛缝早闭则呈短头畸形。如全部颅缝早闭则成为小头畸形。下表可见各种颅缝早闭的类型及其相伴的神经系统改变情况。

表1 颅缝早闭症的颅型及神经系统变化

颅面畸形另一大类是眼眶及其周围组织的畸形,或称颅面裂。1976年提出的0~14型分类法中,3~14型均与眼眶有关;临床可表现为眶距增宽症或过狭症、单侧性眶距增宽症、眶上缘或下缘缺损或裂隙、小眼眶伴有眼球发育不良、睑缺损、脑膜膨出及脑膨出等。其中以眶距增宽症最为典型和严重,属0~14全型裂。一般的面斜裂属4~5型裂,面横裂则属7型裂。正常人两眼眶间距一般男性为28mm,女性为25mm,而张涤生等所见到的1例6岁女孩眶距达65mm。

颅面部发育不全是另一类颅面畸形。实质上它也只是一个通称,可以包括所有的颅狭症和其他面部畸形在内,特别包括许多综合症群,如常见的Crouzon综合症。Crouzon综合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颅底狭窄、颧骨及上颌骨发育不良以及中颅凹突入眼眶所造成的代偿性膨出,使眼眶极度发育不良,形成很浅的眼眶,以致眼球突出、悬压在下睑缘上方,有时竟脱出于下睑缘外,致角膜长期暴露而失明;鼻形短而小,呈鹦鹉样嘴。另一种Apert’s综合症患者则除上述症状外,还同时伴有手足指(趾)畸形。TreacherCollins综合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在眼眶区域有明显面裂,下睑缺损,睫毛1/3缺失,颧颊部塌陷,颧弓小或缺失,外眦角下斜,耳廓畸形,以及有一个短小向下的下颌骨。此类综合症错综复杂,迄今文献上已有各家学者报道的20余种颅面部综合症群。

除上述几种典型的颅面畸形外,还可包括颅骨生长发育性异常,如脑组织发育不良而致的小头症,新生儿脑积水而造成的巨颅症,以及颅骨肿瘤(如颅骨骨纤维瘤)等所造成的畸形。

此外,近代颅面外科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另一项重大贡献,是对颅额面部严重创伤所造成的各种复杂畸形的矫治。过去,颅颌面部创伤着重在早期急诊处理,以抢救病人生命为主,对所遗留的严重畸形,在晚期却显得束手无策。小修小补实际上无助于畸形的矫正和功能的恢复。颅面外科的发展促使对这类创伤性畸形进行彻底的或较彻底的矫治。目前,结合开颅手术,Le-FortⅢ型手术可以安全地、熟练地施行。植骨和微型钛合金纲板固定又为修复骨缺损提供了有效的修复再造的组织和设备,显微外科技术所进行的大块软组织移植又可使手术一期成功。

在治疗方面,颅面畸形者如出现颅缝早闭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时,目前趋向于早期手术,可在婴儿出生后2~3月内施行,以及早解除颅内压增高,有利于大脑的正常发育,防止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过去所沿用的颅缝浅线切开手术形成人工颅缝,由于术后极易复发,不应采用。Marchac(1978)指出,浮动额骨瓣手术不但可以防止复发,而且还有利于颅额及眶部的继续向前方发育而形成正常面貌形态,对其他各种颅面畸形则不受年龄限制而随时可以施行手术修复。

【参考文献】:

1 Munro I R.Orbito-cranio-favial Surgery:The Team Approach,Plast.Reconstr.Surg.,1975,55:2

2 Tessier P.Plastic Surgery in the Orbidtal Region,St.Louis:Mosby 1976,255~267

3 Tessier P,et al.Plastic Surgery of the Orbit and Eyelids.New York:Masson,1981

4 Marchac D,Renier D.Cranio Surgery for Craniosynostosis.Boston:Little,Brown,Co.1982

5 Jackson I,et al.Atlas of Craniofacial Surger St.Louis:Mosby,1982

6 张滌生.中华外科杂志,1983,21:32

7 Marchac D.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aniofacial Surgery,Berlin:Springer-Verlag,1987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张滌生教授撰)

随便看

 

科学参考收录了7804条科技类词条,基本涵盖了常见科技类参考文献及英语词汇的翻译,是科学学习和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3 Sciref.net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4/12/23 5:11:43